APP下载

关于加强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探析

2019-04-01李春霞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贫困治理产业结构农村

李春霞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帮助贫困农村脱贫迈入小康社会的大门。但是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了贫困农村农户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以及人才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脱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采取提高农户文化水平以及促进人才引进、完善贫困农村产业结构、促进脱贫机制进一步健全等方法来加强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确保我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 贫困治理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239-02

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贫困好像一个幽灵一直盘旋在我们上方。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都一直致力于和贫困的抗衡,但始终无法彻底摆脱他,消除贫困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抗拒的使命,也给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就是消灭剥削,达到共同富裕,因此消除贫困对我国来说非常重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亲自去往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当地贫困的现状以及脱贫的潜力,把国家的宏观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制定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脱贫举措,我国在农村贫困治理的道路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道路上还有许多荆棘等待我们去铲除。

一、我国农村贫困治理所面临的问题

农村贫困问题已经由来已久,我国也在不断探索解决的有效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着许多荆棘等待着人们去铲除。我国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阻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以及人才缺乏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僻远,交通也非常不便利,村民往往还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迫不得已才会走出农村和外界交流,事情办完立即返回。这就造成他们思想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意识,每天就依靠老祖宗的东西勉强生活着。调查显示,在我国所有的贫困村之中,拥有普通高中或者职业高中的非常稀少,即使拥有也是因为这个村子是乡镇办公所在地。能拥有独立的初中部和小学部就已经非常的不错了,大部分全村只有一所学校而且不同年级的学生是集中在一起上课,甚至有些农村根本没有学校,孩子想要上学还得跋山涉水去有学校的村里上学。这些贫困村中的教育资源非常稀少,再加上人们的思想比较落后,认为上学没有多大作用,对教育不重视,导致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他们还对外来的思想比较排斥,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传播到农村之中,他们不会去积极主动学习,把这些东西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的质量从而提升自己的收入。他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上进的思想已经被蚕食殆尽,他们身上往往带有比较严重的惰性思想,国家要是给予补助那就去领,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好。另外,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中的高质量劳动力纷纷流入城市之中去谋取更好的生活,农村生活非常艰苦、基础设置薄弱、交通不便利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社会人才很少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农村,即使有人才去了也会被当地的状况打败,最后还是选择离开。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仅仅发展种植业,使农业的发展片面化,割裂了农业的整体性,农业发展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农民受到传统农业的影响甚大,在他们的心里种植业就是农业,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即使有發展大农业的想法,但是也没有具体开展的条件,这都成为阻碍大农业发展的原因。就种植业本身来说,我国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也没有很好地发展种植业。第一,这些村子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等为主,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农作物,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小,市场的需求也比较低,导致这些农作物的市场价格较低,农民赚取的利润也就少之又少。第二,这些村子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每个家庭种植的面积很小,基本上都是依靠人力以及畜力来完成全部的生产过程。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也比较落后,先进的生产工具一是成本较高不适用小面积的耕种;二是有些生产工具无法在小面积土地发挥作用,经营的方法也比较落后,难以抵御一般风险的发生。另外,在我国大部分乡村往往只是发展农业,第二、三产业在农村中几乎看不到。

(三)脱贫机制不完善

首先,脱贫的力量构成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工作中国家所发挥的力量占到百分之八十之多,而贫困村的农民、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其他非营利性机构所发挥的作用却微乎其微。这就导致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力量分布的严重不平衡,贫困治理工作会过度地依赖国家和政府,脱贫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其次,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国家对贫困人群实行异地搬迁,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住宿条件,在周围国家投资建立各种工厂来保证他们的生存问题。但是,这些工厂初期发展的状况比较良好,到了中后期往往因为资金、管理等问题会走下坡路。贫困农户没有了土地种植,工厂的效益也呈现下滑趋势,他们的生活很有可能又会陷入贫困之中。国家也鼓励贫困乡村因地制宜发挥自己村庄的优势,例如发展养殖业、乡村旅游业,这些产业也是刚开始发展比较好,但到了中后期由于农户意识落后、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而慢慢衰落,农户也会再次陷入贫困之中。最后,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大部分贫困农户的思想认识比较落后,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群体,国家鼓励他们摆脱贫困,他们却不想那样,认为自己守着土地都一辈子不想折腾了,土地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他们留恋这里的生活等一系列原因使得贫困帮扶工作开展得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基层干部要去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办法,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脱贫,真正认识到脱贫给他们以及国家带来的利益。

二、加强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措施

我国的农村贫困治理道路不是一帆风顺,这条道路注定充满了荆棘。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要变得更加强大,用利器斩断荆棘,使这条道路变得平坦、顺畅,最终通向幸福的彼岸。

(一)增强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人才引进

首先,我们要加强贫困农村的基础教育力量。“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农村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的投入,确保没一个村庄都有最基础的教育资源。”还要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明星等力量也加入进来,这样就可以使这项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也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另外,国家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工作者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吃苦耐劳、奉献牺牲的高尚品德,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对这些教师的待遇水平,定期举办一些优秀乡村教师大型评选活动,给予他们精神上的肯定,也可以以他们为榜样在社会中形成示范效应。其次,要加强对贫困农村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在贫困农村选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思想开放、积极向上的农户,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农业现代化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完成以后以他们为核心来带动整个村庄其他农户农业技术的学习,进而提高整体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也要请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脱贫思想,进而带动全村形成正确的思想,彻底摆脱以前那种错误的脱贫思想。最后,国家可以在高等教育学校实施具体的贫困农村教师帮扶活动,确保每年都会有一批志愿者去支援我国贫困乡村的教育事业。逐渐提高乡村教师的物质和精神福利,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才。

(二)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

首先,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建设。国家鼓励贫困农村的农户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种植纯天然绿色农产品之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这些农村贫困地区要学会因地制宜,通过农户之间的联合生产,打造属于他们的绿色品牌农业,并且要把这个不断持续壮大发展下去。绿色农业给农户带来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数量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户收入帮助其摆脱贫困,而且也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自己以及后代可以永久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其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我国的贫困农村地区可以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高质量的绿色农业来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农户可以联合起来开辟一片广阔的耕地,种植纯天然的蔬菜、水果,养殖渔业来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游玩。游客可以在这里体会到亲近大自然的愉悦,也可以体会到自行采摘蔬菜、水果的乐趣,这里已经成为现代人放松、休闲的主要场所。这些贫困地区还要把旅游资源与当地特有的文化结合在一起,“旅游可以传播文化并将文化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要只是注重旅游,还要注重文化的传播。这样既可以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流失劳动力回归,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帮助其摆脱贫困,而且使三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完善脱贫机制

首先,国家要使脱贫力量构成多样化。“政府不再单一的增加财政投入,而是构建一个指导鼓励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脱贫的机制。”国家要对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状况进行大力宣传,特别是要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使更多的社会人士、企业、组织对此有所了解。国家还要和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相互合作,保证他们的社会信誉度。这些组织可以把社会零散资金筹集起来慢慢积少成多,对扶贫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国家要积极鼓励企业进驻贫困村并给予其全方位的优惠政策,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给农户增加就业机会,他们可以获得工厂工资以及农作物销售双重收入。其次,尽可能减少返贫现象。国家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产业帮扶不仅要做到前期,要保持至少幾十年对产业的持续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定期对贫困农户开展培训,持续增强他们的工作技能,对利用扶贫产业谋取利益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治。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彻底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后,要增强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增加驻村帮扶干部的数量做到全覆盖,加强驻村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使其更快地了解当地的贫困状况以及更好地开展工作。驻村干部的管理要和基层党组织分开,国家统一派驻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驻村干部要加强对贫困农户的深入了解,不要遇到困难就放弃而是竭尽全力去克服,要有不帮助贫困农户脱贫就不放弃的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个人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大学,2016:102.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贫困治理产业结构农村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贫困治理视角下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研究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农村贫困治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