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心理资本开发中的应用
2019-04-01马学果
【摘 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以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为主要途径,开展通识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积极心理品质;以矫正性团体心理辅导为重要途径,打造职校心育特色,赋予学生积极心理能量;以专家指导和专业引领为重要保障,培养心育教师团队;以朋辈心理辅导为重要补充,培训学生心理辅导队伍,实现学生心理自助互助;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课程活动化和活动课程化相结合,开发校本心育教材;以行政推动为重要保障,整合积极心育资源,助推积极心育合力育人等心理资本提升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2-0070-02
【作者简介】马学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江苏常州,213025)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取向,提倡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赏识和培养学生。因此,高职校更应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学生问题,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指导学生发展个人潜能,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一、以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为主要途径开展通识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旨在预防和发展,重在指导学生发展优秀的心理品质。高职校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分析学生在不同年级或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分年级分专题、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针对性指导。譬如新生入學的适应问题和职业规划、贫困生的自信心提升和自我规划、集训生的专注力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等专题。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以学生为主。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班主任,尤其是新生班主任、新手班主任。逐年对新生班主任、新手班主任开展培训,既有助于提升班主任的心理素养,也有助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师生沟通、班会组织等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二、以矫正性团体心理辅导为重要途径打造职校心育特色
矫正性团体心理辅导重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管理工作中的普遍性问题,依据学生类型有针对性地予以分类指导。辅导对象可以是心理普查出的问题学生、系部排查出的重点学生(行为偏差、身体疾病等)或考试失利的学生。辅导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特点及心理需求等来设计。如可分别针对适应不良、室友相处不融洽、因贫困而自卑、因行为偏差被关注的重点学生开展“适应”“相处技巧”“走向自信”等主题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积极方法。
三、以专家指导和专业引领为重要保障培养心育教师团队
在人员组成上,不应该只局限于专职心理教师和兼职心理教师,还应该面向各系部,将对团体心理辅导感兴趣的教师、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深受学生欢迎的名师都吸收进来。在此基础上,要通过专家引领、心理沙龙、座谈会等形式,指导教师研究系部学生特点、心理需求和常见问题,科学设计心理活动。由此,使教师真正成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者、开发者与研究者,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者的共同发展。
四、以朋辈心理辅导为重要补充培训学生心理辅导队伍
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来源于学生,最贴近学生,能及时了解身边的学生动态,是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工作桥梁。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以班级心理委员为主,还包括班干部、团干部、宿舍学生干部、集训队员等。团体心理辅导教师要定期对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发现、反馈班级学生的突出问题,并合理设计活动方案,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成效。由此,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既能够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促进自我发展,也会积极影响身边的学生、积极服务所在的班级,切实发挥自助、助人的作用。
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课程活动化和活动课程化相结合,开发校本心育教材
高职校可以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开设校本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形式上可以采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做到体验式教学。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参与性、过程性和激励性,亦注重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更应注重教育意义。评价主体为教师与学生,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活动中的表现、认知体验等。教师给每位学生的表现计分,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并进行反思。总结反思的途径如学生填写学习反馈表、写学习感受等。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在评估活动成效的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活动设计。
六、以行政推动为重要保障整合积极心育资源,助推积极心育合力育人
高职校要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纳入学生工作处和各系部的年度德育工作计划中,指导各系部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常见问题等,开发适合系部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同时将实施情况纳入系部、教师的日常德育管理和年度绩效考核中。还可以采用打造系部特色团体心理辅导展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观摩、优秀活动方案评比等方式,既促进了系部间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交流,也在学校层面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