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职业尊严之我见

2019-04-01黄家骅

新教师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

黄家骅

【摘 要】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立德树人,以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己任。教师通过传授学问、人生哲理而赢得社会尊敬,通过对职责的潜心履行而获得尊严。在新时代,教师也正是通过对职业修养与业务水平孜孜不倦的追求而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

【关键词】教师 职业尊严 新时代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扮演着开启民智、修身正心、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其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追求展现了教育的本质,充满了高尚、智慧、神圣,值得我们去理解并坚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好教师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是构成教师职业生涯的经线纬度,展示着教师人品人格的生命高度,也是实现教师自尊自强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精神来理解教师的职业境界、职业操守、职业追求,从而理解教师的职业尊严,为教师事业护坛筑梦。

一、教师的职业境界

教师的职业境界,既不能平庸,也不可空泛,必须抓住教师志向之关键,落在教师职业之实处。新时代教师的职业境界至少要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爱心施教、文化修养这四个方面着力强化。

1. 秉持理想信念是教师奋力前行不竭的动力。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漫长的,同时也充满艰苦的探索和跋涉,没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是不可能从平常的教学中获得真知灼见,从平淡的日子里淘出育人真谛。历史上,孔子的教育生涯长达50年,从23岁开始教书授徒,到55岁周游列国布道,再到68岁回到鲁国。随后他著书立说,直到73岁去世,毕生追求“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做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培养出子夏、子游、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是我国古代践行教育理想的典范。今天的教师应该像先哲大师那样怀有志向抱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教育观、育人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真正做到甘于平凡,乐于奉献,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2. 怀有道德情操是教师受人尊敬的最大亮点。以德为先,立德树人,需要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教书先养德。至圣先师孔子曾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寥寥数语,已经为我们指明教师风范品性的高度——既要有对“崇道”“悟道”“传道”的追求,又要有对“立德”“尊德”“弘德”的坚守。当代教师尤为需要“仰望星空,重寻师道”,并赋予其“师道尊严”的正确内涵和外延。“师道尊严”在中国源远流长,意指“道”“师”相依,明道方可亲师,亲师止于明道;“师”承“道”统,合乎情,入乎理,才能成为有道之师;“道”助“师”尊,有道高师,令人敬畏。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众多的教育大师都是道德楷模,为人师表,令后人敬仰。孔子安贫乐道,设坛授徒,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并且周游七国,叙书传礼、编诗正乐,研周易、作春秋,其师道恢宏,方有“圣人”“先师”之尊。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作人生最高乐趣,其人格追求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并以“仁教”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同樣广收门徒,著书立说,成为有道圣师。儒家还有一位大师是荀子,在稷下学宫传道一生,培养了李斯、韩非子等优秀弟子,写了千古流传的《劝学篇》,并且在历史上首次确定“天地君亲师”是礼之本,强调“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从而开创了尊师重道的历史先河。在此之后,唐代韩愈撰写《师说》,全面阐明“师道”;明代朱熹的教育指向更是将道德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强调“立先”“居敬”“存养”“省察”“力行”的道德作用,等等。历史上还有许多诚心敬师、真心弘道的感人故事,如张良三次拜师、程门立雪敬师、朱丹溪千里求师等,展示了师道尊严的师承之尊、师授之严的格调。所以,教师的脊梁必须挺立,教师的灵魂必须高尚,才能为自己挣得一份尊严,也为学生作出应有的人师表率。

3. 爱生如子是教师人格高尚最大的魅力。教育的本质是“大爱”,教师必须充满爱心,才能甘于淡泊,几十年如一日快乐从教;才能忍受艰苦,哪怕家贫身疲也会无悔奉献;才能甘为人梯,用自己的肩膀支撑孩子的成长,让自己的含辛茹苦都化为孩子们的智慧和勇敢。所以,教育大家霍懋征曾经说过:“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这份“大爱”,也就让教师大智有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虽不能大富大贵、大红大紫,却受到全社会的抬目敬仰,交口称赞。

4. 文化修养是教师举止有范的最美内涵所在。《韩诗外传》云:“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欲为人师,先有人文。意即以人为本,对人表示最大关怀,并文而化之,对文化表示最大关注,才能让教师学而有识,博而广知,行而有为,为而有道,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修为和充盈的情怀张力。《论语·述而》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应该是作为“人师”应有的举止规范,它来自于教师长期的学习和修炼、感悟和自律,才能收放自如,品行端正,让学生和家长心悦诚服。

所以,教师的职业境界应宽广而高远,但其中最重要的四条经线无非是理想、道德、爱心、修养,这是教师受人尊敬的最大亮点。欲为人尊,必先自尊;欲立自尊,先行道尊。只有集理想与道德为一体,爱心与修养为一身,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才能有全社会尊重的至高地位。

二、教师的职业操守

教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群?可用什么符号比喻教师?这两个问题经常困惑着我们,因为现有许多比喻都不甚恰当,如“春蚕”,生命力太弱;如“红烛”,辉煌但过于短暂;如“园丁”,和培养对象的关系又不对称;如“灵魂工程师”,似乎又只用一张图纸“建构”所有的“灵魂”(工程)。这些困惑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教师的职业特征把握得不够深刻,难以理解教师操守的崇高性、丰富性、人本性、唯美性。

历史上,教师的操守就是开坛、讲学、收徒、传道、著述、立说、授业、解惑。诚然,东西方早期的各个教师做法不尽相同;孔子是在杏堂、庙堂、朝堂讲学弘道,使用简牍、麻布作为记录载体;管子是在市井、弄堂、厅堂传经授徒,使用更多的是实训交流的方法;柏拉图则是在学园或庙堂讲道,使用更多的是互动引导的方法;而卢梭却是回到乡村进行教育思考,在大自然中启发孩童……

工业革命兴起之后,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随之改变。十九世纪中叶,普鲁士政府推广裴斯泰洛齐的集体教学法,以班级与课堂为教育平台,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必然既有爱心又有权威;教师还要掌握直观教学法,将教育学和心理学紧密结合,引导儿童从实际生活中进行学习。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实验主义教育家杜威又将社会生活过程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相结合,要求教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法,以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至此,现代教育方式和教师的职业操守也基本成型。陶行知先生和黄炎培先生引入了杜威教育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和“私塾学堂”相分离,逐渐地,中国教育的学科与课程设置、课堂与课外育人做法和国外教育方法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当然,就教师在教学过程所扮演的角色而言,中外教师的职业操守还是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教书育人意识有别。中国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更为直观,通常较为严格,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而外国教师往往比较放松,或者外松内紧,一般会表现出对学生个性的包容和赏识。二是课堂讲授方式有别。中国教师更加看重自身的教学责任感,课堂着力讲好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而外国教师一般会花更多时间和学生互动,教学并不按部就班,启发引导力度更大。三是作业考试的评分方式有别。中国教师会认真批改作业,并且按标准打分,往往服从统一的答案标准,外国教师则更看重学生的个人独立见解,对偏离标准答案但有独见的答案往往给分,并且可能打高分。四是在学生的管教方面。中国教师更多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看重学生的表现与贡献,外国教师则更多注意学生的行为方式,看重学生的文明言行。五是在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方面。中国教师更多的是对集体活动的指导,私下和学生的交流欠缺,外国教师则比较看重学生的个性成长,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个别兴趣活动较多。六是在学生的综合评价方面。中国教师往往更看重成绩排名在前的学生,对学生升学率和升入名校情况特别关注,而外国教师虽然也重视学业成绩和升学结果,但对体音美方面的特长生给予更多的鼓励。七是在继续学习方面。中国教师更多依赖集体培训,指令性的学习占的成分较高,而外国教师更多是个人选择学习内容與方式,学历提升的比重较大。八是在教师团队组建方面。中国教师更倾向于上级指定的平台、方式和构成,如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学科成员均要上面批准,外国教师则倾向于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自主选择、自主结合,跨学校、跨区域形成团队比较常见。九是在学校和社区的建设方面。中国教师持积极心态,但更多由校长和外部行政组织主导行为方式,外国教师对学校和社区建设有更大的建议权、参与权,甚至否决权,教师工会的力量较大。十是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课地点、使用教材、购买教具设备诸方面,中国教师一般是被动接受,校内“呛声”较少,校外表达更是罕见,而外国教师则有较大的选择决定权,与家长的联系也比较频繁。

从上述十点比较可以看出,中外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教师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别,关键在于中国教育的制度转型还没有到位,教育的现代化尤其是教育管理现代化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而使得中国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还比较弱,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课堂、学科和育人方面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方式还比较狭窄,从而影响了教师操守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今后要继续回归教育本位,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特别要重塑教师神圣职责,扩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自主权,让教师的职业操守具有更大理性、更高知性,真正具备大国良师的风范和风度。

三、教师的职业追求

人生一世,自有所求。教师一世,难以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多数教师只能是平常、平凡、平静地度过一生,然而就是这些“多数教师”却都要经历“独上高楼”“衣带渐宽”“蓦然回首”这三个人生阶段,也都要奔向“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境界。

1. 教师的追求是平常中的伟大。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想当好教师的教师不是称职教师。教师虽然成不了大人物,却总是富有理想和追求;普通中小学教师虽然不是人人都“学富五车”,但总是牢记初心,坚守本心,怀抱真心,融小我于大我,守住道德底线,保持素朴本色,呵护孩子心灵,引领学生成人成才。因此,教师的一生是自尊自强,永不止息的一生!

2. 教师的追求是平凡中的非凡。教师也是血肉之躯,也要养家糊口,他们当然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私心杂念,受到社会误解也是不少。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还待完善,广大教师的待遇还有待提高,教师不仅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还面临职称评聘的压力。但教师能够做到“一方校园,三尺讲台,经年累月,周而复始,角色平凡,追求神圣,薪火相传,期待英才”就很不寻常!尤其在房价高涨的今天,世俗化导致物欲横流,教师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却不徒生艳羡,不妄起愤疾,只是侧身绕过,退守学校,并不因身外之物的浮华而吹灭自己胸中燃烧的火焰,也不因社会上说三道四而分神自己专业道行的感悟。教师“志于道”,自然甘心情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不以其道得之”的补课费、辅导费、礼物弃置不动,对因为侵犯学生利益,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竞赛、各种赶考、各种“示范”活动而成名得利则冷眼旁观,永远保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超脱情怀,才能大舍而大得,有所不为而有所为!

3. 教师的追求是平静中的折腾。教师爱折腾,但不是瞎折腾。身为“孩子王”,教师不免持有童心、童真、童趣,因而会时常冒出反思性的质疑和批判性的观点,总是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结论,总是善于运用“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去重构课程、重构课堂和重构学科,因而成为新时代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攻坚力量。尤其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兴起,STEAM教学方式开始流行,人工智能使学习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游戏式学习等等都直接改变着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们不可能因循守旧,闭门造车了。为此,教师们开始置换职业角色——教师不再充当单向性知识输送的角色,而是双向互动的教育中介,更有可能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他们不再是垄断教材和课堂教法的控制者,更多时候是课程和学科教学的研究者,等等。这时的教师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通过多种信息技术媒介创造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也让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教学效果提质增效明显而突出。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振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角色决定其既传道又授业,既授人以鱼又授之以渔,既修身正心又改变命运。所以,教师在职业上有成就感、幸福感、荣誉感,教师用自己的品性和品格,为自己赢得了师道尊严。

猜你喜欢

新时代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