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01陈晓丽
陈晓丽
摘要:本文从语用学中合作原则角度进行语言学习活动分析,以语用学中合作原则涉及范畴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合作原则在英语听說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问题,旨在挖掘合作原则对英语听说教学的现实意义,谋求行之有效的应用策略,以实现教师英语听说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合作原则 英语 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198-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拥有高超英语听说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变得尤为重要。英语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正是通过真实的听力语境和地道的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学生英语听说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而合作原则正是培养语言能力所必需的语用原则,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原则启发学生在交际时领悟对话语义,培养语用推理思维意识,有助于会话相关知识形成关联性的认知与理解,提升学生听说教学的实效性。[1]
一、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长期致力于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以及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其中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他认为,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2]
为有效阐释原则内涵,格莱斯引入了四条准则,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其中,交际双方说话时传递的信息多少是由量准则决定的;话语的真实性是由质准则决定的;话语内容的相关性是由关联准则决定的;话语要简练有序且避免使用歧义、含糊的词语是由方式准则来决定的。依据这些准则,我们可以用最直接、最合理的言语来进行会话,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为此,在英语的听说教学中,教师应教导学生把握以上准则,在会话含义的认知过程中,在自身观点的表述过程中,做到语言真实、充分、关联、清楚,交谈内容与主题相符,思想表达简洁明了,逐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
二、从合作原则探讨英语听说教学存在问题
由于听说会话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内容主题特征、交谈双方性格特征、过程特征等多种重要因素[3],所以英语听说教学一直以来受到师生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从以下几点听说会话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
第一,学生听说对话自主性缺失。
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且不能多,也不能少。但学生在英语听说对话时往往出现交谈主题信息量输出不足的问题。现阶段学生听说学习自主性缺失的现状较为严重,不愿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难以在课堂上建立起和谐、充实的口语对话练习模式。
第二,听说对话语境设计不合理。
合作原则的质的准则强调不要说自认为不真实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保证话语的真实性,这就要求英语口语对话要建立在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常以情景教学的形式进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语境,将学生放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在语境的设计上缺乏适应性和生活化,而且通过语言描述塑造的情景本身容易受到学生理情感意识、教学客观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虚拟语境中容易脱离会话主题。
第三,错误理解听说对话主题。
合作原则的关联准则强调话语要有关联性。双方话语信息的关联性取决于对话题中心思想的准确判断,关联性的缺失往往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对方说话的真正用意或隐含意义。
错误的理解导致听话人产生错误的语言信息来回应对方,这是英语课堂听说练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原因在于设计出的会话讨论主题没有迎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
第四,英语听说基础文化知识薄弱。
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强调对话话语避免晦涩、歧义的词语,说话要简要、有条理。英语的听说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对话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避免用词的不准确。
英语听说会话作为学生非母语语言的对话,一般较难遵循方式准则,这归因于学生母语的负向迁移和英语基础知识的薄弱等因素,常表现出语句不流畅、言语繁复的现象,让交谈的对方不知所云,引发口语交际的障碍。
三、合作原则对英语听说教学的指导性策略
(1)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对语用能力的习得,必须伴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为课堂中心的被动讲授,自主性难免有所缺失,鼓励学生自主发表见解的英语听说教学就更加受到局限。
从学生主观角度看,其投入英语听说会话练习自主性弱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元认知缺乏和认知策略使用的淡漠,另一方面在于语言学习的片面认识。所以说必须以学生主体为中心,所有具体实施措施应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设计。选取广泛多样,趣味浓厚,贴近学生现有认知的题材,并把会话技巧与要领教给学生,在互动中调动听说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鼓励中冲破心理防线,勇于表达想法,以保证自己话语内容量的充足性与延展性。
(2)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交流语境。语言的使用必须依赖语用环境。[4]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说教学时处于非母语的语言环境中,不利于听说练习的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英语听说练习素材上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参照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设计听说教学的内容,书面语和口语的学习不可偏废,结合听说教学的需要,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努力营造一种既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接近英语自然语言使用的环境。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关的场所进行一些多样化的听力与口语的教学活动,比如说英语的第二课堂和英语角等,激活学生听说会话的参与兴趣,使他们在现实的语境中感受自然的对话。
(3)加强英国文化知识教学。介于东西方文化底蕴的差异,对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的话语应用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中国人在言语交际中崇尚礼让,喜欢通过谦虚和扬他的方式表达恭敬,而西方人则自我意识较强,不轻易恭维。
可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说,我们想要真正掌握听说能力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熟练应用,仅仅做到语言的正确使用和表层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英国文化,对比英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适应语用学原则的差异性,把合作原则等语用学原则和标准英语有声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跟读和听力练习密切结合,慢慢适应相同语言陈述的不同表达意图。
(4)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听说短语训练、英语视听说课程等,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情景交融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机会,进行有关会话语言词语和生活化语句运用的学习。听说对话前教师要向学生简介听说练习内容的情节发展和社会文化背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晦涩的问题。
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生活化的英剧、电影,例如,《摩登家庭》《唐顿庄园》等,利用视频剪辑技术对典型本土对话进行集中讲解,循环播放,其中重点词汇、表达方式做细致分析,感受西方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社会规范的。
四、结语
通过对语用学理论中合作原则的主旨与涵盖范畴的分析,从合作原则四个准则出发阐析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需要英语教师在加强学生听说会话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同时,丰富学生英国文化相关知识量,运用多元化的听说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交流语境,促进学生英语听说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礼鸿.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118-120.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肖丽莉.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语用学阐释[D].云南师范大学,2006.
[4]陈鑫.试论英语交际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J].才智,2012(19):158.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