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语人才培养现状
2019-04-01华国宁
华国宁
摘要:要推动中俄关系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还要在文化交流上紧密沟通。交流需要语言,翻译人才在当代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地培养俄语人才,为世界输出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任务艰巨。本文从当代俄语高校面临的三大现状开展分析,并提出从相应的三个方面进行俄語改革。
关键词:俄语人才 人才培养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166-02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还要注重当代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俄罗斯和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推动中俄关系的全面发展,要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在文化交流上紧密沟通。交流需要语言,翻译人才在当代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地培养俄语人才,为世界输出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任务艰巨。
一、俄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中俄关系越来越密切,俄语在当代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俄语人才变得紧缺。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俄语人才成为我们现阶段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人才稀少、人才不能满足当代需要的问题,那么就要认清俄语教学面临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旧的教育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抓住首要问题逐一解决,为经济全球化培养出高校复合型人才。将从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展第二课堂提高学习兴趣这三方面来全面优化高校俄语教学。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吉林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型师范类高校,始建于1958年,俄语专业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老牌专业,无论是建系之初的老一辈,还是奋斗在岗的年轻一代,都在任劳任怨地教书育人,但在科研方面仍缺乏显性的成果来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招生和就业方面及新形势下如何准确定位和发展都是高校俄语专业面临的困难。
二、高校俄语教学现状
(1)分布不均。俄语教学在我国的分布存在不均的现状,多数俄语专业学校分布在与俄罗斯相接壤的东北地区。虽然东北对俄的贸易交流占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但教材的内容包括对俄罗斯的文化及地理历史方面的讲解仍然比较陈旧,课本仍沿用旧版本,对社会现状和时事政治关注度较少,不符合当代人才需求。为此,除了东北地区以外的高校更应该开设俄语专业,还要提高对俄语专业的重视,不能一味地任由分布不均的问题持续下去。
(2)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动力不足。目前吉林省内多数的生源是俄语零起点的学生,在初高中学习英语。英语和俄语是不同的类型,俄语相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语法较为复杂,动词在语法范畴有式、时、体、态,与英语存在很大差异。而俄语零起点的学生在学习俄语时受到英语的干扰,对于学习初期,面临字母发音和单词中字母拼读音不同,名词分为阴、阳、中性,人称动词1~6格变化等诸多俄语语法规则等问题,导致学生普遍反映俄语是一门很难学的语言。基础知识的相关课程大学俄语(一)相对大一新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有点多,一学期下来只有简单的理解书面,谈不上所有的知识点一一掌握,因此要结合新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本校的课程范围内进行改革。
(3)教育方式传统,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也是原因之一。许多教师教学仍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教学”,课堂互动少,学习效果较差。另外,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俄语语法,词汇、文化等知识,注重口语、听力、会话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大三开设一些经贸类课程,但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在课前也不查看相关资料,课后不认真巩固,只是为了拿一门课程的学分简单应付。这样的培养方式影响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在面对工作求职时,不能进入工作状态,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
三、俄语人才培养的改革
(1)改变传统模式,优化教学。传统上认为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并且大学里的学生都是成年人,学习是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改革的目的是不仅让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领导者、组织者、责任者,更要在教学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含有对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序教学,教师要想取得教学实践的成功,必须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绪体验。而学生不只是客体,要努力把握自己学习的机会,积极向上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不能满足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要学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的知识全部掌握。只有在教室和学生的全面改革之下才能使教育达到更高的水平,培养出的人才才是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而不是旧模式下的书呆子。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开展工作,调整中学开设英语班和俄语班比例,尤其是在具有地区优势的东北多开设外语语种为俄语的教学。可在中考和高考时对学习俄语的考生适当地放开政策,降低外语考试难度或者在高考分数线录取时,降低少许分数。此外,也可以在小学开设俄语口语班,使孩子们从小接触俄语,这样能避免学生在中学选择外语语种的盲目性,鼓励更多的学生选择学习俄语。
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为例,在2017年9月我曾在绥芬河第二中学实习,这个中学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俄语,对俄语学习充满热情。教学采用小班分组形式,在中考时,以俄语为主要科目,计入总分。在高中分别开设俄语班和英语班,并且俄语班学生拥有更大的优势,在高考超过重本线后可以公派留学,在莫斯科继续学习,这让学习俄语的学生将来有更多的选择。不仅教育方面绥芬河市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对外贸易、旅游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3)举办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前的学习生活,学生忙于完成课上任务,课余生活被作业占据,课余生活比较单调,久而久之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找不到施展自己个人才能的平台,就会产生不自信和自卑的负面情绪。为此,俄语专业展开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不良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我校从2014年开始,举办了班级系别的比赛,包括俄语演讲、朗诵、短剧、书法等比赛,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氛围,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例如在俄语演讲中学生练口语及听力,在比赛过程中分享学习俄语的快乐与烦恼;有的学生在为俄语短剧配音比赛中,以纯正的俄语发言和幽默风趣的编排赢得一致好评和满堂喝彩。近几年外国语学院举办的新年晚会活动中,不仅有英语专业学生展现风采,俄语专业学生热情奔放的歌舞也成为了一大亮点。
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尤其是俄语基础较薄的学生,在新年晚会上的表演获得老师和学生的赞许,从而增强信心,进而热爱俄语学习。
四、结语
如今中俄两国政治互信给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新契机,为俄语专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当代社会所需的俄语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课程并优化现有课程体系,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俄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为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俄语人才是我国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两国文化、科技、经济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淑杰.俄语现代用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2]杨娜.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邓健.双层规划若干问题的解法[D].吉林大学,2009.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