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路线在高校群体性事件防治中的作用及实现机理研究

2019-04-01于莹秦培涛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根源群众路线防治

于莹 秦培涛

摘要: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主要包括大学生利益要求得不到满足、大学生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和党政管理者服务意识不强等三个方面,应从建立健全大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和建立健全共同参与治理机制中实现群众路线在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防治。

关键词:群众路线 群体事件 高校 根源 防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039-02

高校群体性事件除了具有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属性和特点外,由于参与群体、抗争内容和爆发地点的不同,还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防治群体性事件是高校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他关乎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声誉。以往防治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更多是从技术层面,而很少从群众路线的视角研究。从党群关系的视角研究高校群体性事件符合中国社会治理的政治逻辑。

一、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

(1)大学生利益要求得不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会不自觉地影响或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利益,这是造成大学生间接利益受损的社会根源。这种利益受损的要求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满足,需要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各项改革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直接利益,如学校住宿费、食堂伙食费、学杂费及其他关乎学生生活学习费用的上涨。高校持续扩招引起了高校教育资源的相对紧张,而教育资源持续紧张的现状给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不满意的体验,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切身利益受损,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落差,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年轻且易冲动的大学生会因相对剥夺感而选择走上集体抗争的道路。

(2)大学生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社会和学校的改革发展会不可避免地损害到大学生自身利益,而利益受损的大学生进行诉求表达和抗争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校不太重视学生的诉求表达,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对话机制,学生因合理诉求无处表达只能被迫选择集体抗争的极端方式,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学校施压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补偿。大学生诉求表达渠道不畅最根本的原因是学校没有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日常的管理中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不关心学生最直接的利益需求,反映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及党员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3)高校党政管理者服务意识不强。群体性事件的温床就是负面情绪的渲染。创造温情的校园环境最关键的是增强高校党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如果党政管理者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工作脱离实际,只注重所谓的学校整体利益,不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有时会选择牺牲学生的利益,对学生的合理诉求漠不关心,那么势必会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很强的大学生不会心甘情愿选择隐忍的方式,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随着舆情的生成发酵,校园持续笼罩着紧张的对抗氛围,群体性事件就不可避免了。

二、群众路线在高校群体性事件防治中的作用

(1)有助于转变高校群体性事件治理理念。以往高校防治群体性事件更多地是使用行政权力,通过行政命令和制度来规约大学生日常的行为,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有时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争。这种通过行政权力的维稳方式重在行政管制,没有体现出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反映出高校行政“官本位”的思想意识,其结果会导致越维越乱的局面。通过群众路线防治高校群体性事件追求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通过密切联系学生、与学生建立良性的紧密关系来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校园。这是一种全新的高校群体性事件治理理念,他有助于根除高校行政的“官本位”思想,实现从“权力管制为中心”向“权利维护为中心”的转变。

(2)有助于从根源上防治高校群体性事件。防治高校群体性事件,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要注重根源性治理。梳理高校群体性事件不难发现其发生的根源主要是以学生权益为中心的抗争,而不主要是以“爱国”为中心的集体抗议。防治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中心任务应是如何维护学生的权益,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防治的技術层面和“堵”的行政层面。走群众路线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好学生的权益,这与防治高校群体性事件中心任务是一致的。加强群众路线的制度安排,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处处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高校群体性事件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高校群体性事件防治应是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纳入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中。

(3)有助于加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协同治理。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多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一的“行政式”的防治很难应对非常复杂的群体性事件,需要多方的协同治理。协同治理是高校群体性事件防治的重要方式方法,如何更好地加强协同创新是防治群体性事件的关键所在。防治高校群体性事件应构建校党委领导下的社会协同治理体系。群众路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能够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集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协同治理体系提供巨大支持。在校园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群体性事件的防治中,增强了协同治理的能力。

三、群众路线在高校群体性事件防治中的实现机理

(1)以维护大学生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健全大学生权益保障机制。防治高校群体性事件要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入手,走党的群众路线,以大学生的利益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学校党组织要围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活动,端正思想认识,纠正和清除损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错误观念。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要以学生的利益发展为中心进行制度设定和安排。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相关方(包括学生代表)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订,保证学生代表的话语权,认真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采纳学生代表的合理建议。增强学校各级党政部门及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把密切联系学生、服务学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学校纠正“四风”的常态化,让脱离群众的学校党员干部无处生存。

(2)以大学生满意为目标,完善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防治群体性事件就是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就是要以大学生的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目标,畅通大学生诉求表达渠道,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搭建起沟通对话的桥梁和平台,建立有效的沟通对话机制,最终实现和满足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加强学校学生组织的建设,完善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功能,让其真正代表大学生的利益。学校可以设立网络沟通对话平台,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反映存在的问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在网络平台上回复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学校可尝试建立学生校长助理制度,选拔优秀学生代表担任校长助理,这样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校长助理直接反映给校长,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建立大学生申诉制度,学校成立申诉委员会,对大学生提出的申诉予以审查和解决。

(3)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内容,建立健全共同参与治理机制。防治高校群体性事件就要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内容,把学生组织和发动起来,共同参与到群体性事件的防治中。学校要整合资源,群策群力,建立校党委领导下的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基层党委、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党员和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性事件防治体系。学校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学生各项事务的参与权,尤其是涉及学生利益的决定和改革,都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建立学生对学校各级党政部门及党员干部的评价制度,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其行政考核的重要依据。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传播校园正能量,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要成立网络舆情研判中心,及时分析网络舆情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根源群众路线防治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Babbitt’s Failure in Rebe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