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

2019-04-01曹佳璠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基础教育

曹佳璠

摘要: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这一背景之下,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师应该具有的教学能力:语言能力与语言教学能力、社会文化能力、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发展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 英语学科 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031-02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启动,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构筑学生核心素养确定为教育改革的关键。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此次课程标准凝练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了学科核心素养框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要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全球化时代,英语教育追求的是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的融合统一,改变了以往以语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观,更关注综合素养的培养,如语言素养、人文素养和思维素养等。

尽管在当代教育中,教师不再拥有知识的霸权地位,师生皆可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迫在眉睫。由于新课标刚刚出台,我们结合《课标(实验)》的标准及实施经验对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师应该具有的教学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一、语言能力与语言教学能力

无论时代标准如何改变,语言能力都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要素,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都要以其为依托。《课标(2017年版)》中的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与《课标(实验)》相比,本次课标强调了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即认为语言学习的基本单位是语篇;使用的方式增添了“看”,即强调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种表达符号的出现;强调形成语言意识和语感,说明重视知识的内化。

英语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并且增强语言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设计基于语篇主题情境和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多层次、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的英语活动。教学操作能力: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放入情境中。根据学生、教材、教师及教学环境特点,配合其他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力: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观察与谈话、写反思日记等方式用动态、发展、综合的观点评价学生。

二、社会文化能力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两版课标中都有文化意识一项。但《课标(实验)》中主要指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课标(2017年版)》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英语教师首先应该熟练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文化的内涵,拥有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还应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道路、核心价值观等都有深入、系统的认知。才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态度。再次,要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品格,形成价值观指导行动,做到知行合一。最后,要有国际视野,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有开放包容、不断学习的态度。

三、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同的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课标(2017年版)》新增加了思维品质这一素养,认为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而思维能力包括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这一变化也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思维能力不仅体现在理科教学中,在语言教学中也至关重要。

英语教师本身应该具有这三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分析、推断、概念建构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积极思考、合理质疑,不迷信权威,多角度思考,善于反思。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尊重事实、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这些能力要与语言教学联系起来,如在解读大纲、课标时,使用教材时,评价教学效果时,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体现教学的过程性。

四、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素养是中国学生应该发展的18个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拥有的一项素养。指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英语教师首先要有信息获取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搜寻国外网站、使用语言资料库等获得恰当的、与时俱进的英语教学信息,促进英语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其次要有信息甄别、筛选能力:在选择信息时,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负面信息予以剔除;向学生传递信息时要依据其身心特点进行筛选、改编。再次要有信息加工、表达能力:要能够对选择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能够利用软件工具进行编辑,选择适合的平台进行教学。最后要有整合信息与教学的能力:运用系统方法,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优化组合不同的媒体,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高效的教学。

五、自主发展能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个人本身要有自主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知识。语言发展的速度很快,能否把最新的语篇内容、文化信息、教學方法带给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续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合作与交往能力:语言本身就是用来交际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一个双向学习过程,双方在语言、思想等各方面互相促进,教师应该与学生处于同一个场域,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及教师自我教育环境。英语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行跨学科教学是一个趋势,这也要求英语教师不光与本学科教师合作,还可能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工作。这样,英语教师应该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够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设计、完成教学评价等。教育研究能力:外语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要提升理论修养,对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应用语言学等有基本了解,并能关注前沿、热点问题。在教学中要有问题意识,采取行动研究发展自身的研究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桑国元,郑立平,李进成.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基础教育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