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军事理论教育对大学生世界观培育促进作用

2019-04-01贺玉琴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世界观大学生

贺玉琴

摘要:军事理论教育对大学生的世界观的正确形塑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应秉持的世界观和大学生世界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军事理论课程内容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培育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世界观 军事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20-03

世界观(World Views)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和个人理想、信念是有机联系起来的,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世界观教学”来拯救当时处于灾难中的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四十年,给大学生审视世界的新视角,但蔡先生这一远见卓识对大学生世界观培育仍有重要现实意义。刘亚洲将军在《精神》中提到,“弘扬抗战精神,重塑民族之魂”“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可见军事教育对民族品格影响之巨。戴旭在《面对世界大变局中国复兴的战略准备》的演讲中,强调大学生要从世界观培养为起点,提升进行国际局势分析的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大学生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开始远离父母并要逐步根据自己认识世界的知识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学校里、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然而当问题真正到来时,他们大多数都显得很茫然,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不知道怎样做。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是很了解,缺少这个时期该有的世界观。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他们也可在读书的同时能够事事关心,那么当遇到问题时也就会有所借鉴、独立思考、作出行动。可是十多年的应试教育养成的实用主义让他们:

(一)“没兴趣”去关心“事事”

应试教育让大部分学生疲于应付高考课业,“主课”“副课”界限分明,高考不考的一律高高挂起。上了大学后“公共课、选修课”就成了延续的“副课”,“没兴趣”去关心。多年的军事理论课教学经历中多次被问:“老师,这门课有什么用?”“老师、这门课怎么过关?”“老师,这节课点名吗”……经过了无数次的考试洗礼已经让大学生们“很会学习”,让很多学生成绩很“很丰满”,素质很“骨感”。

(二)“没时间”去关心“事事”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伴随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必修课”,同学们白天奔波教室上课,晚上参加各个学生会部门组织的活动,一个学期下来确实让学生“没时间”去关心“事事”。很多次我在课堂上问学生:“大家知不知道本周俄罗斯又发射了联盟号飞船把三名航天员送到国际空间站?”“中国为什么要提议建立亚投行?”“美国下一届共和党的候选人是谁?”“叙利亚境内有几支武装力量?”等等一系列近期世界发生的大事,同学们的回答大多都是“不知道”,究其原因,都说“没时间”。

(三)“没机会”去关心“事事”

由于疲于应付学校开的各门课程和各种活动,一转眼大四要毕业了,该进入社会了,往往此时大学生才發现自己对身边的社会、国家、世界了解甚微,于是产生对未来的担心和迷茫。回忆大学四年才意识到没有抓住机会去关心“事事”,也就没有形成大学生进入社会前该有的“世界观”。

二、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世界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前驻中国大使洪博培曾表示,美国就是要通过“网络舆论战”扳倒中国,找回美国上升的机会。国内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将会“成为”美国的中国国内支持者。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未来建设的掌舵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世界观,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大课题。罗援将军曾以“打造网络‘志愿军,坚守舆论‘上甘岭”为题,呼吁重视青年一代的世界观教育。要让“第五纵队”败北,让“普世价值”现形,大学生应该有符合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符合时代的世界观:

(一)要有思辨能力

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他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他建立在一个人对世界更多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正确地、科学地、全面地认识世界,便可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世界观,否则,绝对不可能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世界观。要学会辩证、系统、全面地看问题,尤其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警惕解构歪曲历史,要大量阅读,独立思考,勤于考证。

(二)要有世界胸怀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和发展,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对世界形势的了解决定着他们的眼界,同时也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当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是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的高尚情怀。

(三)要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观念,是一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高尚情操,正是他使得我们一代一代中华儿女有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奋发图强,在忧患中坚忍不拔、昂扬向上,五千年屹立不倒。戴旭讲,一个人,不懂爱国,书读得再多也是白搭。对于一个民族,没有灵魂,人数再多也是无家可归的精神孤儿。当代大学生要有历史的担当,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我国的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军事理论教育对大学生培育世界观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时间、兴趣和机会去关注世界,那么就应该有这样一门课帮助他们认知世界,了解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国的朋友圈,了解局部地区矛盾冲突的根源,了解各国所具有的武器装备及武装力量,了解科技前沿,通过认知世界培养他们关注世界、关注祖国未来的兴趣,兴趣一旦有了,时间和机会也就随之而来,他们便会主动关心时事,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笔者经过多年的军事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发现该门课程(含有大量认知世界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从战争、军事、科技等多维角度认知世界。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教学,是可以培养起他们关心“事事”的兴趣的。

军事理论课是旨在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公共必修课。他是一门综合性强,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内容丰富的课程,可以说他就是一门事事关心的课程,认真学习该课程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有很大帮助。

(一)从战争军事科技等角度认识世界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是一种集体和组织互相使用暴力、虐袭的行为。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比如说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为了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动摇满清在外贸中的贸易顺差地位而发动的“第一次英中战争”。英国政府(政治家)发动战争的目的很明确,结果也达到了目的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清政府则失败并赔款割地。一向以东方大国自居的中国人细细究其原因才认识到“中国人在工业上已经落后英国或者西方”。

战争一旦开始,敌对双方都会倾其所有去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军事目的。为了“保存自己”,政治家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对可想到的敌人的攻打进行“防”,为了“消灭敌人”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对敌人进行“攻”。一“攻”一“防”里面用尽了国家的顶尖级人才和技术,甚至为了“攻”“防”还要搞出新技术。例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以378人阵亡1000人伤比25000人亡75000人伤的绝对优势“保存了自己,消灭了敌人”大获全胜伊拉克。仅美国一国在这场战争中就使用了六七十种高技术武器装备,全面展示了当时高技术武器的最新成果。从这些武器装备上,我们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也同时感受到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战争来了解世界科技,因为85%的高科技都来源于、应用于或者具有潜在的军事用途。

(二)通过战争了解国际关系、战略格局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如果对作战双方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乃至世界的格局。

(三)思考战争的难民问题触发爱国情怀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学生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到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仍然要继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做一名有目标、有抱负、有理想、有家国情怀的当代大学生。

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平民百姓,政治家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战争爆发后,战场地区社会混乱、经济凋敝、物价飙升、失业率极高,大多数平民百姓会流离失所。当大学生学习、懂了这些后,不可能不触动他的爱国情怀,于是珍爱和平、保卫祖国就会扎根其心底。

四、结语

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所学的唯一一门军事学科课程,他是从矛盾也就是战争入门,然后从各个角度引领大学生认知世界。首先,从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开始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国一共打了五场战争,而且一场比一场新颖。美军这五次战争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军事理论课,教我们认识了信息化战争,让我们思考“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一系列高技术”;思考完高技术我们发现作战的思想也就是军事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此学习的军事会让我们自然想到我国的国防又怎样了呢?整个学习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人认识世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面的认识过程。所以,军事理论課程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也曾说过,人才素质培养的六个方面包括“要有正确的世界观,要了解他所在的世界和当前世界形势,要了解整个科学技术体系,要懂点军事科学,要有文学艺术修养,要懂得卫生和锻炼”。而军事理论课完全符合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尤其是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积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迟铄.军事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41-42.

[2]刘飞.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9(2):66-67+94.

[3]陈颢文.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机制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18):67.

[4]田虹.军事理论教育对加强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作用的长效机制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6(9):184-185.

[5]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6]李延荃.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郭为藩.培养大学生的核心课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5).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世界观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世界观(二)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十大亮点
重读《夜读偶记》
马克思“世界观”的新突破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镇“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