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
2019-04-01张丽霞刘慧英
张丽霞 刘慧英
内容摘要: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也是一门理论课,尽管它致力于提高学生古文翻译的能力培养,但其历时的久远与课堂的枯燥性始终成为了其传承传统文化的掣肘。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不仅为古代汉语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了途1径,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之单纯理论教学更积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地融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成为了在教学工作中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 古代汉语 方法研究
古代汉语肩负着对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的重任。这门学问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纽带与路径,也是语文教学、理解和学习现代汉语的实际需要。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理论输出模式占据着古代汉语的课堂,成为了古代汉语教学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古代汉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已经势在必行。古代汉语课程就需要努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演练的介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需要通过对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的转变,凸显出这门课程的实践应用性质,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需求。对古代汉语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确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不仅可以改变古代汉语课堂抽象性、枯燥性的课堂面貌,焕发课堂的生机,而且可以通过学生能力的提升带动古代汉语课堂本身的教学优化。这是现实教学对于古代汉语课程的迫切要求。
一.合理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建立课下实践平台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庞杂,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古汉语教学,几乎都存在着大量的教学内容与少量的教学课时之间的冲突。课外实践活动的合理安排无疑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环。在对课外的实践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到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注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自己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做好验收工作,形成从布置到实施再到收效的闭环操作。
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为例,教材全四册,涉及到的文选、通论、古代文化常识无法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中全部完成。对于其中的次重点文选与理论就完全可以通过课外实践的合理设计加以解决。教师对教材的整体内容要进行合理把握与有效设计,确定出能够在课下完成的实践任务量,并安排生动有效的实践活动。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挑选出课本中次重点的几篇文选,作为课下实践活动的演练内容。将学生以自愿组队的形式进行分组,自选文选作为剧本,在查阅相关文化常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编,拍摄课本剧。这样的任务不仅有助于学生透彻地掌握文选内容,而且由于趣味性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且并不会使学生有学习负担。对于学生拍摄完成的课本剧,要建立平台展示。由于课时的限制,这样的展示可以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平台展开,并且教师要积极参与进来。为了加大参与度,一方面采用相互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好的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对于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与作品拍摄的同学在其成绩的考核中适当加分。建立古代汉语的教学实践平台,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的自由空间,借此将课堂灌输式教学延伸为课下自主式学习。
当然,课下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多动脑筋、想办法。所谓寓教于乐,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对于大学生也是一样。活动的目的不仅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要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爱上一门学问,学习一门学问,研究一门学问。
二.对学生试讲演练教学形式的初步尝试
古代汉语是学术型的课程,传统教学采用的是理论型模式,而随着教学新形势的要求,这样的局面不得不改变。古代汉语的教学需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具备传统文化素养与高品质人文品格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古代汉语的课堂需要逐步调整,试讲演练、示范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值得尝试。
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试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古代汉语课程可以尝试将试讲演练这种模式适当引入教学,形成讲练结合的灵活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缓解大量文选教学任务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文选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这样的教学形式进行初步实验,针对六个教学班级200余名学生、十位语言教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展示如下: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角度比较接受试讲演练的模式,但部分教师觉得这种形式反而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这正提示我们,如果将试讲引入课堂,就需要对试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配。对次重点文选的恰当分组、对学生小组的合理分工、对试讲时间的有效控制,都成为需要设计和研究的问题。学生角度,大部分学生对于这样的形式是接受的,甚至充满期待,这是开展演练的基础也是原因。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大多数学生并不希望一学期进行多次演练。试讲演练形式固然独特,但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也需要教师的全方位调度和安排。多次演练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都有一定的压力。基于调查结果,一学期或一学年进行一次这样的形式,可以很好地保证试讲的质量与新鲜感,不建议频繁进行。
如果将一个班级的同学分为5—6组,每组解决一篇文选,运用两课时时间完成,这不仅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紧迫的问题,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课下的学习与思考。这样的实践教学形式,不仅转变了古代汉语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将教学的侧重点转移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在试讲准备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鍛炼。
三.翻转课堂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近年来翻转课堂已经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它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这也确实是一种极其有效教学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是将知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解知识,而是要针对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的形式固然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操作和主动思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一定的主动性,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无法进行。古代汉语课程历来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的翻转课堂不能“全盘托出”,也不能操之过急,这就需要教师的合理把握与规划。古代汉语的课堂更适合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学内容的部分翻转。
如果说我们前面提到的课外实践和试讲演练主要针对次重点内容进行,那么翻转课堂则可以适当地运用来解决部分重点教学内容。以文字部分知识为例,文字知识是任何一本古汉语教材都会涉及的重点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处理,单纯地课堂理论讲解很容易形成枯燥的课堂,学生也很难在两课时的时间接受并掌握全部知识点。翻转课堂很适合解决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文字发展史部分的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完成,对学生存疑的问题或教师觉得有必要强调的问题,以课堂探讨或课业布置形式解决,有效节省了教学时间。汉字结构分析的知识例来是教学中学生难于把握的问题,学生的课下尝试对于激发学习热情大有裨益;同时翻转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掌握知识、提出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学习和准备时间。这部分知识,翻转课堂两课时的含金量可以抵得上5-6课时课堂教学时间。经过了准备—自学—思考—探讨—答疑这样的环节,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定收获颇丰。
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问题,教师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布置课下学业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很好的考察机制。翻转课堂既需要学生课下的充分准备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翻转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科研与专业特长、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安排。
四.小結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古代汉语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将能力的培养与文化品格的塑造当作课程教学的又一重点进行关注;如何实现理论授课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这些都成为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本文系呼伦贝尔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古代汉语课堂建立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QTKT-018)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张丽霞,主要参与人员:刘慧英、尚爱萍、娜布其、曾庆娜。
(作者介绍:张丽霞,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刘慧英,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