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界骡马号子存续现状调查研究

2019-04-01伍育琦

艺海 2019年1期
关键词:张家界传承

伍育琦

〔摘 要〕本文以张家界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骡马号子”为研究主体,以田野考察为主要方法对张家界古茶道周边区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实事求是地分析了骡马号子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的思路。

〔关键词〕张家界;骡马号子;传承

张家界慈利县、桑植县等地自古便是重要的茶叶种植基地,在元明清时期就有种植茶树、生产和销售绿茶的详细记载。这里至今存留的古茶道、古驿站、古茶加工作坊等等都记录了当时张家界人收茶制茶、使用骡马运茶的历史。这些茶被运往湖北后或并入茶马古道,或踏上万里茶道。

一、骡马号子的由来

我国的茶马古道与万里茶道不仅是商道,也是人文之道、音乐文化之道。在这两条道上,不计其数的人以马为工具运送茶盐等生活物资,一路上他们用马蹄声和歌声引路,在山林深谷中艰难前行,这帮人被称为“马帮”。马帮人唱的歌多以当地的山歌民歌为基调。在途中,自己的本土音乐与所经之地的民族民间音乐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历经悠悠岁月,传承演绎,便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马帮音乐。骡马号子便是其中的一种。

张家界的慈利县、桑植县等地,山道崎岖,交通不便。运送茶盐等物资靠的是当地的骡马。赶骡马的张家界人哼着自己的小调,在山野林间辛苦奔波,他们代代相传的小调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骡马号子”。“骡马号子”以流行于当地的五句子情歌为基调,以骡马客的劳动、生活、爱情为主要内容,一般五句一首,调子基本相同,歌词可以即兴创作,是一种极具本土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

二、张家界骡马号子的承续现状

(一)张家界騾马号子的分布情况

张家界古茶道主体在慈利、桑植等地,其中以慈利三合镇一带保存最为完好。据现有石碑记载,三合镇牧羊冲村曾在乾隆三十二年和道光十六年对古道进行过整修。这条古道北上石门垭,经湖北的南北屯、鹤峰、恩施入川,南经杉木桥镇下慈利县城、常德、益阳等地。张家界骡马号子主要流传在古茶道经过的这些村镇。其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目前张家界骡马号子以两种形式传承,一是个人手抄的孤本,二是通过一些会唱号子的人传唱。我们多次在慈利、桑植及周边村落进行走访,通过听、录、记等方式,共收录到了160余首骡马号子。我们剔掉了重复和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号子,并按其内容进行了归类整理,现存的骡马号子大致分为叙事、爱情、打诨、对唱和综合五类。

(二)张家界骡马号子的传承人现状

在张家界的慈利县和桑植县还少量保留着赶骡马的传统,不过现在这一运输方式主要用于近距离运送物品。目前我们掌握的张家界及周边地区曾经有过赶骡马经历且在世的人一共有155位,其分布情况见表1。

即使是赶过骡马的人,也不一定就爱唱、能唱骡马号子。在张家界及周边地区能寻访到的会唱骡马号子的人有19人(详情见表2),是赶过骡马的人总数的12%,19人中有84%的人年龄超过了60岁,70岁以上的老人占58%,一位80岁老人(李应光)在我们收录完他的骡马号子后不久就离世了。这也说明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收集和整理骡马号子的决心。

(三)张家界骡马号子的传承方式

骡马号子在张家界当地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是自然状态下的个人传承,也就是一些会唱、爱唱的人有事没事的时候喊几嗓子,周围的人听多了,有些人也就自然而然会唱了,这种传承大多是无意识地传承,基本上可以称之为自生自灭。有两三个有点文化且对音乐有兴趣的人也会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形成个人的手抄本。另外在少数的家族中还存在代际传承。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兴起,本地人对传统文化也慢慢有了认知,骡马号子也出现了节会活动传承。如2015年4月,慈利县三合口乡举行了以“寻访张家界茶马古道,品尝牧羊冲千年古茶”为主题的活动;2016年10月,“走进牧羊冲——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与旅游学术研讨会”等。最为典型的是牧羊冲村于2016年成立了牧羊冲民间艺术团(其中有骡马号子表演队),在他们的努力下,牧羊冲村每年举行春节晚会——“村晚”,这台晚会上必有骡马号子的身影。在这些节会活动中人们通过重走茶马古道、听骡马号子、研讨茶文化等方式,挖掘、研讨当地的传统文化,也保护和传承了以骡马号子为代表的本土民间音乐文化。

三、张家界骡马号子承续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张家界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用骡马运送物资的运输方式慢慢被淘汰,骡马号子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业已消失,骡马号子也就慢慢变得支离破碎,承续乏人。骡马号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继承和延续下去,还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知晓度不高。骡马号子是特殊的劳动人群在工作中表达情绪的音乐形式,基本上只在骡马客中相互传唱,骡马号子远不像桑植民歌那样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即便是本地人对它也知之甚少。政府了解不多就会导致政策支持不到位,就不会去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等等;民间了解不多也就不会有人去刻意关心它、关注它、宣传它,更别说去传承和保护它了。

二是继承人难寻。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主要依托本土的居民。在骡马号子传唱的地区,一方面是赶骡马的人越来越少,骡马号子没有传唱的氛围;另一方面是这里的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民间传统文化离他们是渐行渐远。会唱的都已老去,年轻人几乎不学,骡马号子的承续变得十分艰难,随时可能因“人亡歌息”而归于消亡。

三是传播力不强。张家界骡马号子是劳动人民即兴创作,在传唱中美感和接受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号子曲调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且都是用方言演唱,由不同的人唱出来又会出现跑调、音不准、不稳等问题,因此传播力较弱,吸引力不强。在听不懂方言的人看来,听张家界骡马号子只是听个热闹,唱的什么基本不知道,对于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文化,基本不能理解,所以学唱的兴趣也就不大。

四、张家界骡马号子传承的思考

张家界骡马号子历史悠久,是研究武陵山片区民间音乐文化必不可少的历史资料,应该得到政府的重视。政府应鼓励地方继续开展相关节庆活动,出台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的规划、措施;投入或引导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设立或鼓励设立相应的研究机构、陈列馆等等。引导当地居民保护和传承骡马号子,支持和指导他们的各种传承行为,开拓更多的传承方式。

(一)村落传承

张家界骡马号子曲调多为当地流传的小调、山歌等,内容都源自当地人的生活与感情,语言是当地的方言,因此,它的传承离不开滋生它的故土。我们应当在当地为骡马号子的学习与表演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要唤起本地居民对张家界骡马号子的兴趣和自豪感,这是它能否传承下去的关键,更是它生根、開花的土壤。只有一个个村的居民经常哼唱与交流,这种民间音乐形式才能够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才能在新的时代被赋予新的内容又不至于变味。

(二)代际传承

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代代相传。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张家界的各个乡村也在努力脱贫,当地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回来创业、谋生。我们应通过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奖励来鼓励当地的年轻人学习和传唱骡马号子,如对第几代传承人进行评选和认定,并给予奖励和多方面的支持等,使年轻人有动力去学习和传承。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张家界骡马号子以本土特色课程的形式走进中小学课堂,甚至是大中专院校,让骡马号子传承人亲自为学生们授课,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张家界骡马号子的认知与兴趣,让张家界骡马号子融入他们的生活中,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

(三)旅游传承

张家界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游客无数。如果我们能对骡马号子与当地的其他民间文化进行挖掘与开发,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旅游文化产品,对于推进骡马号子的传承大有裨益。如将当年古茶道的繁华和骡马号子以山水实景演出的方式向游客们展现,以牧羊冲的千亩茶园和古茶道为舞台背景,让游客和当地居民一起穿梭在茶园中、走在古茶道上,唱响骡马号子。这一方面可以吸引游客,为当地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自然点燃了当地人传承骡马号子的热情;另一方面,游客的参与与体验,也有助于骡马号子走出山村,走向更大的舞台。

(四)数字化传承

利用现代技术对骡马号子进行文字、音频、视频的记录与处理,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手段,也是实现长久保护、永远留存的重要手段。我们甚至可以运用全息技术,让想学唱骡马号子的人能身临其境地跟唱、对唱,使得这些濒临失传的民间音乐形式随时随地处处生花。

总之,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当年赶骡马人谱写传唱的一首首鲜活的小调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也势必会越来越小;我们本着“记录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把骡马号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录与整理,我们希望凝聚了几代赶骡马劳动者生活、情感的张家界骡马号子能够保留下来,并能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冯显容)

参考文献:

[1]朱华松. 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及其保护对策探讨[J].民族论坛(学术版),2011,(10):78-82.

[2]张芹. 茶马古道沿线各民族音乐的张力与交融[J]. 福建茶叶,2017,(03):279-280.

[3]孙英,王萍.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研究[J]. 福建茶叶,2016,(06):335-336.

[4]谭顺来.湘西土家五句子山歌音乐特征探析[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2):75-78.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家界慈利县茶马古道骡马号子的整编与传承”(编号:17YBX025)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张家界传承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毕业一起去旅行之张家界
“醉美”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张家界:打造“永不走”的建设扶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