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传承与传播研究现状调查
2019-04-01沈钰单春池
沈钰 单春池
〔摘 要〕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性曲种,其杂糅了诸多剧种,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当下,我国的学术界针对南京白局传承与传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由此极大的为实现南京白局的保护、传承及发展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从原有的理论研究当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南京白局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南京白局的传承研究,梳理了与其相关的具有学术意义的文献资料,并提出了一些笔者的观点和意见,以期为南京白局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南京白局;传承;保护
一、关于南京白局的研究现状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极具民间特色的说唱曲种,它使用江淮官话说唱,风格淳朴自然,极富感染力。在20世纪中叶,南京白局辉煌一时,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项城市民间说唱艺术已渐呈颓势。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大都是利用了一系列的资料来对南京白局的历史背景曲牌曲调、伴奏乐器以及表演形式等等多项内容进行了呈现。
通过研究南京白局的发展起源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学术界大都认为南京织锦业的发展是南京白局成型的历史基础。任非易在《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一文中提到“由于织锦的过程十分枯燥,织锦工人们便用哼唱和创作民间小曲的方式来驱赶织造劳动的繁重和单调。”而万宝宁的《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中提到,“明代陈大声在《滑稽余韵》中对他们工作时的描写十分生动:‘双臀坐不安,两脚登不办……络纬常通夜,抛梭直到晚。”
对于此种源于劳动人民的艺术,统治阶级及文人并没有过多笔墨记录,而白局演艺者又被自身文化水平所限无法记录,导致南京白局的研究长期处于一种十分薄弱甚至缺失的状况。
二、?南京白局演唱特色
南京白局是在明清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六朝时期,“曲唱”便已流行,而元曲曲牌里面的“南京调”又叫数板,体现为南京白局的古腔本调,在南京白局的表演中,还能看到明代流行的“打春”“莲花落”“评话” “词话”和“打谈”等曲艺样式,它的曲牌和曲目包括江南古老俗曲、明清俗曲、江南民间小调等。南京白局在发展中吸取了诸多曲种,虽然杂糅甚多,却依旧不失它运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的独特之处。
在清代道光初年,南京白局实现了新的发展,云锦机坊的底层艺人在开展相关的街头演出时,不会收取费用,而且逐渐产生了专业艺人,而且是作为自己的谋生职业。在道光年间,白局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曲艺形式,曲牌蝉联,一直到光绪年间,白局已经发展到传唱一些重大事件,例如著名的《倒城墙》。
南京白局在演唱形式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是表现为南京方言俚语形式,有着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使用大量的方言,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在演唱中,南京话独特的儿化音,使得白局演唱显得俏皮又接地气。笔者通过protégé 4.3本体构建工具,对南京白局进行可视化构建,分别从本体的逻辑、互动的逻辑、历史的逻辑以及生态的逻辑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如图1、图2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南京白局分别由本体的逻辑、互动的逻辑、历史的逻辑以及生态的逻辑四个部分构成。在本体的逻辑下又可以分为演绎道具、曲牌和曲目、表演方式、内容和主题思想以及唱词等几个方面。南京白局演绎道具主要以板鼓、碟盘和酒盅为主,伴奏乐器为二胡、琵琶、三弦、竹笛等广为大众熟知的民族乐器。曲牌和曲目则包括《机房苦》《梳妆台》《满江红》《穿心调》等明清俗曲与江南民间小调。演唱方式由阔口和窄口两种组成,其中阔口则以周慧琴老师的《乔奶奶骂猫》为代表,窄口则以马敬华老师的《卖油郎独占花魁》为典型代表。在历史的逻辑下,南京白局可以分为机房生成说、织工生成说、青曲生成说。在互动的逻辑下又可以分为文艺武器、自我娱乐、自我教育。南京白局可以说是一种说唱曲艺,运用了大量的念白,使用现代化的曲牌串联说唱形式,产生于南京纺织工人的劳动过程中,并在各种仪式活动中逐渐发展成熟。它反映民间风俗,赞美南京当地的美景美食,形象生动地对南京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总结记录,为工人运动史的探索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南京白局的传承保护
南京白局是旧时南京曲艺的“活化石”,其现存的唱本能够展现出南京的历史方言,有着非常大的文化研究价值,所以如何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文化是政府及相关音乐人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对南京白局的传承上,诸多学者已提出非常宝贵的建议,如吴定元在《南京民間说唱艺术——白局》中提出:“做好白局老艺人的归队工作;整理白局曲目、曲谱,组织白局实验性演出;培养白局青年演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作、演出白局曲目,使白局逐步发展成为南京地方戏曲之前瞻。”
吴歌曾经出版了《南京白局及其传承的考察与研究》,在书中,他指出: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立足于现代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将音乐作为具体的文化进行教学,通过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来让人们逐渐地认知,以南京白局为例,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构建。
薛雷在《南京白局传承构想》一文中提到:南京白局的整个历史发现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其自身的独特性,保存传统艺术特色,并融入一定的新的内容,实现南京白局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效传承,还应立足于现代社会制度,加快推进整个白局的真正发展。
综上所述,在南京白局传承方式上,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方案,这些方案为南京白局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南京白局能更好保留下来提供了理论指导。笔者认为,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是以教育为主。我们应该合理分配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和西方音乐的教学比列,使教育能够真正回归到我们的本土音乐,把诸如南京白局的地方曲艺普及到当地的学校,使学生从小就去深入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产物。
四、南京白局传承人评定条件
南京白局的传承人评定条件,首先要能熟知南京白局的历史,并能口传心授这门技艺。其次,要对南京白局的多样化内容以及表演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究,掌握其形式特征,能正确理解南京白局的音乐形态,领会其审美价值及留存意义。最后,应该要能熟练掌握南京白局的传统曲目,并对南京白局的传承有深刻的思考。
笔者认为,对于南京白局说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不是仅凭一人或者某几个人可以做到,而是应该通过广大群众对南京白局有了正确的意识后,自发地保护和传唱,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及学术界学者,都应当积极做好引导组织工作,使南京白局的传承保护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该明确并完善南京白局传承人评估考核机制,完善南京白局传承人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对其的法律保护。
?结?语
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当中,民间文化是重要的内容,能够体现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冯骥才是我国民间文艺家学会主席,他曾经在两会期间接受了相关的采访,他指出民间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消亡,很难进行真正的传承发展。
如今,南京白局的影响力虽然有一些提升和改善,但离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对于这一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應从根本上去考虑南京白局传承人的生存条件、艺术创作条件,做到真正的传承发展,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南京白局艺术的真正留存。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蔡震中.南京白局[A].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四辑)[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2]陶和之.南京白局漫谈[A].秦淮夜谈(第二辑)[C].南京:《秦淮夜谈》编辑室,1987.
[3]董志涌.从南京云锦谈南京白局[J].江苏地方志,2003(5).
[4]陶基富.忆南京白局[A].秦淮夜谈(第二十辑)[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
[5]武俊达.南京白局W.曲艺艺术论丛(第三辑)[C].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
[6]吴歌,万秀揭.论南京地方曲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J].艺术百家,2006(2).
[7]任非易.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0(10).
[8] 薛雷. 南京白局传承构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04).
[9] 吴定元.南京民间说唱艺术——白局[J].南京史志.1996(04).
[10] 吴歌.南京白局及其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06).
[11]万宝宁.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J].档案与建设,2011(04).
本文为2017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非遗传承人评估指标及考核机制研究——以南京白局为例”(项目编号:kfjj20171110)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