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测评研究
2019-04-01赵俊远王金献
赵俊远,王金献
(1.信阳学院 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河南大学 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之间形成了融合现象。茶文化旅游的出现,使得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从可能变为现实。由于茶产业的特殊性,国外相关研究较少,针对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测度的研究更少。张耀武等研究了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契机和条件,指出发展低碳茶文化旅游是实现茶区原生态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1]。陈清微等在对福建茶文化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陶艳红等以日本静岗茶文化遗产为案例,指出了中国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有效方法[3]。宗敏丽等在归纳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基础上,以浙江顾渚村为案例探讨其旅游开发模式[4]。易开刚等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对浙江省茶旅融合的效果进行了测度[5]。张义丰等对我国茶旅一体化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6]。而有关信阳茶产业与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8]、产业竞争力[9-10]等几个方面。
信阳是信阳毛尖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全市共有10个县区、133个乡镇、1245个行政村产茶。截止2017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1.07万hm2,茶叶年平均产量6万t,年产值100亿元。2017年,信阳毛尖茶品牌价值达59.91亿元,位居“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全国第二,茶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境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茶叶研究加工区、茶叶贸易区以及茶旅融合区。
信阳市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并存,境内有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10个,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信阳共有A级以上景区29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处,4A级及以上景区数目在河南省位居第六位,大部分景区都开展了与茶相关的旅游项目,其中西九华山景区的万亩茶园、南湾湖景区的茶岛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2017年信阳全年接待旅游人数为3056.7万人次,比同期增长15%,旅游总收入199.07亿元,增长21.7%,旅游发展总体呈现良好势头。
本文以信阳市为例,以2007~2016年的茶产业数据和旅游业数据为基础,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信阳市近10年的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状况进行测评,探讨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时间序列变化,为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业更好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是指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在此主要表示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影响程度,而耦合协调度则代表两个产业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程度,其模型构建如下:
1.1 产业评价指数
产业评价指数是对一个产业进行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用Ui来表示。其具体公式为:
其中Ui表示第i个产业评价指数;m代表第i个产业评价指标个数;aj代表第i个产业第j个评价指标权重,其大小由熵值赋权法获得;Xj代表第i个产业第j个指标经过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无量纲化数值。
1.2 耦合度
耦合度是一种表示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度量指标。其公式如下:
其中C代表第1到第n个不同产业之间的耦合度;Un代表第n个产业的产业评价指数。
1.3 耦合协调度
耦合度模型不能准确预测不同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特别是针对不同产业之间产业评价指数偏低但是耦合度偏高的状况,无法给予很好的解释,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不同产业之间协调情况进行准确的测量。耦合协调度公式如下:
式中,D表示不同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T为不同产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代表产业评价指数;α和β为商定系数。本研究认为在区域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茶产业和旅游业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因此把α和β都取值为0.5。
一般情况下,D值越大代表茶产业和旅游业之间的协调程度越好,参照前人研究成果[11],并做出适当调整,本研究中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表1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Table 1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coupled coordination degree
2 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在相关统计中,涉及茶产业的指标相对较少,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5],同时考虑信阳市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在茶产业系统内选取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总产值以及“信阳毛尖”品牌价值4个指标来反应茶产业水平;在旅游业系统内部指标选取过程中,考虑统计资料的完备性以及数据获取的便捷性等,选取国内游客人次数、入境游客人次数、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星级饭店个数、4A级以上景区数量、住宿和餐饮从业人员数等7个指标来反应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测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3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中茶产业系统和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的数据来自《信阳市统计年鉴》(2008~2017),其中旅游业系统“住宿与餐饮就业人员数量”这一指标的数据由统计年鉴上的“住宿就业人员数量”和“餐饮就业人员数量”两个指标数据相加获得。在评价指标体系内部,由于不同指标的统计单位不一致,为了能够客观的进行评价,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采用极差标准法,为了避免处理结果的无效性,在指标标准化后都统一加上0.01,公式如下所示:
表2 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测评指标体系与权重Table 2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of evalu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 Xinyang City
上述公式中,Xpq代表第p列的第q个数据;Xmax和Xmin表示该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每个指标的权重由熵权赋值法获得,具体如表2所示。
4 结果分析
结合上述的模型构建公式,计算信阳市2007~2016年茶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评价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并绘制上述指标的折线图如图1所示。
4.1 产业评价指数
从表3可看出,信阳市不论是茶产业评价指数还是旅游业评价指数,在研究开始年份2007年都是最低值为0.0100,茶产业评价指数从2007年的0.0100增加到2015年的0.9690,然后在2016年又跌回到0.8611。从该指数的折线图可以看出,除了在2016年由于信阳出现春旱等自然灾害造成茶叶产量和产值出现小幅度下降而引发产业指数下降外,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旅游业的产业指数从2007年的0.0100持续增加到2016年的0.9834,中间没有出现下降情况,这说明旅游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从茶产业评价指数和旅游业产业评价指数的大小来看,茶产业评价指数除了个别年份(2016年)总体上表现出高于旅游业评价指数的现象,这说明在信阳市二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茶产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稍大。但是在2016年这个时间拐点,茶产业评价指数低于旅游业评价指数,说明茶产业为旅游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丰富了信阳旅游产品的类型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图1 2007~2016年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变化Fig.1 Chang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Xinyang City from 2007 to 2016
促使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快速发展且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从旅游业角度。近年来,在旅游需求侧表现为旅游客源市场呈“井喷式”扩张态势,各地区旅游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信阳市居于大别山腹地,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同时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和宁西铁路以及明港机场等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一直倡导“旅游强市战略”,改善相关配套设施,把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从茶产业角度。信阳市提出了“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休闲茶都”的城市宣传口号,通过“信阳茶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盘活茶叶经济,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进行信阳茶叶推介会、发展茶叶电商、构建茶叶生产合作组织和加大职业类院校茶产业相关人才培养等多种措施,使得信阳茶产业快速发展,成就“信阳毛尖”茶叶品牌位居全国第二位。
4.2 耦合度与综合协调指数
采用SPSS17.0软件对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9600,表明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具有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从图1可以看出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状况,从2007年的7.0711降低到2016年的0.7363,且数据都在0.5以上,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而且波动较大,说明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信阳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因此两者的耦合度值变化较大。此外,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综合协调指数T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0.0100上升到2017年的0.9223,上升幅度较大,说明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协调程度近年来在逐渐提高,相互影响的程度在逐步加深并且呈现越来越协调的态势。
表3 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测评结果Table 3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 Xinyang City
4.3 耦合协调度
从耦合协调度的计算结果来看,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在2007~2016年10年间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0.2659上升到2016年的0.8241,上升幅度达到了200%,耦合协调度的等级也从2007年的中度失调上升到了2016年的良好协调,十年的时间跨越了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6个等级,说明10年间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程度逐步提高,“茶旅”融合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效应并呈现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态势。
从研究的时间序列来看,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为失调阶段,时间为2007~2008年,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发展为濒临失调,耦合协调度值从0.2659上升到0.4743,一年的发展直接跨越轻度失调等级。这一时期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互动相对较弱,茶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较少。第二阶段为低级协调阶段,时间为2009~2011年,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值从0.5547上升到0.6896,耦合协调等级从勉强协调发展到初级协调。这一时期,茶旅游逐渐开始兴起并得到初步发展,一些茶叶产区开始开展茶旅游活动,如南湾湖茶岛、西九华山万亩茶园等旅游景点,茶产业和旅游业开始逐渐融合,呈现了协调发展的趋势。第三阶段为中高级协调阶段,时间2012~2016年,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从中级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值从0.7417上升到0.8241。这一时期,信阳开始真正重视“茶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区域茶文化旅游资源,建立了“文新”生态茶旅游区,培育了“文新”“卢氏”“龙潭”等一系列茶知名企业,通过“茶文化旅游节”的一系列商贸和推介活动,使得茶产业与旅游业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融合;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信阳茶产业的地位,“信阳毛尖”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逐渐提高,很多县区结合区域旅游发展现状,组建茶叶合作社、建造茶叶主题酒店,茶产业与旅游业形成较好的融合。但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尚未达到最优状态,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不断完善两个产业系统,使二者形成更深度的融合,最终达到优质协调等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2007~2016年,信阳茶产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且处于较高水平;茶产业与旅游的耦合度呈现下降趋势且变化剧烈,表明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二者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综合协调指数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较大,说明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协调程度近年来在逐渐提高,相互影响的程度在逐步加深并且呈现越来越协调的态势; 2007~2016年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指数10年间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的等级也从中度失调上升到良好协调,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程度逐步提高,“茶旅”融合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效应并呈现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态势。
5.2 建议
5.2.1 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可以为茶旅游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强大可为茶产业提供更广阔的旅游市场和更加专业的旅游人力资源。因此,要使茶文化旅游得到更好发展,首先要提升两大产业本身的综合发展水平,只有夯实产业基础,产业融合才能顺势而为。在茶产业方面,应当建设现代茶叶基地,打造区域品牌,延伸茶产业链,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业方面,应当不断创新,大力推进“旅游+”战略的融合发展,积极开拓智慧旅游、社区旅游等新形式,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5.2.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产业融合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发展茶旅游有利于促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茶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对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应当对茶旅游的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规划、区域旅游宣传、财政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5.2.3 设计精品茶旅游活动,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进行营销
各县区应当深入挖掘当地茶资源,开发个性鲜明的茶旅游产品,形成茶树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品茶、茶民俗体验以及茶树认领等旅游活动;同时借助互联网新技术,采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社交传播媒介,大力宣传信阳茶文化与旅游文化,形成区域内人人讲茶、人人爱茶、讲茶故事、做茶宣传的景象,从而形成对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综合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