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2019-04-01刘利萍席作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溃疡性芍药炎性

王 凯 刘利萍 席作武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1]。UC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带脓血、里急后重等,治愈难度大,并发症较多,是结肠癌癌前病变的可能性因素[2]。U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肠腔内细菌免疫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是导致UC的主要原因[3,4]。祖国医学认为,UC属于“腹泻”“痢疾”“肠风”“肠澼”范畴,脾虚湿盛为该病症的病因病机,以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痰湿停滞为标的本虚标实之病症,宜采取补益脾胃的治则[5]。既往临床多采取痛泻要方予以治疗,虽然短期疗效理想但停药后容易再次复发,所以将具有补益脾胃功效的芍药汤与西医疗法结合使用在理论上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6]。为此我院在中医辨证后应用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5]中的相关中医诊断标准及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UC。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3~69岁,平均(39.67±11.53)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37±1.35)年,直肠、乙状结肠病变27例,左半结肠受累1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4~71岁,平均(39.89±11.46)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2.42±1.29)年,直肠、乙状结肠病变26例,左半结肠受累19例。本研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核准后进行。两组患者的性别(χ2=0.045,P=0.832)、年龄(t=0.091,P=0.928)病程(t=0.180,P=0.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

1.2.1入选标准 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及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带脓血等症状;结肠镜检查见肠道黏膜弥散性浅表溃疡;结肠黏膜活检呈炎性反应;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诊断;所有患者都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确诊为恶性肿瘤者;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1.2.3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痛泻要方治疗,方案如下: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3次/d,2%甲硝唑100 ml混合5 mg地塞米松进行灌肠治疗,1次/d。

观察组采取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痛泻要方治疗方案同对照组,芍药汤组方:白芍25 g,黄芩15 g,黄连6 g,白术25 g,陈皮15 g,炙甘草10 g,柴胡10 g,白头翁12 g,枳壳15 g,槐花10 g,木香20 g,防风10 g,地榆10 g,莱菔子15 g。便血且颜色紫暗者,方中加入黄柏6 g;食滞者,方中甘草替换为山楂;泻下赤冻者,方中加入当归9 g和牡丹皮9 g。1剂/d,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各1次温服。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避免不良情绪波动,指导患者科学合理进食(饮食以清淡、低脂肪少渣、易消化及高蛋白食物为原则),禁烟戒酒及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4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静脉采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IL-6、IL-8及TNF-α表达水平。②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生产的CytoFLEX型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8+、NK、CD4+/CD8+)。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

1.2.5疗效判定标准[6]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排便正常且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溃疡修复形成瘢痕为治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排便偶有异常,结肠有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为显著;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排便无改善,肠黏膜病变无改变,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和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及IL-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及IL-8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NK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in two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Tab.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4组间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56%vs 35.56%(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的随访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愈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有3例复发,对照组有7例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0,P=0.180)。

3 讨论

UC为目前国内外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尽管目前围绕该疾病所展开的研究较多,但是时至今日UC的病因病机仍然未彻底明确,使得临床治疗缺乏一种能够彻底治愈的治疗方案。西医指出,UC的发病机制与精神心理、饮食因素、炎症反应、免疫功能、遗传因素等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当前临床采用的激素疗法、免疫抑制剂、氨基酸水杨酸制剂等药物结合灌肠疗法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彻底去除病根,一旦停药后往往面临着较高的复发情形,且所用药物均为化学合成制剂,不可避免地给患者机体带来一定损伤,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越发难以满足UC患者临床治疗需求[7,8]。中医将UC归属于“泄泻”、“痢疾”等范畴,病位在于大肠但病机涉及到全身诸多脏器,尤其是脏腑气机失衡之下湿热壅滞与UC患者的肠道之中,使得局部组织血供受到严重不利影响,加之受内伤饮食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病,在病机上与气滞血瘀相一致。发病早期为湿热毒邪侵袭所致,此阶段以邪气实盛为主,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脾肾气虚逐渐占据主动位置,故此在治疗过程中宜采取燥湿清热、调气和血的治疗原则。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采取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单纯采取痛泻要方治疗的对照组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表明,在UC治疗中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取得的疗效优于单纯痛泻要方治疗。原因在于芍药汤所使用的中药材中黄连、黄芩、白头翁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解毒泻火的功效,能够有效清除位于肠道之中的热毒;芍药则能够调理机体气血运行;莱菔子、白术、柴胡、木香、枳壳可发挥出健脾燥湿的功效;槐花、地榆两味中药材具有良好的清热凉血作用;陈皮则可以醒脾舒气、散肝舒脾;甘草从中调和诸药,组方共奏燥湿清热、调气和血之功效[9]。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实,黄连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功效;黄芩则能够有效对抗机体存在的炎症反应且清热镇痛效果十分明显;芍药亦可以减轻结肠的炎性损伤,增强机体免疫能力[10]。痛泻要方为西医常用治疗手段,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根据UC患者实际情况酌情增减用药剂量,短期疗效较为理想,在与中医芍药汤联合应用后可充分发挥出二者各自具有的治疗优势,利用协同作用实现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的目的。

TNF-α、IL-6、IL-8等炎性因子在UC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旦上述几个指标数值异常升高即表明炎症反应的存在,当发生于肠黏膜时极其容易引发溃疡等情形[11]。本研究证实,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IL-8等炎性因子无明显差异且各指标数值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机体内炎症反应较为严重。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炎性因子与UC病情进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炎症因子水平越高,UC病情越严重,反之亦然[12]。经过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各指标数值均明显下降,但采取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取痛泻要方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可引起免疫功能失衡,是诱发UC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4+/CD8+、NK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D4+在机体中是一种T辅助细胞,起到调节CD8+增殖和活化的作用,该因子还可以令机体内B淋巴细胞抗体分泌增多,提高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提示,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不仅可以减轻炎性反应,调节促炎与抗炎因子平衡,还可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使得T细胞受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的调控发生反馈性变化,继而影响炎症因子的数量变化。此外,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6%,这提示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UC患者疗效确切,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西药的不良反应。但是具体组方中药物的起效机制尚需后期大样本多中心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溃疡性芍药炎性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陆抑非《芍药》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芍药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