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状态研究①

2019-04-01陈冬志赵会娟尹晓琳刘嘉琳侯明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胸腺脾脏亚群

陈冬志 赵会娟 尹晓琳 刘嘉琳 孟 明 侯明辉

(河北大学医学院,保定 071000)

非肥胖型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作为一种自发性人类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其遗传背景清楚,与人类T1D在免疫学特征、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等多个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是研究T1D的主要动物模型[1,2]。通过对血糖、尿糖的监测及胰岛病理的观察,我们初步证实雌性NOD小鼠T1D发病集中在22~26周龄,至30周龄,累积发病率可达70%。尽管T1D被认为是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了T1D的发生和发展[3-5]。本研究进一步对NOD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发病末期不同发病阶段相关免疫器官中CD4+T和CD8+T 细胞、Th细胞及其亚群、iNKT细胞及其亚群、致炎性和抑炎性细胞因子以及相关转录因子进行系统观察,以期了解NOD小鼠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 雌性NOD/Ltj 实验小鼠,日龄35~42 d(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14-0004。饲养于清洁的SPF 级动物室,室温(23±2)℃,相对湿度(50±5)%,所有小鼠均自由摄食、饮水。实验动物严格遵守《实验动物保护条例》进行处理,动物处理程序经过河北大学医学部伦理委员会认证。

1.1.2主要试剂及仪器 PE-T-selected-CD1d tetramer购自MBL International,Woburn,MA公司;FITC-Anti-MouseTCR-β(553170)、Percp-CyTM5.5-Mouseanti-T-bet(561316)、Alexa Fluor647Mouse Anti-PLZF(563490)购自BD公司; Foxp3/Transcription Factor Staining Buffer购自eBioscience;α-半乳糖神经鞘胺醇(α-Galcer)购自ENZO Life Sciences;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Th1/Th2/Th17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560485)、RPMI1640培养液购自Wisent公司;血糖仪购自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血糖试纸购自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尿糖试纸购自花都高尔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D4-FITC、CD8-PE抗体、FACS Calibur细胞仪购自BD Pharmin-gen(CA,USA);低温低速离心机购自Beckman Coulter(CA,USA)。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 雌性NOD/Ltj小鼠100只,适应性饲养1周。每周检测2次尿糖,尿糖阳性的小鼠禁食不禁水8 h后断尾取血,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连续2次血糖值≥11.1 mmol/L 即诊断为T1D发病模型鼠。根据实验目的,随机选取集中发病周龄段且符合要求的实验动物30只,每组10只。实验动物分3组,分别为未发病组(观察期内未发病)、发病初期组(鉴定发病1周内)、发病末期组(发病后4~5周)。所有实验动物观察至30周龄。

1.2.2组织取材 无菌环境下取小鼠外周血、胰腺、胸腺、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

1.2.3FACS检测外周血、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CD4+T、CD8+T细胞频率 收集各组小鼠全血(每只120 μl)于流式管。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得到各组织淋巴细胞悬液,取1×106个细胞,100 μl PBS重悬。加入Percp-CD3、FITC-CD4、PE-CD8抗体各5 μl,4℃避光孵育20 min。外周血样品加红细胞裂解液1 ml,避光8 min,观察澄清透亮后离心弃上清。所有样品PBS洗涤2 次,重悬,加PBS定容500 μl,流式细胞仪Calibur上机检测,FlowJ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2.4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肝脏中Th亚群(Th1、Th2、Th17) 分离小鼠各组织,研磨制成单细胞悬液,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PBS 清洗后细胞计数。细胞密度调整为1×106~10×106个/ml接种于12孔培养板,培养条件: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 培养基(含双抗),加入终浓度为50 ng/ml PMA,1 μg/ml IO,4 μl/6 ml GolgStop(含Monensin)刺激5 h。培养后离心重悬计数。每支样品管中加入细胞106个。加预冷CytofixTMbuffer,充分重悬细胞,室温避光孵育10 min细胞固定。stain buffer 清洗2次,加入1 ml 1×Perm/WashTMbuffer,避光孵育15 min细胞透化。每支样品管加入50 μl 1×Perm/WashTMbuffer和20 μl cocktail,室温避光孵育30 min。1×Perm/WashTMbuffer 清洗2次,500 μl stain buffer重悬细胞,流式检测。

1.2.5FCM检测外周血、脾脏、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iNKT细胞频率及iNKT1/iNKT2细胞亚群比率 收集各组小鼠全血(每只120 μl)于流式管。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得各组织淋巴细胞悬液,取1×106个细胞,100 μl PBS重悬。加入FITC-TCR-β、PE-α-G-tet抗体各5 μl,4℃避光孵育30 min。外周血样品加红细胞裂解液1 ml,避光8 min,澄清透亮后离心弃上清。所有样品PBS洗涤2 次,100 μl PBS重悬,每管加1 ml Foxp3 Fixation/Permeabiliz-ation working solution,避光4℃孵育30 min,加2 ml 1×Permeabilization Buffer,室温500 g,5 min离心弃上清后重悬样品,透化固定后加入Percp-CyTM5.5Mouseanti-T-bet、Alexa Fluor647Mouse Anti-PLZF各5 μl室温避光孵育30 min,每管加入2 ml 1×Permeabilization Buffer,400 g,5 min室温离心弃上清。PBS定容至500 μl,流式细胞仪检测。

1.2.6CBA检测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 分离获得各组织中淋巴细胞,细胞密度调整为2×106个/ml置于12孔培养板中,无血清RPMI1640 培养基重悬细胞,加入PMA(50 ng/ml)、IO(1 μg/ml)进行刺激,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 h,离心得培养上清。应用 CBA 细胞因子试剂盒检测各组织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IL-2、IL-4、IL-6、IL-17A、IL-10水平。梯度稀释标准品。依不同浓度标准品形成的标准曲线作为质控指标。混合捕获微球,每个实验管中加 50 μl 捕获微球,标准品管中加50 μl梯度稀释好的标准品,每个样本管加入50 μl 样本,加入50 μl PE 检测试剂,室温避光孵育2 h。每管加入1 ml洗液,离心弃上清,每管加 300 μl洗液重悬,流式细胞仪检测。

1.2.7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 PLZF、T-bet、GATA-3、ROR-γt表达量 取胸腺、脾脏、肝脏组织各0.1 g,匀浆处理。抽提试剂提取蛋白。蛋白预处理后依次进行灌胶与上样,电泳,转膜。PVDF膜浸在5%脱脂牛奶中,于37℃摇床封闭2 h。按照抗体说明书建议比例,用一抗稀释液将anti-GAPDH、anti-T-bet/Tb21、anti-GATA3、anti-PLZF、anti-ROR-γt抗体以1∶1 000稀释,与PVDF膜4℃孵育过夜。TTBS液清洗。用抗体稀释液将Goat anti-Rabbit IgG 以1∶1 000进行稀释,与PVDF膜室温孵育1 h。TTBS液清洗。发光液与PVDF膜充分接触2 min。荧光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各组胸腺PLZF表达情况,脾脏、肝脏中T-bet、GATA3、ROR-γt表达情况。采用 Image J 软件记录各个蛋白的 ID 值(灰度值),以GAPDH为内参,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目的蛋白的 ID 值/GAPDH ID 值。

2 结果

2.1CD4+T、CD8+T 细胞频率变化 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4+T细胞频率在脾脏、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均显著增加(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CD4+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均显著降低(P<0.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8+T细胞频率在脾脏、胸腺中显著增加,在腹股沟淋巴结中显著降低(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CD8+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中均显著降低,在腹股沟淋巴结中显著增加(P<0.05)。见图1。

2.2Th1/Th2/Th17细胞亚群的变化 在脾脏,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1亚群显著增加(P<0.05),Th2、Th17细胞亚群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1亚群显著增加(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2、Th17亚群比例显著增加(P<0.05),见图2、3。

2.3iNKT细胞频率变化 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iNKT细胞频率均显著增高(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外周血、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脾脏、胸腺iNKT细胞频率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

2.4iNKT细胞亚群变化 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和发病末期组胸腺iNKT1亚群比例均显著增加,iNKT2亚群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iNKT1及iNKT2亚群比例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NKT1亚群比较,iNKT2亚群在三组小鼠的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均较低(P<0.05), 在未发病组胸腺中,与iNKT1亚群比较,iNKT2亚群比例较高(P<0.05),图5,表1、2。

图2 各组小鼠脾脏Th亚群细胞频率(%)Fig.2 Mean frequency of Th subsets of each group in spleen(%)

图1 不同组别不同组织中CD4+T、CD8+T细胞频率Fig.1 Frequency of CD4+T and CD8+T cell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different groups

2.5细胞因子水平 在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致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6、IL-17A)、抑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均显著升高(P<0.05);IFN-γ/IL-4比值表明, 发病初期较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均显著升高(P<0.05)。在肝脏中致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6、IL-17A)水平随小鼠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在发病初期最高,发病末期显著降低(P<0.05)。IFN-γ/IL-4比值表明,随小鼠病情进展比值逐渐增大,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6~8,表3~5。

图3 各组小鼠肝脏Th亚群细胞频率(%)Fig.3 Mean frequency of Th subsets of each group in liver(%)

2.6转录因子表达量 胸腺:转录因子PLZF相对表达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bet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GATA-3和ROR-γt相对表达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 T-bet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比较,发病初期组GATA-3 和ROR-γt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图7~9。

图4 不同组别不同组织中iNKT细胞频率Fig.4 Frequency of iNKT cell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different groups

表2 各组小鼠iNKT2细胞比例(%)Tab.2 Ratio of iNKT2 cells in mice of each group(%)

图6 各组织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比值Fig.6 Ratio of IFN-γ/IL-4 in lymphocyte culture of each tissue

图7 胸腺中PLZF相对表达量Fig.7 Expression of PLZF in thymus

图8 脾脏中T-bet、GATA-3、ROR-γt相对表达量Fig.8 Expression of T-bet,GATA-3,ROR-γt in spleen.

表3 脾脏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pg/ml)Tab.3 Cytokine content of lymphocyte culture in spleen(pg/ml)

表4 肝脏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pg/ml)Tab.4 Cytokine content of lymphocyte culture in liver(pg/ml)

表5 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pg/ml)Tab.5 Cytokine content of lymphocyte culture in inguinal lymph node(pg/ml)

图9 肝脏中T-bet、GATA-3、ROR-γt相对表达量Fig.9 Expression of T-bet,GATA-3,ROR-γt in liver

3 讨论

以往的研究表明,针对胰岛β细胞自身抗原的CD4+T和CD8+T细胞的活化是T1D发生、发展的关键[6]。我们首先检测了相关免疫器官及外周血中CD4+T和CD8+T细胞频率,发现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4+T细胞频率在脾脏、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均显著增加(P<0.05),发病末期与发病初期组比较,CD4+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均显著降低(P<0.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8+T细胞频率在脾脏、胸腺中显著增加(P<0.05),发病末期与发病初期组比较,CD8+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中均显著降低,说明发病初期CD4+T和CD8+T细胞的增加特别是CD4+T细胞的增加是导致胰岛炎重要的免疫基础。末期CD4+T和CD8+T细胞频率的下降与T1D能量代谢障碍造成免疫器官功能下降有关。但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腹股沟淋巴结中CD8+T显著降低(P<0.05),而发病末期却显著增加(P<0.05),这一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Th亚群的失衡被认为是T1D发生的重要免疫学机制[7,8]。进一步检测Th1/Th2/Th17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在脾脏、肝脏中,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 Th1亚群比例显著增加(P<0.05)。在脾脏中Th2、Th17细胞亚群三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脏中,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2、Th17亚群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NOD小鼠发病末期表现出显著的自身免疫异常和代谢紊乱,虽然Th2亚群比例在发病末期也有增加,但发挥促炎作用的Th1、Th17型细胞尤其是Th1型细胞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促炎和抑炎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是导致炎症加剧的一个关键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iNK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且与T1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9,10]。iNKT细胞是一群兼具NK功能和T细胞特点的新型免疫调节细胞,具有恒定的TCR 链(人Vα24-Jα18/Vβ11;鼠类Vα14-Jα18/Vβ8.2,7,2),介导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11]。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NKT细胞又可主要分为iNKT1、 iNKT2、 iNKT17三个亚型。iNKT细胞活化后可迅速分泌大量Th1、Th2型细胞因子,调控免疫细胞分化和免疫反应类型[12,13]。已有报道T1D患者的iNKT 细胞数量低于健康人,NOD 小鼠中的iNKT 细胞也低于正常。当iNKT 细胞数量恢复时,T1D 发展受到抑制[14]。近年来Shamin 等[15]的研究认为iNKT 对T1D 进展有促进作用,有关iNKT在T1D发病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16,17],iNKT细胞在T1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未得到明确的阐述。

比较三组iNKT细胞频率发现:发病初期组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iNKT细胞频率较未发病组显著增高(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外周血、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比较iNKT细胞亚群比例发现:发病初期和发病末期组胸腺iNKT1亚群比例较未发病组显著增加(P<0.05),而iNKT2亚群比例却显著降低(P<0.05)。在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三组iNKT亚群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发病早期iNKT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胸腺iNKT1/iNKT2亚群比例的翻转,提示了iNKT细胞在NOD鼠发病早期可能加速了病情的进展,而介导这一作用的主要是iNKT1细胞。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观测iNKT其他亚群以明确参其是否参与了T1D发生发展。

对细胞因子的检测发现:在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无论是致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6、IL-17A)还是抑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在发病初期组较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均显著升高(P<0.05); IFN-γ/IL-4比值表明,发病初期组较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均显著升高(P<0.05)。在肝脏中致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6、IL-17A)水平随小鼠疾病进展逐渐升高(P<0.05);抑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在发病初期最高,发病末期显著降低(P<0.05);IFN-γ/IL-4比值表明,随小鼠疾病进展比值逐渐增大,在发病末期达高峰(P<0.05),表明炎症参与了NOD/Ltj小鼠自发T1D的病理生理过程。

PLZF是调控iNKT细胞分化发育的必需转录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NKT细胞的发育情况[18]。T-bet、GATA-3、ROR-γt分别是Th1、Th2、Th17型细胞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19]。对上述转录因子的检测发现:在胸腺中PLZF相对表达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不同病理状态下胸腺中iNKT细胞频率变化的趋势一致。在脾脏和肝脏中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bet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在脾脏中GATA-3和ROR-γt相对表达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中与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比较,发病初期组GATA-3 和ROR-γt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转录因子表达量和Th亚群变化趋势相符,进一步验证了Th亚群的检测结果。

猜你喜欢

胸腺脾脏亚群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胃癌根治术手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