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

2019-04-01袁霞

医药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输液小儿静脉

袁霞

(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儿科 重庆 405900)

由于幼儿患者各器官还未发育完全,身体机能较差,且血管相对较弱,因而在对幼儿患者护理中要格外注意感染等问题。在为小儿患者输液过程中,由于各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血管刺破等问题,若多次进行穿刺可能影响会导致幼儿患者皮肤感染,不仅影响穿刺成功率,还降低了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严重时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临床中,可采用普通针管和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相比较前者,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缓解血管刺破等问题,且在静脉留置时间较长,穿刺成功率较高。对此,为了研究该穿刺方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对88例小儿患者进行分析,其过程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选取

我院对收治的88例小儿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依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4例。在实验组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岁;住院时间在6~10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岁;患者住院时间在4~10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本研究中,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实施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针穿刺方式进行输液。在穿刺时,护理人员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穿刺点两端,尽可能减小进针角度,待进入皮肤之后再平行进入血管,见到回血之后固定针管[1]。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式进行输液。在输液时,由于患者头部血管表浅,且血管丰富,不容易发生肿胀、渗漏等问题,因而护理人员可以选择小儿头皮进行进行静脉注射,如额静脉、颞浅静脉等分叉少、较直的血管。将患者需要针刺的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将既定导针管上面的针套摘除,缓慢转动针芯,将针头向斜面上方固定[2]。然后将头皮针一次性插入肝素帽中,关闭输液器,将输液器中的空气排出干净。在刺入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针头和患者肌肤之间呈17~30度角左右,待管内回血之后再慢慢降低针头角度,然后持续向前推进0.3~0.5厘米,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右手要注意固定好导管针,左手将针芯拔出0.6~1厘米后,拿掉外套管并将针芯取出,用敷贴粘好肝素帽和导管针,将压脉带取下,最后控制患者输液速度适中,做好封管工作[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自制调查问卷表,让患儿家属自行填写,满分为10分,9~10分为满意、6~9分为比较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数×100%。不良反应包括静脉炎、肿胀、堵管等。

1.4 数据分析

对以上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软件为SPSS20.0,用百分号表示计数资料,用正负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检验,当结果P<0.05时,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一次性成功率为90.91%,而对照组仅为65.9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穿刺功能率比较 [n(%)]

2.2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45%,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1.36%,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2.3 对两组患者穿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静脉炎、肿胀、堵管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穿刺不良反应情况 (例)

3.讨论

在对小儿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由于患者血管细,且容易哭闹,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因而为穿刺输液带来了难度。若反复进行穿刺,不仅增大了患儿的痛苦,还会破坏其浅表层静脉,严重会导致皮肤感染、肿胀等问题,因而要加大对患儿的穿刺护理力度。现阶段,静脉留置针在小儿临床穿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是一种血管内导管,材质柔软,能够建立较长时间的静脉通道,且一次穿刺后能够持续使用,具有患者痛苦小、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通过采用静脉留置针方式,能够缓解患儿由于多次穿刺带来的紧张感和疼痛感,显著提高了患者家属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护理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无菌环境,及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发生感染;输液工作完成后需要将管道进行彻底冲洗[4];护理人员要找准位置再穿刺,尽可能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将留置针夹在最低处,冲封管时用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加正压封管,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护好滞留针,避免触碰。为了探究静脉滞留针在小儿穿刺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在实验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91%,而对照组仅为65.9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患者出现静脉炎、肿胀、堵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为95.45%,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1.36%,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综上,在小儿穿刺护理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方式进行输液,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缓解患儿痛苦和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因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输液小儿静脉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小儿涵之三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