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2019-04-01赵红梅袁茜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时间段满意率理念

赵红梅 袁茜(通讯作者)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重庆 400062)

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颅部肿瘤,一旦脑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脑内出血,甚至致死。介入治疗是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在术后患者受到诸多风险因素影响,其生活质量不容乐观,还需实施护理干预[1]。本研究主要是针对36例脑动脉瘤患者开展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在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8年6月我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36例脑动脉瘤病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2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年龄为31~72岁,平均(51.83±15.42)岁,性别为男11例、女7例;观察组年龄为30~74岁,平均(52.09±15.26)岁,性别为男10例、女8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研究可比,且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介入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做好术后基础护理工作。

观察组在介入术后护理中应用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具体如下:(1)病情观察时间护理:重点对患者每日清晨、午餐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在每日清晨及午餐后尽可能避免侵入性操作,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2)饮食时间护理:嘱咐患者在每日清晨起床后及睡前饮用白开水,在每日17∶00~17∶30时间段内食用晚餐,避免晚餐进食时间过晚。(3)睡眠时间护理:嘱咐患者在21∶00~05∶00入睡,定时熄灯,夜间降低室内各类监测仪器的声音,尽可能让患者感到舒适,并尽可能让患者自行选择床上用品,满足其对睡眠用品的需求,还可自带枕头等用品;如患者存在严重失眠,还可播放助眠音乐,于其睡前1小时给予安眠药。(4)功能锻炼时间护理: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对患者实施康复锻炼指导,每日06∶00~07∶00进行被动运动锻炼,每日14∶00~16∶00进行主动运动锻炼,每日19∶00~21∶00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5)健康宣教时间护理:由于人精神状态在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段为09∶00~11∶00、16∶00~17∶00、19∶00~21∶00,责任护士需在上述3个时间段内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脑动脉瘤及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告知其术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并为其示范自我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SAS评分(评估工具为SAS焦虑自评量表,总分0~100分,其得分随着焦虑情绪减轻而降低[2])、睡眠质量评分(评估工具为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0~21分,其得分随着患者睡眠质量改善而降低[3])、护理满意度(将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问卷总分0~100分,分为很满意>8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率=很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而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SAS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护理前相比,*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SA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n=18)55.04±7.8939.58±5.46#*对照组(n=18)55.32±7.8346.69±6.27#

2.2 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而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护理前相比,*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n=18)15.17±3.829.18±2.05#*对照组(n=18)15.34±3.7111.65±2.34#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讨论

脑动脉瘤在临床上属于较常见的脑部肿瘤,其瘤体存在较高的破裂风险,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往往会造成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患者颅内压增高,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其死亡率在80%左右,因此,临床上需对脑动脉瘤实施积极治疗,以避免脑动脉瘤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4]。

以往,脑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为内科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但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结局较差,外科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逐渐成为脑动脉瘤治疗时的首选,但在介入术后患者易出现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对其术后康复十分不利,还需实施护理干预。

时间护理是一种以时间理念为基础和核心的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生理规律,为其制定符合人体时间的个性化护理方案,使患者在最佳时间段内获得适时护理干预[5],本研究中观察组将时间护理的理念分别贯彻于病情观察、饮食、睡眠、功能锻炼、健康宣教中,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方案用于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可有效起到减轻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等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时间护理模式下制定的护理方案充分考虑到了人体的时间规律,其护理措施主张在最佳时间段内落实,可有效把握人体生物钟规律,使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有利于规避诸多风险因素。

综上所述,在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实施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使其对护理服务感到更加满意。

猜你喜欢

时间段满意率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