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意念疗法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4-01马旭慧

医药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巴氏意念量表

马旭慧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脑梗死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1]。本研究分析了运动意念疗法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90例2016年9月—2018年9月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分组,观察组46例,男女是22、24例。年龄47~82岁,平均(65.58±2.34)岁。对照组44例,男女是21、23例。年龄46~81岁,平均(65.11±2.14)岁。两组一般资料可比。入选标准:(1)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具备清醒意识;(3)可配合本次治疗。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性偏瘫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康复锻炼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患侧康复锻炼,每次锻炼半小时,每天锻炼2次。训练2周。

观察组则予以康复锻炼联合运动意念疗法治疗。在传统康复锻炼之后指导患者仰卧,给予舒缓音乐播放,放松全身,指导患者锻炼方法,嘱咐患者闭上眼睛借助意念锻炼,持续7分钟,指导患者从10倒数念到1,嘱咐患者将眼睛睁开。每天训练两次,训练2周[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功能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

显效:相关症状消失且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指标改善90%以上;改善:病情、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改善50%~90%;无效:病情、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改善不足50%。临床疗效=显效、改善百分率之和[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采取χ2和t检验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对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95.65%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显著(P<0.05)。

2.2 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

表 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比对(±s)

表 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比对(±s)

组别例数时期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观察组46治疗前12.21±2.9646.11±2.1161.25±3.28治疗后4.56±1.2289.56±3.2172.12±5.31对照组44治疗前12.25±2.9546.14±2.5561.21±3.21治疗后7.81±1.5672.21±3.2468.22±4.31

2.3 两组肢体功能改善的时间比对

观察组肢体功能改善的时间(7.11±1.42)d优于对照组(12.42±2.28)d,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梗死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典型偏瘫,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认知功能尚好,有较高的配合度,可配合完成运动意念疗法。在脑梗死病人偏瘫后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运动意念疗法,可加速肢体功能恢复,是对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4-5]。

目前公认的“运动意念”疗法对于运动学习改善作用的依据主要是心理神经肌肉理论,是基于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已储存运动的运动计划,可在计划中落实运动措施,完成运动。脑损伤患者尽管存在身体功能障碍,但心理神经肌肉理论所带来的运动流程可能仍保存完整或部分存在。任何随意运动,脑内先有运动意念,才有兴奋冲动传出直至出现运动的形成。因此对于脑卒中不全偏瘫肢体患者而言,运动时也总是先有运动意念,后产生收缩和肢体运动等动作,而这些动作是促成康复的重要过程。早期应用运动意念可以增强感觉信息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和休眠突触激活,加速缺血半暗带再灌注,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促进受损运动传导路重建修复,部分休眠状态的突触能苏醒和代偿,促进正常运动反射弧形成,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康复锻炼联合运动意念疗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肢体功能改善的时间、卒中量表 、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康复锻炼联合运动意念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卒中量表 、运动功能评定表、巴氏指数,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巴氏意念量表
意念机器人(上)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涓滴意念汇成河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意念打字,让幻想变成现实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