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压输液接头联合3M贴膜在长期住院患者深静脉置管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4-01王自雪吴伟薛永梅宁伟蒋世忠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置管肝素薄膜

王自雪 吴伟 薛永梅 宁伟 蒋世忠(通讯作者)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科 上海 200233)

深静脉置管可迅捷建立可靠的、保留较长时间的输液途径,适用于需要胃肠外营养、给于药物化疗等,并能为危重病人提供较为可靠的用药新途径[1]。深静脉置管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以及需要多次输注高渗药液所带来的痛苦,有效改善护士的工作状况,获得肯定的应用价值。因深静脉置管处皮肤常出现潮红、渗血或渗液,甚至因感染导致拔管[2]。因此如何减少静脉置管后不良反应和延长应用时间尤为重要。

卧床因经常翻动、出汗、置管位置等原因,容易出现覆盖膜松脱和穿刺点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频繁更换覆盖膜的加大医疗工作量且降低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有文献报道3M贴膜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有效敷贴[3]。

我们通过对深静脉置管后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结果提示正压输液接头和3M薄膜胶布联合,有效减少局部皮肤的反应,降低静脉导管的回血与堵管现象,延长了深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3M薄膜胶布具有无毒、耐水、耐汗、不粘连皮肤和汗毛、黏性持久等特点,对皮肤无过敏性,3M薄膜胶布的使用操作简单。因此正压接头联合3M薄膜胶布较适合在置入深静脉置管的病人中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2月在本院急诊病房住院且需要深静脉置管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90例。患者年龄74~85岁,平均(79.5±5.5)岁;平均住院时间(15.7±2.3)天。两组患者均无血液病和肝硬化等凝血功能异常,使用深静脉置管超过14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应用的药物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观察组患者输液时使用 Ultrasit正压输液接头,对照组患者则应用普通肝素帽。

1.3 方法

1.3.1 深静脉导管置管与正压接头连接固定 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深静脉置管的必要及风险,征得家属同意后置管。无菌条件下,Seldinger法置管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10cm×11.5cm的透明薄膜进行固定,排除薄膜下的空气。导管出口处用无菌透明膜覆盖,再用医用胶布固定深静脉导管,肝素盐水冲洗后,正压接头的螺纹端连接深静脉导管末端。取约2.5 cm×6.0cm大小的3M绷带胶布一块,沿中线剪成翼状,胶布尾端固定住导管,两翼交叉固定于置管处患者皮肤上。

1.3.2 深静脉导管护理 加强护理宣教,减少患者深静脉穿刺肢体频繁的弯曲,不恰当活动,保证深静脉导管通畅,不宜随意触摸置管特别是撕扯固定胶布及贴膜。经常变换置管的固定位置,防止皮肤受压致皮肤红肿甚至破溃,防止因其他不良活动导致的深静脉导管堵塞。

常规碘伏消毒置管处皮肤,每3天更换1次无菌透明薄膜。每日多次巡视查看,发现薄膜出现卷曲、松脱,皮肤有污染或渗血均予及时消毒处理并更换。置管护理时,注意无菌操作,皮肤消毒晾干后再覆盖无菌透明薄膜,医用胶布固定置管后,再固定正压接头与深静脉导管,减少因固定操作带来的导管扭曲、脱出、移位等危害。及时记录置管的位置变化和穿刺点皮肤反应情况。

1.3.3 正压输液接头的使用及护理 实验观察组:置管护理及输液过程中,不得随意夹闭深静脉导管,避免正压作用减弱或消失导致置管回血甚至阻塞[4]。输液前,仔细排空输液软管内的空气,防止空气致正压接头失效。输液结束,拔管操作恰当,防止置管的阻塞[5]。正压接头的内置弹簧具有防止药物及血液回流造成堵管的作用[6],不必肝素盐水封管[7]。如发生深静脉导管内回血阻塞,不能过猛用力或强行挤压,可尝试肝素盐水脉冲式静推,然后以注射器回抽将溶解后液体抽出。如肝素盐水无效,再行推注尿激酶,无效时只能重置导管。先行输注高浓度液体,输注血液制品如红细胞、白蛋白等后,给予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因置管长期固定同一位置致皮肤压红、水泡形成甚至破溃,纱布等包裹可减弱置管对皮肤的压迫[8]。

对照组:避免多次反复细针穿刺肝素帽,输液结束先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再用肝素帽将夹闭的置管尾端封住。

1.4 观察指标

(1)观察置管后第1周、第2周的回血例数 分别记录第1周、第2周内,试验与对照组患者的回血例数,每周均单独核算。

(2)观察置管后第1周、第2周的置管堵塞例数 分别记录第1周、第2周内,试验与对照组患者的堵管例数,每周均单独核算。

(3)评价方法 观察置管后第1周、第2周的置管固定及皮肤反应例数 观察并分别记录试验及对照两组在2周内的导管固定及置管处皮肤反应的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录入SPSS22.0统计软件包,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 两组患者2周内的回血情况(表1)

表1 两组患者2周内的回血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患者2周内的堵管情况(表2)

表2 两组患者2周内的堵管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患者2周内的局部炎症反应情况(表3)

表3 两组患者2周内的局部炎症反应情况比较 [n(%)]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对长期住院患者的治疗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血管输液途径,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减少护理工作量。但久置静脉通道易反复回血致血栓堵塞,引发血源感染,脱落的血栓致患者脏器栓塞等高危并发症,更换静脉置管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但是长期大量输液,频繁更换输液等易造成皮肤炎性反应。因此减少血管不良事件,有效使用静脉留置针,成为临床护理重要工作。

Ultrasite正压接头内部设计有独特金属弹簧,具有前向的正压效应,保证对输液软管拔出后液体的前向压迫作用,有效避免输液后液体回流[9,10],因此无需肝素盐水及肝素帽等封管,减少护理工作量。另外,其无针型设计,有效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针刺损失等危害。

正压接头还设计了极简单的连接方法,其前端鲁尔旋转接头可静脉导管与直接连接,然后在保持内部正压下与多种输液器具的连接。正压接头良好的密闭效应有效防止空气进入,减少空气栓塞。使用正压接头注意[11]:正压接头流量可达250ml/min,可满足快速输液需要;正压接头无针头,70%~75%乙醇消毒晾干后接入输液系统;输液结束,不需无菌敷贴覆盖;不能重复灭菌使用。

观察组结果提示:使用正压接头的患者,静脉输液后发生回血堵管率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在使用肝素盐水封管及肝素帽的情况下,仍有回血堵管发生且有反复发生多次回血堵管,无形中增加了医疗工作量。正压接头在多达超过100次以上反复输液后,多数正压接头仍能较好的维持接头内正压效应,保证其良好的使用效果。

3M薄膜具有耐水、耐汗,黏性持久等特点。我们的观察提示:观察组使用3M薄膜患者皮肤穿刺处渗血及渗液和静脉导管移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因此出现皮肤炎症反应甚至感染迹象降低,另外正压接头减少留置针外部的操作次数,因此降低静脉置导管的机械牵扯,更减少穿刺处皮肤渗液渗血,留置针更换次数减少,延长了静脉置针的使用时间。因此,3M薄膜是一种较有效的延长静脉置针使用时间的方法。

我们的实验提示:观察组患者发生回血、堵塞、穿刺点处皮肤渗血、渗液和血管炎症反应显著低于同期使用肝素帽及应用肝素液封管的发生次数(均P<0.05),因此更换留置针次数减少,留置针使用时间平均延长。

猜你喜欢

置管肝素薄膜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β-Ga2O3薄膜的生长与应用
一种不易起皮松散的柔软型聚四氟乙烯薄膜安装线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