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9-04-01周永强

医药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脊髓型前路颈椎病

周永强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0)

颈椎病是指椎间盘发生的退行性病变,以及其继发性出现的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神经、脊髓以及血管损害表现出的体征和症状,临床上一般将发生3个以及3个以上的颈椎病称为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目前来看其效果良好。在本病的手术治疗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颈椎前路减压术,一种为颈椎后路减压术[1],为了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我院将2015年7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42例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实施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42例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1例患者,实验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2..5±2.1)岁,病程1~6年,平均(3.5±0.3)年;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47~66岁,平均年龄(53.8±2.3)岁,病程1~7年,平均(4.1±0.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实验组患者采取的是颈椎前路减压术,具体方法如下:患者首先对椎管、神经根进行减压,然后使用椎间融合器、钛网以及髂骨块加颈前路长钛板进行固定[2]。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颈椎后路减压术,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患者采取俯卧位,在第2~3颈椎和第7颈椎处-第一胸椎处将棘间韧带切断,同时将第3~7颈椎手术节段,将健侧椎板外缘的表层皮质骨咬除,然后再将手术节段椎板外缘全层骨质全部咬除,将门叶向门轴侧打开40°~60°,固定对侧关节囊和门叶[3]。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3个月的固定。

1.3 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主要手术指标以及JOA评分进行对比。JOA评分标准: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感觉以及膀胱功能,分值分别为4分、4分、6分以及3分,分值越高代表其术后颈椎功能恢复越好;主要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组间经t和χ²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JOA评分对比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的JOA评分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的JO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JOA评分对比(±s,分)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JOA评分对比(±s,分)

组别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实验组8.3±1.315.6±2.5对照组8.1±1.412.3±2.2 t 0.67846.4220 P 0.49940.0000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s)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实验组21635.2±36.3107.6±3.513.5±2.6对照组21632.6±38.3108.2±3.213.8±2.5 t-0.31930.81990.5390 P-0.75030.41460.5913

3.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椎管发育不良,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颈椎骨质增生引发颈椎管狭窄,对损伤的颈髓造成了压迫引发一些列临床症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变范围比较广,并且发病大多比较隐匿,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为下肢麻木、无力,同时伴随着皮质脊髓束的退变,患者经常出现步态不稳的症状。由于患者的肌张力大大减弱,很多精细动作不能做,同时有压迫,导致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的损伤,造成了肢体功能障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大多数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是无效,因此还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在多节段连续性颈椎病的治疗中主要以手术方法为主,虽然治疗本病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不同手术方法所达到的治疗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除受压的脊髓,为脊髓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而阻止神经功能的减退。虽然临床已经发现手术效果较好,但是选择何种手术方法效果更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在本次研究中就前路与后路减压两种手术方法进行了评价,通过临床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前路减压的JOA评分更高,这也代表使用本手术方法患者的脊椎功能恢复的更有效,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后路减压手术方法为间接减压,其减压效果并不稳定,尤其是患者在丧失颈椎生理曲度、植骨融合困难以及植骨床有限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颈后血肿以及神经漂移相关的并发症。但是在相关手术指标中却显示,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大,这就说明了两种手术方法的风险相当,难度差异不大,因此在患者无手术禁忌症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前路减压手术方法。由于本文研究深度有限,因此并不能说明前路减压手术方法可完全代替后路减压手术方法,具体采取哪种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综上所述,在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选择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两种手术效果均良好,但是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前路减压术,其效果更加理想。

猜你喜欢

脊髓型前路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莫愁前路无知己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牵引治疗轻型脊髓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