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9-03-30张凤张鹏
张凤 张鹏
摘 要:良好的朗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语感的关键路径。趣味且实效的朗读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完成高阶的心智活动。古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朗读作为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必须引起充分重视。那么如何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通过朗读理解古诗词、把握深刻内涵?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诵读 朗读能力
根据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指导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文作为我国经典文化的宝贵遗产,凝聚了人类智慧的精髓,富有音乐美、节奏美、和谐美与形式美的古诗词,活灵活现深刻的内涵,带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汲取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更能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才能透彻地理解古诗文,自然要从良好的朗读能力着手。以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
一、初步诵读,感受节奏美
初步诵读是深入朗读的基础环节。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语文基本功薄弱、生活阅历有限,因此词汇积累不足,初次朗读最关键的就是扫清生僻字等朗读障碍,理顺文本信息。为了维护孩子的朗读自信心,初读阶段要注重指导,有意识地渗透朗读方法,
首先,让孩子自己尝试读顺全诗,将不认识的字、词做好标记,再翻阅字典工具,标注拼音;而古诗中运用的通假字,教师也要适时点拨,便于理解;其次,指导诵读时要注意把握语句的停顿与断句,体会古诗的节奏,如五言诗多为“二一二”或“二二一”节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七言诗多为“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节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只有平仄有序,才能读出优美的旋律,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感受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例如朗读孟浩然的《春晓》时,要求学生吐字清晰、节奏明确,语调轻缓柔和,表达对落花的惋惜。尤其读到“晓”“鸟”和“少”时,适当延长声音,表达意味深长;而“花落知多少”,重读“落”字,传递情感。[2]
二、开发想象,领略意境美
为了将学生带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世界,深化古诗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我们要创设生动、逼真的画面,以鲜明的形象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在思考与朗读中调动多重感官。例如学习《题西林壁》时,我提前准备了趣味的多媒体动画,启迪学生的思维。并且在观看动画时,孩子们的脑海中也建立了一个直观、立体的感受:或近或远的景物、或动或静的空间、或浓或淡的色彩,一片危峰耸立、气势磅礴。
通过再现古诗场景,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也调动了有感情朗读的欲望,在朗读中感悟內涵,通过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景就在眼前,让学生深感心旷神怡、陶冶情操,细细品味诗歌的韵味。此时切换画面,再次进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场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致观察,在朗读中恍然大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道理。通过观察、思考、朗读,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了古诗营造的境界,领悟作者表达的深刻哲理,这也正是朗读古诗的魅力所在。
三、用心吟唱,体验韵律美
古诗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适合小学生诵读吟唱。在古诗诵读过程中,我们要启发孩子有思想、有感情地用心吟唱,潜移默化地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例如学习《望庐山瀑布》时,这首诗可谓是李白的经典之作,他以独特、别致的手法描写了形象、逼真的瀑布之景,直到今日仍为世人流传,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先由教师示范吟唱,将他们带入诵读的状态,让他们仔细聆听老师吟唱的语气、语调、语速和节奏,在此基础上把握要领,再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吟唱诗歌。如“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应慢读、重读,把握节奏,这样才能让人感受香炉峰的烟雾云绕、缓慢上升;“遥看瀑布挂前川”“挂”字应重读,“瀑”字紧跟其后,仅轻于“挂”的读音,“挂”表达的是气魄,“瀑”则表明瀑布之大;“飞流直下三千尺”则要吐字响亮,突出“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和“三千尺”的夸张表现手法;“疑是银河落九天”此句是诗人的大胆想象,应重读“疑”,表现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之情。[3]
四、把握语感,渗透情感美
良好的语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在指导朗读时,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反复地诵读、反复地思考,让诗歌“活”起来,陶醉于古诗的意境中,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理顺思路,初步感受作者透过诗歌表达心目中的抑郁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通过文本对话,把握情感内涵。在诵读过程中,要注重作者巧妙运用的“天”“眠”“船”等押韵字眼,把握声调呼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为了营造“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境,体现诗人“对愁眠”的孤独与苦闷,朗读时声调要低沉、缓慢;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话锋一转就要适当提高语调,突出节奏感,宁静的夜半之时,寒山寺的“钟声”突然响起,这不禁让诗人的内心又增加了几分愁思。小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不仅营造了古诗的意境,领悟了作者的情感,也能强化自身良好的语感能力,渗透作品蕴含的情感美,由此对古诗加深印象。
综上,高品质的古诗诵读,应让学生多朗读、多思考、多体会、多积累。我们要遵循“授人以渔”的教育原则,在古诗诵读中多渗透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通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才能在有思想、有感情地朗读中把握古诗的审美内涵,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夯实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倩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语文课内外,2019,(27):31.
[2]陈梦洁.小学低年段学生古诗词诵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①[J].考试周刊,2019,(73):21-22.
[3]郝雪英.小学语文古诗课堂诵读的魅力与教学指导建议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