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2019-03-30赵丽群刘景奎
赵丽群 刘景奎
摘 要:自新课改以来,历史高考试题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高考备考策略,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轮复习要以构建学科知识逻辑为主,帮助学生内学学科知识。二轮复习夯实学生的时空观,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通史基础。三轮复习时应揣摩高考试题命题思路与命题规律,大胆突破科学备考。
关键词:高考;历史学科;高三复习
自新课改以来,历史高考试题在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的同时又有一些微观指向,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复習备考计划,能使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做到有纲可循、有的放矢。根据日常教学实际,制订高三复习备考计划如下:
一、以一轮复习为高三复习备考重点,夯实学生基础
初中学生以浅层记忆来应付教师检查,忽略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进入高中后,历史学科的初高中学科思维发生重大转变。但学生仍囿于传统学习思维的限制,肤浅、教条、零碎和散乱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致使高一高二历史学习不尽如人意。高三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所以高考复习中应抓好一轮复习教学工作,夯实学生基础。
1.构建学科知识逻辑,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体系
学生历史学习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记忆背诵,忽略历史学科有自身的知识逻辑和学科思维含量,更无法良好地运用知识去应对立意高深的高考题。
一轮复习教学工作应侧重明确学科知识逻辑,帮助学生内化学科知识体系。所以一轮备考应从教材编写逻辑入手,以专题构建出发,挖掘教科书中的隐性知识、梳理历史线索、构建专题主干知识。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通过理解达到深层次记忆,以降低学生课下历史学习时间,实现高效学习。
2.注重概念阐释,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高中历史学习难处大都在概念理解上。高一高二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轮复习的课堂上加大对重点历史概念讲解的力度。帮助学生厘清概念,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部分,区分易混概念。以概念的阐述形成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体系,打通学生历史学习的“难点”和“死结”。
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有不少学生即使初高中已经学过,但高三复习的时候仍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有的同学虽然深入理解了,但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特性,经济上是封建性质。甚至有些同学在答题时随意性特别大,出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说法。
教师应在课堂上进一步讲解何为殖民地社会,何为封建社会。如果继续引申的话,应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联系起来,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二、二轮复习为统领,提高学生学科思维
1.夯实时空观,帮助学生建立牢固通史基础
历史学科的本质是时空观念。虽然有了一轮复习为基础,学生建立起的时空观是模块式的,是割裂的,相对于通史不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二轮复习的时候严抓学生历史时间的记忆背诵,下大力度纠正学生的时空观混乱现象。帮助学生养成以时间为先的答题习惯,培养学生形成和具备历史学的通感意识和能力。
2.高度整合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虽然学生在初中有通史基础,但高中二年的课堂教学反映出学生通史基础薄弱,时空观混乱。这就要求教师在通史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通史系统。在进行通史复习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必修三个模块知识加以整合,必须做到融会贯通,从宏观上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三、揣摩高考试题命题思路与命题规律,大胆突破科学备考
新课改以来,高考试题着重凸显“能力立意”,历史试题则是考查历史知识在新情境下的创新应用。要求学生做到历史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历史与现实
高考历史试题新情境的本质是基于社会现实,试题中的任何新情境也不如社会现实更具体和多样。
所以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之一便是帮助学生搭建一个连结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帮助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社会现实。这就要求高三教师在应付紧张的高三工作时,应抽出时间引领学生观注社会现实,更好地迁移历史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养成。
要做到这一点,历史教师要结合实际多读勤思,把准历史的脉动,提升对历史纵向横向的通贯意识。同时应注意专业学习、关注史学发展,提升自身史学素养和理论水平;研究课程内容主旨教材编撰要旨,领会高考试卷的风向和引导,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的逻辑性和关联度,加深对历史发展线索的整体性解读。
2.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高三的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融会贯通,认知水平提高,即将踏进社会,正是培养历史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更有利于学生应对高考。
同时在课下练题做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使学生能做到做题有痕迹,表达段落化、条理化、序号化,使用历史语言表达,养成及时改错并对错题分析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郁卫高.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J].科技信息,2010(13).
[2]王敏.研究高考试题 反思备考成败:2018年高考物理备考心得[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
[3]冯一下.面对历史高考重大转换的理性思考[J].历史教学,2006(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