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19-03-30陈汉营
陈汉营
摘 要:由于每个学生认知水平、智力因素,以及兴趣爱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因而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此,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取得更理想的物理教学成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物理学习中有所收获,其教师应重视、优化分层教学的应用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应用探究
作为当下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习潜能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引用差异化教学方式来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也能够促进授课效果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全面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其综合能力的进一步
提升。
一、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为了取得理想教学成果,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其教师应先从不同层面来对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综合评估,实现对学生各阶段物理学习情况的全面把握,将学生合理划分成a、b、c三个层次。基于此来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以确保每个小组都可以包括a、b、c三个层次的学生[1]。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给各层次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带来的伤害,也能够使得学生因为组内分层产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尽可能降低。a层主要是物理综合素质、成绩较高,且对物理学习具有浓厚兴趣的學生;b层则是物理认知水平、成绩一般的学生;c层学生一般都是物理基础较差,且对物理学习不太感兴趣、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完成初次分层后,教师要每隔一段时间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学习进步情况,对分层做出恰当调整,以此来为分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预期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二、分层制订教学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能够与学生发展等级、基础能力等方面做到相适应,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选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步骤、目标与课后作业等环节的设计,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完成各项教学目标,也能够在此过程中积累一定的成就感。同时需要考虑到的是,在进行同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进行不同梯度要求的设定,将教学目标中个体的差异性充分体现出来,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探究中得到进一步提升[2]。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机械能”的相关内容时,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要实现对各种机械能计算公式的透彻理解与熟练掌握,加强对动力、重力势能的进一步感知;b层学生要基于c层学生学习目标基础上,实现对各种能在不同情况下合理转化的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而a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b、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之外,对各种状况下功能定理的具体应用方法的掌握也要做到准确、熟练。
三、课堂教学层次划分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引用分层教学,不仅能够保障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也能够实现对各个层次学生的针对性培养与锻炼,能够真正突破传统授课理念与模式的种种局限,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摩擦力”的相关内容时,对于c层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其思考这样的问题:假设用雪橇运粮食的总重量是500 N,冰道呈现着水平状态,一条狗拉雪橇匀速前进的水平拉力为1000 N,请将雪橇、冰道间的摩擦系数计算出来。对于a层、b层的学生来讲,则可以引导其思考解答这样的问题:若冬季滑雪运动员沿着θ度倾斜角滑道匀速前进,情境滑道、运动员间的摩擦系数计算出来[3]。
四、分层实施教学评价
通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评价,既可以将学生各阶段的实际学习情况、客观、公正地反应出来,促进其学习兴趣、自信心的全面增强,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需求的尊重与考虑。且科学完善、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显著提升。教师要摆脱传统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的束缚,引用针对性较强,且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比如:针对课堂练习的分层评价来讲,对于c层学生,应注重按步给分原则的实施,简单来讲,就是作对一步给一步的认可,以此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并将其错误及时指出、引导纠正;而对a层与b层的学生,则要注重简明扼要评价方式的有效引用,以单纯的对错来给予评价。
五、校本课程分层
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进行物理兴趣小组的组建,以此来促进其物理学习兴趣与效果的不断提升;对于b层学生,可以鼓励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来增加互动交流,在成员间的相互鼓励、帮助下实现共同进步;而对于c层的学生,要注重辅导小组的成立,帮助其尽可能地缩小与其他两个层次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在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分层教学法的科学引用,不论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调动,还是授课效果与环节的优化,以及学生的共同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其教师应整合现有资源与条件,科学引用分层教学法来构建生动、高效的物理课堂,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叶丽琴.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2017(4):81-82.
[2]曾劲松.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6(12):61.
[3]胡涛.重视数学知识渗透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探析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5(27):22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