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互联网+”新常态助推党建工作创新

2019-03-30周婕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党建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周婕

摘 要: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中,我国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所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当中,应当确定以互联网为基础而逐步渗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助推当前党建工作的有效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 党建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网络党建也已成为一种全新常态,在基层党建工作各环节中得到渗透。具体来讲,“互联网+党建”充分体现出了对党建工作于新媒体、新形势的融合,是其实现工作创新的基础。

一、“互联网+”新常态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新机遇

在“互联网+”新常态下,党建工作的工作理念得到更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开放、公开、透明与创新的网络化思路,指导今后的党建工作应当剔除传统管理方式中的低效手段,以全新理念去助推党建工作发展。此外,“互联网+”新常态下,党建活动得以拓展,党组织所开展的活动突破了时空局限,许多线下的党建活动都能够向线上转移,大幅拓宽了党建工作的渠道平台。同时,党建工作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实现了工作形式的改革,通过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融合,为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面临的新挑战

一方面,党建工作中的管理方式面临新挑战。由于会受到“互联网+”影响,许多新兴技术会被运用到党建工作中来,也让党建工作管理的思维与方式发生巨大改变。而现如今大部分的党建工作依旧采取传统模式,而新旧模式的碰撞与交替势必会产生一定冲突,所以在党建工作创新过程中要慎重处理;另一方面,党建工作中的思维方式面临新挑战。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党员与职工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与互联网相接触,其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所以对于党建工作中的信息公开性、透明度会提出更高要求。

二、“互联网+”新常态下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当前的“互联网+”新常态下,基层党建工作也意识到了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在促进党建工作创新方面也极力应用互联网作为基础,致力融合“互联网+”与党建工作[1]。然而,从实际的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些许不足,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系统融合不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党建工作的发展实际上也与“互联网+”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但究其根本来看并未深入扎根,依旧未能体现出“互联网+”思维与完善的“互联网+”平台,从而导致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进展迟缓。此外,加之还受到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与思想的影响,在对党建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对“互联网+”的利用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系统化的融合不足,总体来看还处在传统党建与网络党建相割裂的状态。

2.智能开发不足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细分来看,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开展“互联网+党建”的工作创新过程中,智能化开发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方面只是局限于网络化办公,而对于更深层次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网络系统开发等“互联网+”时代的高新科技产物的应用较为缺失。

3.功能发挥不足

在当前的“互联网+”新常态下,党员与职工群众的思想也会跟随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思维与工作方式而对自身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并且也突破了传统党建工作受制于时空约束的弊端。然而,虽然“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势头较好,但依旧暴露出了其功能发挥不足的状况。在“互联网+”时代中,民众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已成为一种新常态,然而在党建工作中却缺失网络答疑服务、网络办事服务等,可见“互联网+党建”并未切实提升党组织服务水平,甚至产生了滞后效应,可见网络监督并未得到良好落实。

三、“互联网+”新常态下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唯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才能赢得未来。在“互联网+”新常态下,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党建工作的时空观得到拓展、方法得以丰富,因此我们应当紧握互联网优势对党建工作予以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效。

1.拓宽“互联网+”载体,构建立体化党建工作体系

1.1“互联网+党支部”。借助互联网平台为载体,突破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并且融合基层党建工作与党员分布实情,構建网络虚拟化的党支部,目的在于将院内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但具备相同属性、目标的党员通过网络的方式凝聚一体,以网络党支部的形式去拓宽党组织结构维度[2]。此外,还可构建信息化党支部,利用互联网优势去优化传统的实体党支部建设模式与管理模式,打造网络化的办公管理模式。比如,可在医院内部的“三会一课”上推行模板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1.2“互联网+宣传”。对宣传所用到的媒体资源进行分析,合理分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渠道份额,将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传统媒体宣传渠道进行剔除,将互联网为平台的自媒体、多媒体等与传统宣传渠道融合,不断提高舆论宣传的社会影响力。比如,可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与党员生活、工作进行融合,进而强化网络舆论宣传带来的吸引力。

1.3“互联网+活动”。由于互联网平台不会受到时空限制,所以党组织建设活动同样可突破时空局限,由实体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从而大幅拓宽了党组织的活动领域,也让更多在岗党员有了灵活安排的时间。比如,可开展“党员网络活动室”、“党支部视频党课”等活动,体现出“互联网+”新常态下党员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与参与的便捷性。

2.活用“互联网+”思维,实现高精度与个性化管理服务

“互联网+”新常态也意味着技术领域的全新升级,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大数据技术优势,因此在党建工作创新道路上我们还需灵活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党建工作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开发利用,去实现高精度的管理与提供个性化服务。

2.1促进党员管理智能化。构建网络化的党员管理平台,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加持下,以功能模块的形式对党员的党费收缴、组织关系转移、考察、晋升等工作进行智能化、系统化的管理[3]。

2.2促进党员教育智能化。活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電视、微信、网络平台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将其中各种各样的影像资料及党建精品课程进行汇总,打造成包含专家、优秀典型、先进经验于一体的资料数据库,从而以此为基础去构建全套的党员培训在线系统,保证党员通过在线党建资料室进行远程学习,便能够实现良好的党员教育工作效果,而其中提供的自定义式、点播式培训方式,与在岗党员工作繁忙形成互补,解决了大多数党员职工集中学习、定点学习的不合理做法,以丰富资源与人性化交互的特征,带来党员教育的灵活性与智能化。

2.3促进党员服务的智能化。在网络平台构建党员综合服务保障模块,全方位为院内职工群众提供服务方面的资源、技能及信息,满足职工群众的服务需求。同时,还在设置党员服务质量的内部评分系统,以此为警醒去助力党员不断优化服务,发挥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提高服务职工群众的智能化水平。

3.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阳光党组织建设

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强调了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其他“三个全面”的基础保障,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在信息公开化的基础上实现阳光化的党组织建设工作。

3.1构建回应平台,保障党员知情权。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党建工作与院内管理过程等信息进行公开,对职工与党员的疑惑及时回应,保障其知情需求。比如,可设置“党建指南”、“党建动态”等互联网平台模块,让党员与职工能够随时随地知晓党建工作进展,对当前星星是任务、工作目标有清晰把握,从而促进在工作管理中发挥出党员与党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

3.2构建互动平台,保障党员参与权。借助互联网的互动性与开放性优势,活用互联网平台去打造党组织与党员、职工进行对接的互动平台,从而突破过去信息单向传递的不足。比如,可构建党组织网络决策、党员网络选举与网络联谊等一系列与网络为载体互动,通过双向沟通去党建工作更加透明公开。此外,还可申请党建工作方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与党员形成良好互动,强化党员参与管理的积极主动性。

3.3构建公开平台,保障党员监督权。要实现阳光党组织间,则需要得到公开监督。具体来讲,除了要增强党组织与党员的自我约束以及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之外,还应借助当前网络平台进行舆论监督,不断加强防腐驱动力。比如可在网络平台设置举报箱、意见箱、党风评议信箱等不同的监督形式,主要接受职工、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监督,从而通过网络公开与监督范围的扩大去实现民主管理渠道的拓宽,提高党务公开反腐机制的社会影响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中,基层党建工作应当积极转变固有观念,逐步构建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网络党建模式,从而将基层党员力量有效凝聚,实现党建组织的多维度构建,以更加整合的党建网络资源去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从而强化党建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中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洪涛.适应“互联网+”新常态 助推党建工作创新[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6):19-20.

[2]蔡芹.“互联网+”为党建工作注入创新活力[J].人民论坛,2017,(1):106-107.

[3]谭奇.浅谈如何以互联网+做好新常态下的党建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17,(11):27-29.

猜你喜欢

党建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