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视角下的老年读者服务探索

2019-03-30张伟丽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探索服务

张伟丽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卫生医疗条件的进步,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将成为老年读者学习深造、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服务应更加注重老年读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老年读者服务上进行多一些探索,本文在对过去几年老年读者服务的分析上,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上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安徽省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有所帮助。

关键词:老年读者 服务 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02

公共图书馆作为与社会大众接触最密切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秉承着公益、平等性、开放性的服务特点,为大众提供无门槛的文献查阅等公共文化服务。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机遇期。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而根据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35.9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4.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8%。同2016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38个百分点[1]。

老年读者比例越来越高,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因此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的服务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服务,所谓有这块的工作,总结中体现,检查时表现,但是效果到底如何,并没有切实的检验,这是安徽省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将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现状建议及进行简单探讨:

一、老年读者的特点及需求

人生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积淀,除了学校,获取知识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处于知识快速学习积累阶段的少年儿童,中青年是图书馆各项活动参与的主力军,随着公共医疗卫生的进步,健康生活观念广泛传播,老年人寿命普遍延长,退休后空余时间更多,更灵活,与之而来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老年读者群体成为图书馆服务中一个亟需关注的部分。老年读者群体主要有以下特点:健康状况:主要存在腿脚相对不灵活,视力下降的问题;社会经验:经历了生活的洗礼,老年读者虽然知識水平参差不齐,但大都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精神状态:愿意到图书馆的老年人,都绝大多数有着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读书时间:除了需要看护孙辈、整理家务的,基本都是空闲时间,且时间灵活。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老人的子女外出求学、工作,根据上文提到的数据,独居和空巢老人约占60岁以上老人的半数。对于老年群体,有充足的闲暇时光,走进图书馆是纯粹地获取知识,参与活动,结交朋友,充实自己。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拓宽老年读者的知识获取渠道,完善为老年读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安徽省图书馆老年服务现状(2010年10月免费开放后)

免费开放后,安徽省图书馆的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几乎没有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设施

目前我馆为老人准备的阅览辅助物品主要是“便民盒”的老花镜、放大镜、风油精等简单物品。

2.服务类型

2.1文献查阅:报纸、图书和期刊阅览是老年读者来馆的主要目的。由于报纸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成为老年读者的进馆首选。

2.2讲座展览:我馆目前主要有“新安百姓讲堂”,“安徽人文讲坛”以及与中国科技大学合办的“中华文化大讲堂”,三项讲座活动,均邀请优秀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其中“新安百姓讲堂”每周一期,内容涵盖历史、人文、科技、时政、医学等方面,由于比较频繁,以系列讲座为主;安徽人文讲坛内容偏向人文历史,每月一期;中华文化大讲堂则不定期举办。展览则根据相关时间节点,重大节庆日,筹划主题展览,或者引入其他图书馆的优秀展览内容,供读者欣赏。

2.3培训:为老年读者开展电脑、手机、微信的培训。

2.4活动:老年读报沙龙,每周一期,为老年人读报,打造一个交流空间。

2.5服务特点:针对老年读者的活动很少,只有偶尔的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培训和读报沙龙是针对老年读者,其他的活动是全体读者参与。

根据图表统计,完全针对老年读者的或者老年读者为主角的活动占图书馆活动的比例与老年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并不协调。

其次:已举办的针对老年读者的活动,虽然老年读者是主体,但是除了有目的查找翻阅文献资源,其他都是被动接受活动信息,几乎没有互动,这样难以调动老年读者的积极性。

三、老年读者服务建议

1991年12月通过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提出要协助老年人过上独立、照顾、参与、自我充实、有尊严的生活。这5个原则也应该是我们图书馆老年服务应该参照的原则。幼小的儿童处于成长中,我们会非常细致,而针对老人的则不那么完善,针对安徽省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老年读者服务水平:

1.服务理念转变

部分馆员会认为老年人来图书馆就是打发时间,没有明确目的性,有的甚至仅仅是为了纯粹享受图书馆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因此服务上“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就行了,恰恰是这种消极的服务理念,会降低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弱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不排除有极少数人是由于以上目的来到图书馆,即使为了环境来馆,也可以耳濡目染感受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老年读者是来图书馆学习知识,充实自我,图书馆应该主动作为,利用所藏文献资源、数字资源、人力资源为老年读者开展服务,因此,省图书馆要以更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服务态度积极组织活动,加强老年活动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2.服务设施的提升

2.1软件方面:

服务经费:老年读者服务的水平和多样化离不开财政经费的保障,可以财政拨款经费中拨出专门经费用于老年读者活动。

服务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工作小组统筹安排老年读者的工作,如果囿于資源限制,至少在服务部门里安排擅长为老年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图书馆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及读者活动部门应当定期探讨,策划活动,总结老年读者服务中出现的情况,吸取经验。

2.2硬件方面:除了本馆已有的服务设施以外,多向国外和我国开展较好的图书馆学习,配备先进阅读辅助设备。例如日本的图书馆,服务是以精细出名,扩大读书器等先进物品能让老年读者独立阅读。此外,由于老年读者的身体状况的特殊性,针对馆员适时开展急救培训,在法律及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出现突发状况的老人开展急救,赢得黄金4分钟的时间。

2.3服务方式创新

服务态度:前文提到过老年读者由于年龄身体的原因,到馆后需要服务部门的额外关注,服务需要加倍耐心和热心,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态度,给到馆的老年读者以如沐春风的亲切感。

宣传角度更加灵活:除了馆里的网络报纸电视的全方位宣传之外,也可以加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此外现在新建住宅社区都会配备有睦邻生活馆,睦邻生活馆有所属社区的党支部、社居委工作人员常驻,利用这些登记离退休老人的阅读需求,从而可以定制个性化图书阅读等读者服务活动。

服务内容和对象:(1)服务内容更加细化、深化:对阵服务,例如部分讲座和展览可以倾向于老年人的专场或专题,内容的针对性更强。如上文提到的一些手机及电脑培训,可以征集问题,从老年人的角度准备培训内容,教授一些入门级的内容,实用性强,有的放矢。(2)服务对象由客体转变为主体:很多老年读者,拥有丰富的学识,长期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拥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退休后仍然希望发挥余热,尽自己所能为他人服务,提供帮助。针对这部分此愿望老年群体,图书馆可以建立联系,分别进行专业和兴趣上的统计,在开展相关读者活动时可适时进行召集,利用人际优势对活动进行宣传和实施。既可以在我馆原有的沙龙活动基础上进行拓展,也可以另立门户推出全新活动[2]。

例如圆桌沙龙:在老年读者中征集话题,就他们关心的话题开展对话和讨论,发挥老年读者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利用丰富的人生及社会经验来引导青年人。

例如围绕怀旧主题的回忆谈讲会:日本图书馆面向老年人的阅读推广活动,有很多是围绕怀旧主题来开展的。如举办过一种叫做“回忆谈讲会”的活动。图书馆准备了昭和时代(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的各种生活道具、历史资料与图书、今昔对比的摄影集等,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围绕现场准备的书籍、道具与资料,讲述自己过往的生活经验。类似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吸引老年人参加,同时也合乎“怀旧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唤起老年人的回忆,使其精神更加安定、心情愉悦[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国家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积极有效地应对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公共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应紧紧围绕这一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根据时代要求,把老年读者服务做细做实,要让老年读者享受到文化惠民中摸得着、看得到的实惠,感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张静.公共图书馆如何提升老年读者服务[J].传媒论坛,2018(05)141+143.

[2] 徐伟革.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老年读者服务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08)31-32+37.

[3]邓咏秋,刘弘毅.日本图书馆的老年阅读推广实践及其启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 (2):53.

猜你喜欢

探索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