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补贴政策实施现状与发展研究

2019-03-30王佩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施现状对策建议问题

王佩

【摘 要】 本文分析研究陕西省咸阳市髙龄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宣传,拓宽政策知晓面;坚持政府主导,扩大资金筹集渠道;以人为本,简化审批程序。

【关键词】 高龄补贴;实施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一、绪论

目前我国面临未富先老的严峻考验,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高龄老人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减少,而社会又存在大量的老年人需要供养,养老系数增高,因此,造成了很大的养老负担。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数量超过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随着高龄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在家庭养老模式弱化的条件下,社会养老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从2010年开始,我国有6个省份开始实行对年龄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的政策,如今已有26个省份相继出台了高龄补贴政策,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年龄在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部分地区甚至将标准调到60周岁。在2011年1月,陕西省老龄办、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了《陕西省高龄老人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对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按月发放高龄补贴。随后,在2012年2月,经陕西省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将补贴对象提升为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这充分说明了在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建立高龄补贴政策使得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是非常必要的。

二、咸阳市高龄补贴政策实行的现状分析

1、咸阳市老龄化现状

2015年咸阳市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咸阳市常住人口为496.98万人,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52.7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0.61%。到2017年,咸阳市常住人口为437.6万人(不包括划转西咸新区部分),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50.4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52%,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4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明显。同时,由于个人家庭、社会变迁、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空巢化现象日趋明显,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的养老、健康等问题日益凸显,对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加。由此可见,老龄人口比例高,增长快,未富先老且空巢化并行是咸阳市现阶段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2、咸阳市高龄补贴发放标准

咸阳市严格按照陕西省《陕西省高龄老人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高龄补贴制度,即年满70-7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年满80-8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年满90-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年满10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

3、高龄补贴制度的必要性

(1)实施高龄补贴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老年人口净增1.1亿,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最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加之,我国“十三五”国家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养老体系将更加健全完善的要求,实行高龄补贴,对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2)进一步健全老年人福利制度。老年人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的生活,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同时,发扬敬老爱老的美德而实施的一种针对老年人的社會福利项目。由于人口老龄化发展过快,我国的养老服务供需还不完善,供给水平低、増长速度慢是养老服务的弊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高龄老人适当发放高龄补贴,既体现了社会福利的思想理念,又让老年人具有社会价值和尊严,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安享晚年。

(3)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随着现代化经济的迅速发展,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导致家庭供养资源逐渐减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变成“4-2-1”结构,这种家庭模式,使得父母过早步入空巢期,他们从子女身上得到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也变得非常有限。另外,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老年人接收现代科技能力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导致老年人变为弱势群体,慢慢被边缘化,与社会脱节,因此,高龄补贴制度实施能及时的弥补家庭养老模式弱化,通过对老人发放高龄补贴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咸阳市高龄补贴政策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高龄补贴政策实施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到位。高龄补贴申请工作一般由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负责,个别村子、社区老年人口数量多,工作人员少,缺乏多种途径和渠道向老年人宣传、讲解相关政策,以致未能达到人人皆知的目的。另外,在申请高龄补贴的一定时间内,部分老人在子女家居住或出远门等,未及时知晓相关事宜,导致错过申请时间。

(2)配套资金管理体制单一。高龄补贴是依据区级老龄委在年报期间所受理的申请资料人数来确定市财政预算配套资金,若在年报时效外递增的人员,则没有追加配套资金份额,这就使得漏报的老年人不能全额享受当年度的高龄补贴。

(3)申报资料繁杂。部分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不识字,自己不会填报申请,加之,个人申请信息表份数过多,附件繁杂,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申请高龄补贴的难度。

2、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拓宽政策知晓面。通过社区微信、微博公众号,村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高龄补贴相关政策,同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利用展板、宣传单等措施在村、社区进行讲解宣传,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知晓这项惠民政策。另外,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老年人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能够及时享受到高龄补贴。

(2)坚持政府主导,扩大资金筹集渠道。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缺乏完善的法律保护。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运行都处在碎片化状态,无论医疗、养老都存在城乡两极分化,覆盖不全面等缺陷。政府需要从全省整体设计,建立福利性养老保障体系长期规划,充分利用高龄补贴等补充性的福利制度,逐渐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水平,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现阶段的咸阳市高龄补贴制度资金渠道完全依赖政府,受限于财政能力,影响和阻碍了全市高龄补贴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因此,需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扩大资金渠道,积极引导民众增强社会养老意识。

(3)以人为本,简化审批程序。高龄补贴申请采用政府职能部门审核制,是一项社会福利政策中的服务项目。建议由街道办一级审核甄别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原件即可,不用再提供各种复印件。正式的申请表递交区级老龄委审批留存一份即可。街道办、村(社区)两级可建立电子档案,既可以降低业务成本,也为当事人减轻了申报中的成本负担。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提供上门审核服务,或由子女将相关材料送至街道办进行初审。

四、结论

高龄补贴制度是一种针对高龄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同时,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咸阳市高龄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从覆盖人群来看,大部分老年人已享受到了高龄补贴待遇,针对个别老年人无法按时申请补贴,可以提前将材料准备好并交于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保管。针对随时递增的高龄申请,可以扩大资金渠道,政府、社会各有一个资金池,用于保障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对于老年人不会申请高龄补贴及不便亲自参加年审的问题,可以通过简化申请流程,上门年审或找子女代办解决。

【参考文献】

[1] 杨涛. 我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优化与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16.

[2] 晏茜勤. 安徽省高龄津贴制度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

[3] 陈喆,方蕾,刘科伟. 咸阳市老龄化趋势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4.60(02)97-100.

[4] 邵文娟. 高龄老人补贴政策探析——以大连市为例[J]. 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04)45-49.

[5] 高小琴. 宁夏高龄津贴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6] 关于咸阳市人口老龄化情况的调查与建议[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4期(总第84期)——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与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文选[C].2010.5.

【作者简介】

王 佩,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实施现状对策建议问题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思考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