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数据自动分析系统及应用
2019-03-30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殷全喜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殷全喜
笔者运用Excel表格的函数及公式功能[1]编辑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报告单数据自动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系统分为六部分:诊断标准、患者信息、记录参数、原始数据、数据分析、诊断结论。
一、诊断标准
1.正常参考值:
(1)仪器及记录参数:Nicolet VikingQuest诱发电位肌电图仪,分析时间10 ms,平均2000次,刺激强度90 dBnHL,掩蔽强度55 dBnHL,刺激频率 11.4 Hz,带通150~2 kHz。
(2)受试者375例,年龄10~80岁,平均43±18岁;受试者均无耳疾、听力下降,无神经系统疾病。
(3)受试者分为14个年龄段,对每个年龄段各波潜伏期、峰间期的均数进行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检验,直线相关、直线回归分析均提示:自变量(年龄)和因变量(潜伏期、峰间期)之间有直线关系,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P值均<0.001。
(4)正常参考值,由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各波潜伏期、峰间期的直线回归方程(y^)=相应截距(a)+相应回归系数(b)X+2.5 SD (X为自变量—年龄)。相应截距(a)数值和相应回归系统(b)数值代入后的直线回归方程另文介绍。
2.判别异常标准[2]
(1)一侧或两侧波I、波Ⅲ、波V单个消失或均消失;
(2)一侧或两侧波I、波Ⅲ、波V单个或均出现波形分化不佳、波形不整;
(3)一侧或两侧波I、波Ⅲ、波V单个或均出现潜伏期大于本案正常参考值;
(4)一侧或两侧波I-Ⅲ、Ⅲ-V、I-V单个或均出现峰间期大于本案正常参考值;
(5)波I、波Ⅲ、波V单个或均出现潜伏期耳间差≥0.4 ms;
(6)波I-Ⅲ、Ⅲ-V、I-V单个或均出现峰间期耳间差≥0.4 ms;
(7)一侧或两侧V/I振幅比<0.5;
(8)两侧波I振幅比≤0.5,振幅低的一侧为异常;
(9)两侧波V振幅比≤0.5,振幅低的一侧为异常;
(10)一侧或两侧Ⅲ-V/I-Ⅲ峰间期比≥1。
二、患者信息录入
1.需要手工录入的:姓名、年龄、ID号、BAEP号。
2.下拉菜单选择式录入:日期、性别、科室、临床诊断。
三、原始数据录入
1.两侧的波I、Ⅲ、V的潜伏期数值、波I、V振幅等10个原始数据需要手工录入。若检查听阈,则选择性录入刺激强度及波V潜伏期值。
2.各波波形下拉式菜单选择式录入:设有各波波形完整、波I、波Ⅲ、波V波形不整、分化不佳、消失等。
四、数据分析
文中潜伏期以左侧波I、峰间期以左侧I-Ⅲ为例;峰间期比、振幅比均以左侧为例;潜伏期耳间差以波I、峰间期耳间差以I-Ⅲ为例。
1.波形:两侧各波波形完整为正常。
2.波I、Ⅲ、V潜伏期:若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则显示左侧波I(-),若超出正常参考值则显示左侧波I延长。
3.各波峰间期:若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则显示左侧波I-Ⅲ(-),若超出正常参考值则显示左侧波I延长。
4.各波潜伏期耳间差:各波耳间差<0.4 ms,则显示波I<0.4 ms,若≥0.4 ms,则显示波I≥0.4 ms。若各波耳间差≥0.3 ms,则显示波I≥0.3 ms,虽然不列为异常,以提醒临床医师应该重视。
5.各波峰间期耳间差:各波峰间期耳间差<0.4 ms,则显示I-Ⅲ<0.4 ms,若≥0.4 ms,则显示I-Ⅲ≥0.4 ms。若各波峰间期耳间差≥0.3 ms,则显示波I-Ⅲ≥0.3 ms,虽然不列为异常,以提醒临床医师应该重视。
6.两侧波I振幅比:振幅比>0.5时,则显示波I振幅比(-),否则,波I振幅比≤0.5。
7.两侧波V振幅比:振幅比>0.5时,则显示波V振幅比(-),否则,两侧波V振幅比≤0.5。两侧波V振幅比≤0.5,列入异常的依据:笔者观察375例正常受试者无1例≤0.5者。
8.V/I振幅比:振幅比>0.5时,则显示左侧波V/I振幅比(-),否则,左侧波V/I振幅比≤0.5。
9.Ⅲ-V/I-Ⅲ峰间期比:左侧Ⅲ-V/I-Ⅲ比<1时,则显示左侧波Ⅲ-V/I-Ⅲ(-),否则,左侧波Ⅲ-V/I-Ⅲ≥1。
四、电生理诊断
系统自动分析生成了22个数据,经过对这些数据反复对比、分析多达150次后,将自动提示受损部位:听路周围段,耳蜗段、桥脑段。
1.听觉传导通路周围段受损的依据:(1)一侧或两侧波I潜伏期延长,或波I、波Ⅲ、波V均延长;(2)一侧或两侧波I消失,或波I、波Ⅲ、波V均消失;(3)一侧波I振幅较对侧降低≥50%;(4)一侧或两侧波I波形分化不佳、波形欠规整;(5)波I耳间差≥0.4 ms。
2.听觉传导通路耳蜗段受损的依据:(1)一侧或两侧波Ⅲ消失;(2)一侧或两侧波Ⅲ潜伏期延长;(3)一侧或两侧I-Ⅲ峰间期延长;(4)一侧或两侧波Ⅲ分化不佳、波形不整、消失;(5)波Ⅲ潜伏期耳间差≥0.4 ms;(6)I-Ⅲ峰间期耳间差≥0.4 ms。
3.听觉传导通路桥脑段受损的依据:(1)一侧或两侧波V消失;(2)一侧或两侧波V潜伏期延长;(3)一侧或两侧Ⅲ-V或I-V峰间期延长;(4)一侧或两侧波V分化不佳、波形不整、消失;(5)一侧或两侧Ⅲ-V/I-Ⅲ≥1;(6)一侧或两侧V/I振幅比≤0.5;(7)一侧波V振幅较对侧降低≥50%;(8)波V潜伏期耳间差≥0.4 ms;(9)Ⅲ-V或I-V峰间期耳间差≥0.4 ms。
4.听阈测试异常标准:(1)一侧或两侧听阈≥26 dB[3];(2)一侧听阈较对侧提高≥20 dB。
5.特殊情况的自动鉴别和提示:(1)一侧波I、波Ⅲ、波V均消失时,系统自动提示:“各波消失一般为听路外周损伤,请结合临床”。(2)当左侧波I、Ⅲ、V均超出正常参考值,且峰间期I-Ⅲ、Ⅲ-V、I-V耳间差均<0.3,Ⅲ-V/I-Ⅲ<1,两侧波V振幅比,左侧振幅降低不超过50%,V/I振幅比正常,则提示波I延长,波Ⅲ、V顺延,一般为听路外周损伤,请结合临床。(3)当一侧或两侧波I、波Ⅲ、波V单个消失或均消失时,系统不提示,显示耳间差≥0.4 ms。(4)当一侧波I潜伏期较对侧延长(潜伏期>正常值,潜伏期耳间差≥0.3),对侧各潜伏期正常时,对可能导致的正常侧I-Ⅲ峰间期大于对侧的峰间期(峰间期耳间差≥0.4 ms),系统提示:“对侧波I延长致中枢段I-Ⅲ≥0.4 ms(峰间期差伪像)”。(5)当一侧波I潜伏期较对侧延长(潜伏期>正常值,潜伏期耳间差≥0.3),对侧各潜伏期正常时,对可能导致的正常侧峰间期I-V大于对侧的峰间期(峰间期耳间差≥0.4 ms),系统提示:“对侧波I延长致I-V≥0.4 ms(峰间期差伪像)”。(6)当一侧波Ⅲ潜伏期较对侧延长(潜伏期>正常值,潜伏期耳间差≥0.3),对侧各潜伏期正常时,对可能导致正常侧峰间期Ⅲ-V大于对侧的峰间期(峰间期耳间差≥0.4 ms),系统提示:“对侧波Ⅲ延长致Ⅲ-V≥0.4 ms(峰间期差伪像)”。(7)当一侧波I潜伏期延长(潜伏期>正常值),波Ⅲ,波V均正常,对可能出现导致的Ⅲ-V/I-Ⅲ峰间期比≥1,系统提示:“波I延长致Ⅲ-V/I-Ⅲ≥1(伪像)”。(8)各波潜伏期耳间差、峰间期耳间差≥0.3 ms时,系统提示,但是不做为异常处理。(9)波I或波Ⅲ或波V消失,在波形选择某波消失的同时,还应在相应波潜伏期的单元格里录入“0”,在相应波振幅的单元格里录入“0”。否则,纠错功能会提示错误所在。(10)当左侧波Ⅳ波V融合,右侧波Ⅳ波V分化好,右侧波V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波V潜伏期耳间差≥0.4 ms,或峰间期耳间差Ⅲ-V≥0.4 ms,或I-V≥0.4 ms,系统提示:左(右)侧波Ⅳ-V融合致波V潜伏期耳间差≥0.4 ms(伪象)。
6.电生理诊断结论:根据上述BAEP现象,系统自动判别生成诊断结论 (1)左(右或两侧)听觉传导通路周围段正常或受损;(2)左(右或两侧)耳蜗段正常或受损;(3)左(右或两侧)桥脑段正常或受损;(4)左(右或两侧)听阈正常或升高;一侧听阈较对侧提高≥20 dB。
五、纠错功能
当原始数据录入错误时,例如:波V的潜伏期数值≤波Ⅲ或波Ⅲ的数值≤波I时;波V潜伏期=0,而波V振幅>0等现象时,系统会给予提示:潜伏期(振幅、波形等)录入错误,请检查。
六、运行环境
Excel 2007 以上版本或WPS 2013以上版本。
七、体会
1.设计初衷:设计并编辑本系统,主要是因为手工计算太慢,有时还漏项,一次BAEP检查大约需要10~20 min,但是手工计算的报告单,要用10~15 min,笔者利用Excel表格函数及公式,编辑本系统并应用于临床,发报告的时间由10~15 min,缩短为不到2 min:录入患者信息、10个原始数据后结论当即形成,打印报告单即可。
2.其特点和优势为:(1)将诊断标准及正常参考值融入报告单,本系统报告单看上去就像一份普通的Excel表格式报告单;(2)手工录入10个原始数据,自动分析生成22个数据;对数据经过多元比对分析,自动判断提示受损部位;(3)标准统一、科学准确、不遗漏项目;(4)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强度;(5)为今后仪器设备增加全智能化报告单功能,抛砖引玉、添砖加瓦。
3.375例正常受试者中的成年人潜伏期、峰间期直线方程回归结果和杨友松等[4]观察的
结果相近,儿童结果和宁书尧等[5]观察的结果相近。与仪器品牌、记录参数有关。
4.系统有一项重要功能,即自动识别一些“伪象”,避免了因疏忽而出现错误诊断。
5.系统还编辑了数据录入的纠错功能,避免了因疏忽而出现错误结果。
6.系统的正常参考值,可以根据不同品牌的仪器、不同地区人群、不同记录参数进行置换。
附报告单式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