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电图看图基本知识
2019-03-30郴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李沁晏
郴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李沁晏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神经学组的建议,小儿脑电图的诊断分为正常、正常范围、界线性(borderline)和异常。其中正常范围和正常脑电图的临床意义—致;界线性脑电图对临床没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异常脑电图不再区分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但需在结论中注明异常表现,如“背景δ为主,弥漫性慢波”、“左侧前头部局限性慢波”、“双侧对称同步3 Hz棘慢波节律暴发伴失神发作”、“右侧Rolandic区棘慢波发放,睡眠期明显增多”等,这样更有助于临床诊断。
小儿(不包括新生儿)脑电图符合下列各项表现时为正常脑电图:
1.背景活动的频率、波幅、节律性、调节性和分布符合相应的年龄范围。
2.左、右半球相应部位基本对称,波幅差不超过50%,婴幼儿期颞区可有轻度不对称。
3.在其年龄段应该出现的生理性波形如期出现(如睡眠纺锤、顶尖波等),在其年龄段应该消失的不成熟波形如期消失(如δ刷、枕区插入性慢波等)。
4.可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图形(如思睡期阵发性慢活动、颞区轻度不对称等)。
5.过度换气没有明显的慢波提前出现和(或)延迟消失。
6.生理性睡眠波顺序出现,睡眠周期正常。
7.各种状态下没有异常阵发性放电。
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多数为正常变异,和正常小儿脑电图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在正常小儿脑电图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时为正常范围脑电图:
1.脑波频率范围轻度增宽,调节、调幅欠佳(仅指年长儿)。
2.过度换气时有轻度慢波提前出现和(或)延迟消失。
3.出现少量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
界线性小儿脑电图可为正常变异,也可见于轻度脑功能障碍小儿,临床不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在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时为界线性脑电图:
1.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慢波轻度增多,调节调幅不良(仅指年长儿)。
2.出现少量不典型棘波、尖波,或出现较多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
小儿脑电图出现下文情况的波形属于明确的异常,在脑电图报告的结论中应特别注明。
一、脑电图图形一般知识
单数为左,双数为右,F代表额区,FP代表额极,C为中央区,P为顶区,O为枕区,T为颞区,Z代表中线区,Fz/Gz/Pz代表额、中央、顶中线区。
1.频率
频率的测量是从每—个脑波的波谷至下—个波谷或从波峰至下一个波峰,当一个脑波的前后起点不在—个水平线上时,如下降支的垂直高度不及上升支垂直高度的二分之一,则作为一个波测量,否则算作两个波(图1)。波幅的分级见表1。
图1 脑波频率和波幅的测量
2.快波与慢波的概念
临床脑电图分析的脑波频率范围在0.1~100 Hz,主要集中于0.3~70 Hz,除深昏迷或接近临终状态外,超低频率的成分在临床很少有意义,国际上统一用希腊字母命名,将脑波频率分为α、β、δ、θ四个主要频带(frequency band),其中α和β频带又称快波频段,δ和θ频带又称慢波频段。每一频带的范围见表2,各波图形见图2、3、4。
图2 电发育 ——9岁,正常清醒期α节律
图3 脑电发育 ——新生儿,9天,清醒期混合波图形
图4 脑电发育 ——足月新生儿,9天,睡眠交替图形
二、脑电波形与临床对应关系
(一)慢波
慢波是最常见的脑电图异常,包括:1.背景节律不对称;2.不同步:全面性不同步的慢波、双侧同步慢节律、局灶性慢波;3.特殊模式:背景活动变慢 、周期性、昏迷。见图5、6、7。
表1 脑波波幅的分级(μV)
表2 脑波频率的分类
图5 正常——11岁,抽动症,清醒期
图6 慢波——11岁,癫癎,清醒期
图7 脑炎,9岁,清醒期弥漫性慢波
1.正常与异常睡眠波比较,见图8、9。
图8 9岁正常睡眠纺锤波
图9 9岁脑炎患儿,慢波为主,睡眠纺锤部分缺失
2.背景活动慢或广泛性弥漫性慢波常提示:
(1)颅内感染; (2)癫癎发作后脑功能损伤:如:儿童失神癫癎;(3)在很多广泛性脑病中均可见。如:代谢、中毒、感染、急性外伤后。
仅有间断性颞叶节律性慢波(δ波)活动:强烈提示颞叶癫癎。有利于癫癎的定侧,77%与棘波相关。
广泛性慢波代表的临床意义:广泛性的灰质病变,包括双侧皮层和深部灰质结构,白质相对完整。不一定与颅高压、间脑损害,皮层下病灶有关,虽然也常认为相关。
3.局灶性慢波与低电压,见图10、11。
图10 6岁患儿,清醒期,左侧颜面血管瘤,左侧低电压,右侧慢波
图11 5岁患儿,病毒性脑炎,清醒期,弥漫性慢波伴低电压
(1)正常脑可以有20%的不对称,通常波幅右>左。后头部背景节律右>左50%,或左>右35%~50% 有临床意义,一般慢的一侧为异常。
(2)慢波活动位于一侧,不对称性出现,波幅或频率局灶显著增高,双侧>35%有临床意义,波幅异常的原因有:脑结构异常、癫癎发作后缺失、颅骨缺损等。见图12、13。
图12 5岁患儿,右侧脑萎缩,右侧慢波
图13 10岁癫癎患儿,发作后慢波
局灶不规则(或多形性)慢波活动经常影响背景活动,异常的程度取决于对背景的损害程度,在急性损伤时,比CT改变还早,如刚发作后的癫癎所致的脑水肿。慢波经常与慢性损伤有关,损伤的中心波幅较低,而旁边则较高。局灶损害可能有双侧改变,如下丘脑或中部脑病变。
与局灶不规则慢波活动相关的其他脑电图异常及临床意义:广泛的θ慢波提示中毒(含中毒性脑病),脑炎,白质损伤(含HIE、中枢性脱髓鞘),代谢性疾病,广泛的严重异常,或药物过量( 药物中毒);双侧同步的慢波,如脑疝、代谢性疾病;一侧慢波,如:脑肿瘤,脑中风,脑挫裂伤,硬膜下积液,癫癎发作后状态,偏头痛TIA,代谢性脑病。见图14、15、16、17。
图14 急性脑梗,脑梗区低电压,周围区域慢波
图15 6岁患儿,免疫性脑炎,局灶及一侧性慢波
图16 免疫性脑炎,局灶及一侧性慢波
图17 患儿,4岁,Rasmusses脑炎,左侧脑萎缩
(二)快波异常
正常情况下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剂会引起EEG的快波增多,清醒安静及浅睡期显著.见图18。(1)快波活动异常增强,见于先天性脑发育不良,见图19。(2)快波活动异常衰减,见于异常因素影响,如脑脓肿、脑卒中、动静脉畸形、脑肿瘤等。(3)药物性快波反应减少或消失,静脉注射地西泮或氯硝西泮后一侧或局灶不出现快波活动,见图20。
图18 9岁,癫癎,正常药物性快波
图19 7岁,左顶颞低波幅快波,左顶区巨脑回
图20 9岁,癫癎,一侧性药物性快波
三、癎样放电
癎样放电:指尖、尖慢、(多)棘、棘慢波、爆发-抑制、高(度)峰失律等异常波形及突出于背景的节律性放电等。见图21-37。
1.棘波,最具特征性,来自原发癫癎灶或其附近区域,可见于各型癫癎。
2.尖波为常见的癎样波,可以是病灶在皮质深部或皮质下棘波灶远距离传播,可见于各型癫癎发作间期脑电图中。
3.棘-慢复合波在额区最明显,亦可散发或局限性出现。典型3 Hz棘-慢复合节律,多见于失神发作(旧称小发作),而1~2.5 Hz棘-慢复合波最多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
4.尖-慢复合波,多见于颞叶癫癎,弥漫性尖-慢节律见于顽固性大发作和失神性小发作,提示脑组织深部存在较广泛的癫癎病灶。
5.多棘-慢复合波,常预示有痉挛发作、肌阵挛或肌阵挛-失张力发作,是肌阵挛性癫癎最具特征的波形之一。
6.多棘波,多见于肌阵挛性癫癎,是多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
7.阵发性或爆发性活动,亦称发作性节律波,成分为δ节律、θ节律、α节律和β节律,多呈高波幅发放,多源于中央脑系统病灶发出,但诊断价值不如上述放电波形。
8.高度节律失调为在时间和部位上杂乱地、毫无规律地出现的一种独特图型。见于3个月至5岁婴幼儿,以3~8个月最常见。最多见于婴幼儿癫癎性脑病,如婴儿痉挛、早期肌阵挛性脑病、大田原综合症,预示患儿存在严重的脑损伤。
图21 9岁BECT患儿,清醒期放电——棘波、棘慢波,右中央颞区
图22 9岁BECT患儿,睡眠期放电——右中央颞区
图23 清醒期放电,左前颞区尖波
图24 7天患儿,颅顶区正相尖波
图25 尖慢波——一侧性广泛性放电(右侧半球)
图26 广泛性放电——棘慢波爆发,全面失神发作
图27 10岁患儿,双侧Rolandic放电——NREM期放电指数80%
图28 广泛性放电——多棘慢波(肌阵挛发作)
图29 多灶放电——2个或以上部位放电
图30 高度失律——无节律,多灶
图31 发作:广泛性放电——肌阵挛发作
图32 3个月患儿,周期样爆发-抑制,大田原综合征
图33 5个月患儿,高度失律伴爆发-抑制
图34 广泛性放电——多棘慢波(睁眼IPS诱发反射性肌阵挛发作)
图35 9月患儿发作:广泛性放电——成串痉挛发作
图36 特殊形式的放电(慢波或快波)3岁患儿,痉挛发作——广泛性慢波复合低波幅快波HFO伴电压下降
图37 9个月患儿,睡眠期放电,EPC——右上肢抖动
周期性的全面性癫癎样放电提示双侧严重脑损伤,尤其是缺氧,CJD(克雅氏病), 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在长时间的非惊厥癫癎持续状态中,可能有周期性的全面性癫癎样放电(提示脑损害严重)。常在损伤后1~4 d出现,5~10 d消失.见于伴神经系统缺失症状的急性脑损害,如40%的患儿是脑梗死,80%伴有意识障碍。见图38-41。
图38 2岁患儿,急性期,脑积水引起一侧性周期性放电(三相波)
图39 4月患儿,左右半球独立一侧性放电(左右半球分离)
图40 3个月患儿,惊厥持续状态,左右游走
图41 3个月患儿,惊厥持续状态,左右游走(与图40为同一患儿)
总结慢波的意义:
1.有多种病理意义,但却是非特异的发现。
2.后头部的慢波,可能与年龄脑电发育性有关,或偏头痛。
3.轻度的全面性θ波,可能是药物作用或困倦。
4.持续的不规则慢波及周期性复合波,提示结构异常;发作后缺失,TIA或少见的代谢性原因 。
总结癎样放电的意义:
1.脑电图异常的表现很多,如正常节律减少,慢波增多,左右不对称,图形杂慢,低电压等等,都称为异常。
这些并不是癫癎的特点,但如有“癎样放电”则诊断意义较大,强烈提示癫癎。
2.各类癫癎的脑电图都具有相对的特征性。如脑电图显示为高度失律者多为儿童癫癎性脑病,显示为3 Hz棘-慢综合波者多为小发作,显示为间歇期棘波者多为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即颞叶癫癎)等。局灶性癫癎波80%以上为局部性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
在诊断癫癎时, 脑电图异常不一定都是癫癎。同样,脑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癫癎,需要与临床密切结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