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湖农村特色产业园的乡村景观特质性整体规划

2019-03-30苗文慧黄脘容王鹏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特质园区景观

苗文慧,黄脘容,王鹏飞

(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景观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农业景观特质是乡村景观建设中比较欠缺的内容,千村一面的乡村农业景观现状,不仅抹去了原有的乡村风貌,还在后期格式化的开发下丧失特色。近年来乡村建设的大力推进,也造成了部分乡村景观破坏,一方面分裂了原有的乡村景观风貌,另一方面在谋求新功能的同时抹去了过去的必要功能,在乡村建设中运用整体性的规划手段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的乡村景观设计不能再用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哲学来规划建设,也需要告别设计师格式化之下的模式景观[1]。目前乡村景观的营造中,人与景观之间缺乏体验感知和情感交互,注重对景观特质的研究与运用可以改善这些现象。

1 乡村景观特质的概述

1.1 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特质的内涵

乡村是相对于城市所提出的概念,乡村景观也是相对于城市景观所提出来的。由于城市和乡村生产劳动方式的差异,造就了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最早提出乡村景观内涵是在1974年,由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博尔恩在《德国乡村景观的发展》的报告中:依据乡村聚落的形式来划分出乡村景观发展的各个阶段,主要侧重研究乡村景观的经济结构。20世纪60年代随着乡村环境的变化,地理学家们也纷纷加入了乡村景观的研究当中,提出了土地利用和农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索尔认为乡村景观的范畴是包含人文、社会和经济现象的地域单元内的总体现象。近些年来,学者们对于乡村景观的研究渐渐地看重社会变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把乡村社会的影响因素作为乡村景观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来研究。在生态保护的全球背景之下,乡村的生态功能渐被重视,生态景观的营造将是未来乡村景观的趋势[2]。目前乡村景观的内涵不仅只停留于最原始的自然经济功能,它已被赋予新的综合性内容,还在不断更新发展。

独特的景观是不可替代的,景观特质性正是对独特景观的描述,它是集物质、文化和地方特性的特质综合体。乡村景观特质是一种特征的叠加状态,其中包含着乡村景观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它所表现的人地关系是具有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内涵的景观系统[3]。乡村景观特质是指乡村景观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品质,是某种乡村景观中比较凸显的特征,是别于其他类型的乡村景观或其他景观的标志性特质。这种特质是不能移动和替代的,它是景观特质资源的突出体现,也是一定历史和文化的积淀[3]。

1.2 乡村景观的整体性原理和景观特质的可行性

芦原信义曾经解释过关于传统建筑中城市景观的空间内涵:“局部个体是经过洗练的,整体是由背后隐藏的各种机制随机安排布局的,局部的规划会使得整体分裂变得缺乏整体性”[4]。同样,在乡村景观当中,缺乏对乡村景观整体性的考究势必导致景观的分裂,扰乱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特质随之被弱化。每个区域以及区域的周边地区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乡村景观特质的整体性不能局限于各个局部组合成的整体,应该超越各个局部叠加的整体总和,发挥出整体性的优势。但是整体性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相同的而事实上是相通的,各部分之间既存在着无序的多样性又具备有序的协调性[4]。把握好整体性的原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组成景观区域内的各个要素与单元结构,了解这些要素与单元的特性和内容,然后去研究各个要素与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找出相应的内容联系。最后整体把控,但是如果一种元素或单元发生改变将会导致整体景观的不同。

景观的特质性运用于乡村景观当中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既“三生”功能的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在生产中,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注入乡村文化的元素,提高农业生产的特色性。在生活中,注重保留乡村生活长期形成的农耕文化,将这种在时间长河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活力保存住,结合景观的特质性来赋予更长久的生命活力。在生态上,景观特质性的研究离不开对于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生态格局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遵循可持续的原则去研究符合当今全球生态发展的趋势。

2 乡村景观特质设计的实践探索

2.1 园区原有景观环境概况

通过现场勘察和实地调研,园区所处区域地形起伏较小,动植物种类众多,植被状况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生态有待修复。园区北部接S338省道,交通便利,内部道路由尚未铺设好的土路和田间的小路交织组成。农田用地在该区域中比重较大,以水稻和油菜花种植为主,土壤较肥沃,有利于农田景观的营造。其次,也有部分林地资源,种有桂花、百日红、广玉兰、香樟、银杏、石楠等一些乡土树种和引进苗木。这些苗木长势良好,为区域内的生态资源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园区的景观特质设计提供了方向。此外,除了大部分用来种植水稻的稻塘,还有部分水塘,虽然水量丰富,但是有些水质较差,需要在以后的规划发展中采取一定的净化措施才能更好地利用。

2.2 园区现有结构的整合

根据园区使用对象的构成将原有结构进行整合,通过对使用对象的分析确定了景观特质的方向,再根据方向将园区进行分区,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使用对象构成确定景观特质方向的分析表

2.3 园区景观结构的建立原则

2.3.1 延续当地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

保留当地本土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选择水稻,经济作物主要选择果木、花木和苗木。根据主要种植作物来确定整个分区的定位,并增加相应的景观造景和游赏方式。

2.3.2 延续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精髓,地方文化依托于本土长期生产生活的要素总和[5]。景观特质性可以被赋予记忆叙事的功能,延续历史文脉能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将园区内的地方文化进行提取,构架出景观空间与文化空间相结合的重合空间结构[6]。园区内有安壁城古遗址,可以很好的利用设计,纵观历史的同时去感受现代设计的魅力。

2.3.3 体验感知和情感交互

景观特质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人们对于景观的体验感和上升了的情感交互,欣赏景观不是一个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或者更多元的过程。通过对象群体的调查,挖掘需求,把需求转化为功能,将情感需求一步一步变为功能的转化过程[7]。乡村景观的特质性应根据不同对象的属性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体验感知和情感交互。

2.3.4 恢复生态和修复景观

现有园区植被生长状态参差不齐,如果全部去除,浪费严重且成本较高,需要在原有植被基础之上进行种植修复。通过三个阶段对园区植被进行改造修复,包括:现阶段、修复阶段和补种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植被改造修复的计划

2.4 规划策略

根据园区设计了景观特质的规划策略如表2所示。

3 园区景观空间结构与特质景观设计

3.1 功能分区定位

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不同划定了园区各自的分区内容范围,是形成园区景观特质的基础。园区内部的分区是吸引人们前来的重要环节之一,运用区别与渗透协调的整体性原理,将园区合理划分区域如图2所示。根据园区的分析,将景观结构布局划定为“一带四环”。一带:是以场地的中心轴线为一条生态带,把场地中各个功能区域都串联在一起。四环内包含如下区域。

表2 乡村景观特质性的规划策略

图2 园区景观的功能分区

3.1.1 温泉度假区

位于园区湖面西南部,占地约1.24 hm2,以独立的仿古小木屋为主要建筑特色。温泉池的形状样式各异、功能多样,有玫瑰浴、薰衣草浴、薄荷浴、迷迭香浴等花瓣温泉,也有药膳浴、名酒池、鱼疗池等。主要与园区中的花海观赏区相呼应,充分考虑人们对景观的交互体验感,在泡温泉的同时享受花香和美景。

3.1.2 民俗文化街区

位于园区湖面的北部和西南部,占地约6.43 hm2。该区与园区的特色相结合,设置菜籽榨油工艺室、鲜花蒸馏工艺室、传统碾米工艺室、食品加工工艺室等。游客可以全程观看和参与加工过程,品尝新鲜无添加无污染的食品。工艺室有两大过程进行体验,分别是原材料的采集和制作过程。从规划地块的景观资源出发,针对园区划分特色设置工艺室的主题内容,考虑人们的景观互动体验与景观特质的感受。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参与农事的收获富足感,也可以对产品工艺的深加工有所了解。

3.1.3 电商物流产业园区

位于园区的北部,占地约4.75 hm2。该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可以为整个园区中所有的企业提供一个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学习交流的综合性平台,为企业的入驻、办公、运营过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是促进企业之间相互结合、协同发展的一种全新的专业市场模式。整个区域规划设计有电商办公区、物流仓储区、产品体验区、电商孵化区、综合服务区和配套生活区。结合所处地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带动整个园区的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3.1.4 美丽乡村社区

改造前,园区涉及到的住宅用地有黄楼坊、黄夹道、花庄、宋小塆、西阮岗五个区域。改造后,将黄楼坊、黄夹道、花庄、西阮岗这四个区域整合在一起,保留宋小塆,在园区的北部以及宋小塆区域建设美丽乡村社区,占地大约9.36 hm2,住宅区的中心规划设计有幼儿园、小学、医院等相应的社区配套设施,自然环境优美,距离天桥镇近,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3.1.5 水产养殖垂钓区

位于园区湖面的东南方向,占地约0.75 hm2,游客在欣赏湖面景色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垂钓收获的乐趣。该区域选择的鱼类品种丰富,为保证鱼类品种质量,鱼池采用自动化循环系统,人工合理配比饲料,天然绿色无毒无污染。

3.1.6 有机水稻种植区

位于园区的中部,占地约为33.43 hm2。该区域水稻种植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遵循稳定的农业生长规律。稻田内有丰富多样的3D水稻图案,根据节日庆典主题进行变化,还有木栈道可供种植者和观赏者行走。

3.1.7 鲜果采摘区

位于园区西南部,占地面积大约为8.32 hm2,运用现代造园手法将其设计成为集生态、休闲、示范、科普、文化教育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景观。温室大棚的建设大大延长或者提前了鲜果的采摘时间,主要种植猕猴桃、蓝莓和树莓三种水果。

3.1.8 安壁城古遗址保护区

位于园区的南部,占地约为0.83 hm2,是春秋战国时期留存下来的安壁城古遗址。在保护安壁城古遗址的前提下,两边规划设计了可以供游人游览和活动的小广场,也可以登上安壁城古遗址,站在城墙上一览古遗址周边的风景。让游人体验到游览春秋战国时期古城墙不一样的景观体验,了解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古遗址的历史文化。

3.1.9 花海观赏区

位于鲜果采摘区的南部,占地约为1.90 hm2。该区域有以历史文化展览为主的古城墙遗址景观;有以浪漫花语、生态田园为主的花海景观;有以景观观赏为主的瞭望塔和玻璃桥。在花海景观区中可以形成婚庆创意文化产业链;鲜花加工厂生产出的香料、精油等产品,形成园区的特色产业链,也可以在园区的温泉中使用。

3.1.10 园林苗木栽培区

位于园区的东南部,占地约为10.77 hm2。主要种植桂花、香樟、栾树、紫叶李、红叶石楠等苗木,不仅有美化、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可产生相应的经济林木效益。

3.1.11 寺庙区

位于园区的东部,占地约为1.03 hm2。游客及当地的村民可以在寺庙烧香拜神、祭祀祈福,此外,在寺庙的南侧有舞台可以举行戏迷活动。

3.2 运用景观特质体验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在特定的景观场景当中,天湖农村特色产业园依托规划设计,利用丰富的特质景观营造多样的场所氛围,在园区的景观结构中优化空间设计和绿化种植设计,营造出丰富的游客体验感知和观赏性。乡村景观特质通过体验式的感知景观,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差异性景观感知体验。可以提升园区的重游率,为园区景观注入发展活力,体现生态可持续景观发展的生态目标。传统的乡村景观是现代乡村景观的来源,天湖农村特色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发掘乡村的价值,推动传统型乡村向现代型乡村的转型。对于景观特质性在乡村景观当中的应用可以提升乡村景观的价值,促进乡村资源的合理化,符合可持续生态的发展趋势,为实现城乡平等一体化助推[8]。景观特质性研究也对未来乡村景观规划管理、乡村景观的恢复以及创造新的乡村景观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将成为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借鉴来源,更为未来乡村景观的发展与维护提供良好的基础[8]。

4 园区设计中的不足与建议

4.1 景观感知差异分析不到位

每个生命个体对于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感知体验,对于同一事物更是会产生不同的感知体验。因此在景观的营造当中必须更加关注人们对于景观的感知体验,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原有景观进行调整[9]。虽然在天湖农村特色产业园的景观营造当中考虑了人们对于景观的感知互动体验,也建设了相应的特色景观,注重人们的农业参与体验互动。但是,乡村景观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是需要动态把控的。对于今后园区的景观感知体验的调查研究,不能单靠已经营造了的景观环境和走访调研。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而且考虑到人的感知体验相比较不断变化的景观是具有滞后性的,因此所设定的衡量标准需要不断地视情况而调整。

4.2 园区品牌形象不鲜明

良好的服务形象可以大大提升园区的游览率和重游率,天湖农村特色产业园可以通过园区中的特色景观和人们参与农事体验活动中来展示园区的形象,打造出天湖农村特色产业园的品牌,形成景观特质的一部分。目前的天湖农村特色产业园中并不缺乏品牌内容,园区遍布各色的农事体验活动,尤其是在民俗文化街区和鲜果采摘园区。但是品牌主题不鲜明和品牌价值链不完整,体验内容比较分散和均衡化未形成系统的品牌价值链[10]。应该从园区主题出发把控出最主要的闪光点进行推广,使各个单元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相对完整的品牌价值链。这是天湖农村特色产业园后期运行当中需要关注的方向,把握好更加明确的主题,可以使园区展示出更加美好和亲切的形象。

4.3 地域性建筑缺失

园区的建设要体现地域性与历史文脉的气息,这离不开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整个园区景观特质的完美表达也可以通过构筑物作为载体。每一个乡村村落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民艺、宗教礼仪等,还拥有特定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这些都是地域性建筑设计的依托[11]。建设具有上述特征的建筑才能更好地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脉良好的传承。

4.4 园区植被竖向设计有待强化

植被的竖向设计是规划场地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竖向是相对于横向而言的。园区中的植被竖向设计相对来说不够丰富多样,原有场地有部分林地,园区中阔叶树相对较少,行道树绿化形象不够凸显,树种的季相变化与特色结合不够明显。人们在所处立体竖向空间中的感触是最明显和贴切的,植被的竖向设计对于人们的景观感知来说更为显著。在规划植被竖向设计时要结合绿地用地的选择,充分分析和研究自然地形[12]。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原有地形并结合规划需求进行空间布局,最终要对规划给予补充使其相对完善,这样规划过后的空间设计和绿化植物设计可以营造出丰富的游客体验和观赏性场地。

5 小结

在城乡推进快速发展的当下,乡村景观规划面临巨大的扰动因素。如何协调和建立乡村景观的景观结构和优势功能,拯救在推土机的重压之下逐渐消失的乡村地域景观,在乡村景观中注重景观特质性的设计是很重要的。景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条件变化的作用下景观将会成为一种特殊的遗产。换言之,今天的景观将会成为今后景观自然变化环境过程的历史,景观特质的表达将会成为这种特殊遗产的闪光点。在乡村景观中良好地运用景观特质,不仅提升景观的质量,也会逐渐融和当地景观,成为自然之景。

猜你喜欢

特质园区景观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景观别墅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