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筋小麦农麦126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2019-03-30肖群贾瑞宇宋开业刘义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系谱冬麦区扬麦

肖群,贾瑞宇,宋开业,刘义

(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2)

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小麦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仅次于水稻和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储备粮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是我国第二大小麦产区,也是我国三大优质专用小麦产区之一的优质弱筋小麦主产区[1]。根据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生产、生态实际情况,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大学制定了“优质、高产、广适性、弱筋”的育种目标,经过科学选用杂交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育成了符合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农麦126(国审麦20180008)。现将农麦 12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等介绍如下。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选择

2004年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大学针对育种目标选用春性,中早熟,幼苗半直立,株高90 cm左右,长相清秀,穗长方,大穗大粒,红粒角质小麦品种扬麦16作母本,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宁麦9号[2]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1.2 系统选育

2005年开始对该组合后代进行系谱选育,在产量、抗倒、株型好、综合抗性好、穗粒结构协调等方面进行定向选择,2013—2014年推荐参加长江中下游麦区区域试验,定名为农麦126。农麦126系谱见图1。

图1 农麦126的选育系谱

2 产量表现

农麦126参加2014—2015年度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419.7 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4.5%;2015—2016年度续试,平均667 m2产量413.8 kg,比扬麦20增产6.3%。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667 m2产量439.4 kg,比对照增产4.8%。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农麦126属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98 d,比对照品种扬麦20早熟2 d。幼苗直立,叶片较宽,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8 cm,株型较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较好。旗叶平伸,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667 m2穗数30.4万穗,穗粒数37.1 粒,千粒重41.3 g。

3.2 品质

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于2014、2015年对农麦126测定结果,籽粒容重770、762 g·L-1,蛋白质含量11.65%、12.85%,湿面筋含量21.3%、24.9%,稳定时间2.1、2.6 min。2015年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

3.3 抗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农麦126高感条锈病、叶锈病,中感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

4 栽培要点

4.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农麦126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4.2 合理密植,优化结构

667 m2基本苗应控制在15万~17万为宜,成穗数不低于32万。

4.3 科学肥水运筹,提高群体质量

667 m2产量500 kg以上田块,全生育期需纯氮15 kg左右,P2O510 kg,K2O 6 kg。田间沟系要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4 防治病虫草害

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中后期适时做好赤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等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5 适应性和推广前景

农麦126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淮南地区、安徽淮南地区、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区、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稳定性和适应性是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因素,农麦126主要用于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区大田生产。农麦126具有五大优良特征特性:一是农艺性状特别优良,后期转色熟相极佳;二是穗部性状十分协调,面上生产高产稳产;三是田间抗锈一枝独秀,综合抗性较为理想;四是优质弱筋市场欢迎,极耐迟播减肥增效;五是适宜种植面广量大,推广前景普遍看好。目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系谱冬麦区扬麦
2021-2022年潢川县稻麦轮作区优质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晚播对苏州南部地区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1例家系调查及妊娠期治疗分析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