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专题的“三要点”

2019-03-29周善臣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题片电视新闻

周善臣

摘要:电视新闻专题片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详细、具体、生动、富有深度报道的一种媒体形式。其题材形式多数是采用新近发生、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关键词:电视里的“事、理、情”

引言:

电视新闻专题片中报道的“事”和阐述的“理”及发现的“情”,在一定意义上与电视社教片、电视新闻評论中的“事”、“理”、“情”有着相近之处,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屡见不鲜感到新闻专题像电视社教片一样,交代过程较长,解说词文学色彩描写的也比较浓,新闻特征不太明显。有些新闻专题片像新闻评论,议论太多,叙述事实描写的太少,致使各自的轮廓交代不清,不伦不类。对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谈。

一、概述:表现“事”的不同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事”注重时效性,注重新近发生或者正在进行的受社会关注的事件,接近新闻描述。它可以截取客观事物中的重要内容加以详细报道,也可以抓取客观事物的一面进行专门描述报道。强调以“实”为本,客观地介绍新闻发生的事实,并且要求报道的“事”要详细,要具体完整,事件的真实性与形象性一起并存,既重视介绍事实,还要注重“情节”和“细节”描述。1998年一部《公仆、旗帜、丰碑》电视新闻主题片,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该片就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辽宁省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牺牲在抗洪第一线的历史事件。片中记录了张鸣岐平时的忘我工作情景,又记录了他在抗洪抢险现场的感人事迹。真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充分展现了张鸣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情操,以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形象感染着每个电视观众。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事”是第一位的,也是专题的要点,它不允许有丝毫虚假掺假的成分,也不允许有任何所谓“合理想象”等词句,而电视社教片中的“事”,就不一样了,它不讲究时效性,可以根据观众需求,加以抽象词汇来吸引观众眼球;拍摄中还允许有一定的补拍空间,画面上可以追求完美表现性,即使纪实性的专题,在画面表现上也可以意境营造。所以我们看到的电视专题片在画面、采访者和现场声等都处理的特别美观。

新闻评论中的“事”简洁明了,主要是对一些重大的、具有典型意义由趋向性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看法,表明立场,观点服务一目了然,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和指导性。新闻性是新闻评论最基本的要求。评论性节目的新闻性、时效性和消息类新闻有所不同。消息类新闻的优势在于消息的新、快,要求很强的时新性;评论类节目更侧重于挖掘新思想、新观念,在“新”的前提下讲求时宜性。如2005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摄制的《常回家看看》一档谈话节目,强调较强的社会性和人文性,是新闻评论片中的最好楷模。

二、概述:表现“理”的不同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理”在于事件和材料的选择之中,发掘典型情节和细节,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理”,加深受众的印象和理解。如1996年中广学会新闻专题一等奖《人情猛于虎》。这个专题是个批评性的新闻专题,记者在采访中始终以新闻事实报道者的身份出现心平气和,因事设问,环环相扣。整个专题片都是平实的叙事,以事寓理,通过原生态的生活现状的展示,通过典型事件的丰富殷实报道,敲响了警钟,引发了电视观众的思考,从而完成了“理”的教化作用。

电视社交片的“理”是通过艺术地再现故事中给人以感悟和启示,尤其是运用了大量的画面和文学性较强的解说词来表现出哲理性。电视社交片中的孩子们求学的艰苦环境,秧苗的生长,雨天的泥泞和破烂不堪的校舍,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闻评论中的“理”可以通过解说词,也可以通过出镜记者的评议来表现出来。并且要求记者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表现观点,态度明朗,语言有力地进行现场评论,评论的逻辑性、思辩性、论述性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出评论员的特色。如2013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向大会提交的《关于促进中国电视剧市场健康发展的提案》建言:调整政策支持方式,给予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电视剧行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及电视剧产品的效用;建立严格、长效的行业准入及退出机制,避免资金涌入无序性,使更多资金流入能力较强的经营机构;电视剧从业人员要改变仅仅依靠电视台播放排期的固有模式,引导促进网络播出平台(手机、电脑)的完善和规范,确定制播联动、收益共享的机制,确立规范合理的会员收费制和广告插播制,保证网络平台收益的同时,确保原创知识产权;建立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在相关评选中增加对编剧、原创的奖项设置,并逐步探索设立集体编剧机制,带动创作源头创新;加强协会的调控力度,引导电视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概述:表现“情”的不同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情”是在介绍和报道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中,通过记者取材、编辑等演而不露地传达出来,在节目中起核心作用。如1996年中广学会新闻一等奖《兄弟情》曾由好几家电视台同时拍摄,但反映平平。唯有中央台和山西台联合拍摄的《兄弟情》引起轰动。作者在报道事件中,摒弃了琐碎的过程和场面,将“情”和事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人物的典型表情、语言和动作,理从“情”出地去感染观众。当年山西平陆61个兄弟被救,36后他们回访救命恩人,体出了双方深厚的兄弟情怀,催人泪下的一系列细节叩击着人们的心弦,把过去与现在,怀旧与颂今有机结合起来,使其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情得以宣泻泄。

电视社教片中的“情”可以在解说词中得到尽情的发挥,可以用最容易催化人们情浓意深的文字来煽动“情”,也可以用大段的抒情音乐来诱导“情”,还可以用五彩缤纷的艺术手段服务于“情”。

而新闻评论的情是直抒胸臆,通过陈述观点,表露主题,直言直语表达感情,2002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新闻评论一等奖《穿越时空的崇高》被认为是一侧成功地弘扬主旋律的电视新闻评论。既有理性思维的高度,由充满理想主义的激情,有着鲜明的情理交融风格和特色。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事、理、情”与电视社教片及新闻评论的“事、理、情”还有许多不同的细微处,这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认真探索、总结经验,细细领会。

参考文献

[1]张庆新 谈电视专题片中情感的应用 山东视听 2002(09)

[2]赵慧 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成功率 山东视听 2004(06)

(作者单位:海阳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专题片电视新闻
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探究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专题片的宣传优化策略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一年内的第三部反腐专题片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央视播出
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央视播出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