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杲无音信”说起

2019-03-29邴远娥余金香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文会意字本义

邴远娥 余金香

一次听课中,我发现一名学生将“杳无音信”中的“杳”写成了“杲”。讲课教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他没做过多指导,只是强调“杳”不能把上、下部分写反,然后让全班学生把这个词在草稿纸上写一遍。我有意观察了身边的几名学生,发现还是有几个人写错。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弄清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杳”与“杲”的区别究竟在哪儿?

“杳”,会意字,甲骨文写作“”小篆写作“”,上为“木”,下为“日”。甲骨文的“杳”字,以太阳落到树木的根部表示天色已经昏黑,树木正在夜色中逐渐消失,本义是“沉落、消失、看不见踪影”。《西游记》中的“师兄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和《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不知事体如何”等,用的都是本义。后来,这个字引申出“看不到尽头”(如汉代女诗人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幽暗”(如《楚辞·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所居”,“杳”形容幽暗、深邃的意思,极言猨狖所居处的阴晦)之义。

“杲”,会意字,甲骨文写作“”,小篆写作“”,上为“日”,下为“木”。“日”在“木”的正上方是一天中太阳最耀眼的时候,所以《说文解字》中说“杲,明也”,其本义指“明亮”。《诗经·卫风·伯兮》中的“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和曹植《橘赋》中的“禀太阳之烈气,嘉杲月之休光”等,用的都是本义。

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往往采用太阳、月亮作为参照物来估算时间。从“杳”与“杲”的字源中可以看到:两个字都是以太阳在空中的位置变化来记录时间变化的;两个字的形与义都有紧密联系;两个字有相同的构件,但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这种类型的会意字,构件与现实中的某些事物具有对应关系,而这种关系对字义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教师知道了这种关系,引导学生识记就会变得简单。比如:区别“杳”和“杲”时,教师可以采用画简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树与太阳的位置,进而推断出字义。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形,还能理解其义。

学完两个字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与此类似的字,如“景”“晾”、“陪”“部”、“杏”“呆”、“垠”“垦”等,让学生根据构件猜猜这些汉字与什么有关,可能是怎样的关系。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会生发出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和探究欲望。有了學习欲望,学习效果就会成倍增加。

教师还可以由“日”引发开去,引导学生观察“旦、朝、暮、昏、明、星、夕、旬、恒、昧、昶、恒”等字,发现表示时间的词语大多与日、月有关。明白了这类字的造字规律之后,他们就有可能结合生活实际,准确区别这些字的意思,如“昏”表示太阳已经落到地平线底下,“暮”表示太阳西沉到荒野草丛之中等。再进一步,他们甚至可能根据每个字的字形特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这些字。如:“朝”表示太阳刚刚升起,月亮还留在西方地平线上尚未隐没;“旦”表示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两个字虽然都指早晨,但“朝”比“旦”表示的时间稍早。这样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喜欢。

纠正错别字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究其原因,虽然与汉字字形复杂、数量多有关,但识字教学方式方法孤立、粗浅,少了一些勾连和文化味道,恐怕也难辞其咎。如果语文教师多掌握一些造字知识,教学中能由一个字引申开去,找到关联,找到变化,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让学生学一知十,发现汉字的音韵之美、形体之美、意蕴之美,识字教学将不再艰难。

(邴远娥,宜昌市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余金香,宜昌市兴山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内文会意字本义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重要更正
罗非鱼皮多肽的制备及其对烫伤修复的应用(内文第 88 ~ 95 页)图版
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gE、TK全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内文第133~144页)图版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