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读类学体系建构与教学实践
2019-03-29杨敏
杨敏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革除陈弊,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关键,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为他们提供语文实践的资源、环境和机会。正是基于语文实践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理念,群读类学与传统阅读、单篇阅读相比较,优势才更为明显。优势表现在:群读类学的资源更加丰富并且具有内在联系,阅读环境更加生活化,阅读机会更具有多样性、选择性,阅读方式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阅读效果更具开放性。
一、群读类学的体系建构
为了让阅读本身成为学习,让学习本身成为体验,让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让学生的学更有操作性,我们通过大量实践研究,构建出群读类学教学体系。
一是目标体系。目标体系由“多、类、学”三个关键词构成。“多”指多读,独立地读,立体地读,多样地读;“类”指一组一得,一课一得;“学”包括学发现,学速读,学思辨,学举三反一。
二是内容体系。内容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三个条件:首先,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其次,文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互补性;最后,学习方式有可选择性,学习结果能多元呈现。
三是教法体系。教法体系的构建以“一课一得”为核心,包括四个环节。(1)预学:重温经典,整理复习。具体包括提供话题、明确预学内容与方法、预习新知、链接知识四个方面。(2)启学:情景铺设,反馈预学。具体包括情趣导入、集体交流、群读建构三个方面。(3)研学:诱思探究,求同存异。具体包括自学批注、确定研学文章,诱思探究、以点带面,互学研讨、搭建平台三个方面。(4)悟学:梳理内化,揭示主题。具体包括梳理、归纳、提炼主旨三个方面。
四是学法体系。学法体系既与教法同步,相辅相成,又与学情同步,共生共长。具体表现为“三化”:一是学习流程具体化,教学中通过识方法、用方法、习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能力;二是阅读方式生活化,教学中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进行真实的、实用的、类生活化的阅读;三是实践运用实用化,教学中不讲概念讲运用,引导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体会、归纳、明晰学习方法。
五是评价体系。细化、量化、全面化是评价体系的构建标准。具体而言,“评价要素”与“评价标准”细化学习应达成的目标,帮助教师量化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价内容”提供不同于文本的新鲜材料,帮助教师测评学生的学习程度;“评价方法”搭建平台、设计活动,帮助教师逐步落实学生的测评工作。
二、群讀类学的实施策略
群读类学的教学,强调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群读文本和不同阶段的学生,科学地采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群读类学教学的优势,进行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1.寻找关联,巧选群文
群读类学的教学,确定群读文本主题并恰当选择一组文章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文章要素、作者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执教主题为“古诗中的逗趣儿童”之前,教师将教学中心目标预设为了解诗中儿童的生活,体会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然后选择了《小儿垂钓》《牧童》《池上》三首古诗。三首诗体现了以下特点:主题一致;作者和写作时间体现出不同时间、不同文化的特点;表现手法上,有写景,有叙事,还有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这组文章能让学生感受到儿童的聪明、机警、天真活泼,了解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儿童性格的作用,达成课前预设的目标。
2.整合目标,生活阅读
阅读量的增加,决定了群读类学的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单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为目标,而应在整合传统单篇文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群文的目标,使群文教学的作用充分显现出来。
如:以“古诗中的逗趣儿童”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可以将教学目标整合为核心目标和一般目标。核心目标是了解诗中儿童的生活,体会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一般目标有:(1)熟读本组古诗,借助想象感受儿童的逗趣之处。(2)借助学习清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整合的教学目标没有对字词等目标做具体要求,对内容、方法、价值观目标也只做了“保底”性表述,目的在于通过目标整合消除师生的畏难情绪,还原生活化阅读的情境,营造原生态的阅读氛围。
3.求同阅读,感悟主题
与单篇阅读相比,群读类学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文章形式与主题单一的局限,能让学生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地进行拓展性阅读,以丰富对主题的认识。充分用好这种优势不仅能掌握群读类学的阅读方法,还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使认识与方法形成序列。
还是以“古诗中的逗趣儿童”为例。教学这组文章时,教师做了如下设计:(1)遵循古诗教学的基本规律,组织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2)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根据群读内容的特点,从写作对象入手,指导学生采用抓关键词的方式解读古诗大意,为品读人物性格特点做铺垫。这里特别强调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主要是考虑到三首古诗的人物行为显而易见。(3)以《小儿垂钓》为抓手,带领学生品读古诗意境,初步感知诗人对人物动作、神态的精心描写,并通过实践,总结归纳本节课品的方法、要求、目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打基础,做示范。(4)自主学习,读写结合,通过寻找关键词句,体会儿童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内化学习既能让学生感受儿童天真无邪的性格,又能让他们深入体会诗人描写人物的方法,即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4.求异品析,升华中心
所谓求异品析就是利用群文的同和异,从面和点上完成对群文的品读和赏析,用点上的异深化、丰富面上的同;在面上同的基础上去发现点上的异,进而更深入地认识群文的主题,更全面地掌握群文的表现手法。
教学群文“英雄”时,教师在求同阅读,让学生认识了英雄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的重点句段,重点分析英雄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三组英雄人物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情况,以及做出英雄行为的动机、目的等都不同,进而通过全班互动交流,发现不同的核心是动机的不同,即“为谁英雄”的不同。发现这一点后,学生对英雄的认识就更深入了一层:真正的英雄行为都是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自然会分辨应该崇拜谁,进而形成正确的英雄观。
5.联系群文,自主写作
群读时,学生因为对某类主题文章有共鸣,产生了不吐不快的冲动,或者因为对某种写作方法有较深入的认识,产生了仿写的念头。教师抓住这样的时机引导学生练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雄”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激发学生:了解了英雄的事迹,学习了英雄的品质后,你对英雄一定有了深入认识吧!快速阅读“颁奖词三则”,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的感受。由于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加之对“英雄不同”的争论引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所以他们思如泉涌,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了优秀的习作。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卫星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