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文化课程 奠基核心素养

2019-03-29谷立民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职教学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一直是教学的难题,应根据职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用“洗课”“创课”“融课”“网课”等方法,转型重构,设计开心、开源、开拓和开放的文化课课程,并就课程设计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学;文化课程;专业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4-0007-03

【作者简介】谷立民,青岛电子学校(山东青岛,266071)教师,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方案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说明“文化基础”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重新认识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改变单一的“工具论”,转型重构,进行文化课的专业化设计,已势在必行。

一、前提:聚焦发展需求,充分认识推进中职学校文化课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一)基于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職教专家姜大源提出:“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是中国基本国策之必然选择。”中职教育“基础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文化课。

(二)基于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中职学生多数是未成年人,他们需要着力培养认知与学习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文化课是培养学生生活态度、思想品德、文化底蕴、思维能力等的最佳阵地。

(三)文化课课程设计要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文化课教学设计要能够配合、辅助学生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优质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

中职文化课必须“转型”,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知识型教学向以辅助生活和职业发展为主的应用型教学转变;中职文化课必须“重构”,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的职业发展与终身发展。

二、方向:聚焦有效课堂,科学构建能够提升中职生核心素养的文化课程

在有限的课时里,既要引发兴趣,又要提升核心素养,还要服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课的教学设计真要动一番脑筋。聚焦有效课堂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目标进行努力:

(一)开心的课。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和未来职业需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甚至能够让学生感到快乐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十分必要。实践证明,让学生动起来、亮起来的专题活动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动起来”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组织或主持,“亮起来”就是让学生有舞台展示自己并感受到成就感。例如,语文课可以给学生开“百家讲坛”,学生自选专题轮流进行课前5分钟主持;数学课可以确定“数学知识小先生”,让学生轮流讲解基础概念;英语课可以设计“每日一语”,每天由一名学生讲解一句日常用语;德育课可以设置“每日说法”栏目,由学生搜集讲解身边的案例;计算机基础课可以设置“身边的科技”,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技发展成果……此类课程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进行把关指导,让学生在台上有成功的体验。

(二)开源的课。中职文化课要由知识传授型向生活和职业应用型转变,现有的教材内容远远不够。教师应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大胆“创课”,进行“开源”设计。例如,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可以设计“搜商”课程,提高学生运用大数据的意识和能力;根据创新创业的需求,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路演”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职业规划”的教师可以结合地方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企业文化面面观”课程,等等。

以所教科目为基础,教师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研究学生所需,开创性地设计包含新鲜内容的文化课。这虽然费心费力,但学生受益匪浅,需要教师们有开阔的视野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开拓的课。文化课程从长远来看,以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从近期来看,要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就业意向的中职教育是中职生过渡为社会人的“最后一公里”,因此,该阶段文化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其当前所需和可持续发展。文化课教师可以向专业课教师咨询,量身定制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结合动漫专业需求开设“创意设计与写作”,既创新了语文课,又能服务专业发展;结合社会要求,开设“时代精神”等选修课,既是思想政治课的延伸,又培养了学生受益终身的精神品质。生活世界和未来职业的外延都是中职文化课可以拓展涉及的范围。在教育教学形式上也应是开拓性的,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深入企业和社区,考察需求,实践学习;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泛在学习,跨越时空。

(四)开放的课。文化课可以打开校门开展教学,邀请优秀毕业生、家长、社区参与;也可以采取双师方式,一门课由多名教师分板块进行教学。例如语文课在进行口语交际关于“访谈”内容的教学时,邀请毕业生回校,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由学生主持活动,互动提问,学生既练习了语言交际,又接受了最直观的榜样教育。有的学校还成立了“家长讲师团”,家长进课堂讲自己的专业,令学生印象深刻。实践证明,开放课堂最大的效果就是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示范和启发意义。

三、方法:聚焦学科融合,解放思想创新中职文化课程的设计方法

显然,目前的文化课教材不能满足个性化、前瞻性的需求。要促使文化课设计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还需要在设计方法上进行创新、实验与实践。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一)洗课:宏观把握、细致分析相关教材内容,结合专业需求,增删筛选,洗牌重组。例如,有的学校将语文课分为“文学欣赏”“生活语文”“职业语文”“沟通与写作”几个活动板块,增加相应内容。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专题进行分工合作,每人承担一个专题的设计与讲解,既减轻了负担,也提高了备课效率与授课效果。

(二)融课:文化课与专业课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教师可以校本课程、选修课程或者专题式、项目式、模块式等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某旅游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旅游中的趣味数学”选修课,既进行了有趣的数学教学,又强化了旅游专业知识,可谓一举两得。这样“交融”的课程让学生体验到了文化课的作用,提高了学习兴趣与动力。

(三)创课:根据需要进行课程创编。“创新思维”及前文提到的“搜商”“路演”等,都属此类开创性的课程。

(四)网课:中职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可以积极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学习。例如,有的学校开设了“职业形象设计”“跟我学茶艺”“看电影、观天下”等与生活情趣相关的网上选修课,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四、原则:聚焦顶层设计,保证文化课进行专业化设计的可行性

专业化设计是针对目前中职文化课存在的定位不准、知识灌输普遍、与专业不配套等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在具体开展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课程设计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社会也不断地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因此,文化课程设计必须紧密配合职教发展改革、结合时代需求而展开。

(二)上下联动、内外结合。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宏观把控指引方向,需要学校通过顶层设计给予政策激励,需要学科、企业专家通过科学指导进行辅助,更需要一线教师克服惰性,转变观念,乐于奉献,潜心研究,结合所教科目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精准、适切的设计与实践。上下必须密切配合,缺一不可。

(三)文化基础与专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寻求学生学习文化与学习技能的结合点。例如,笔者开设了“名字不是小事儿”的学习专题,内容分为“为自己代言——讲讲自己的名字”“与自己对话——品品自己的网名”“为照片添彩——比比照片的名字”“向未来出发——想想公司的名字”。该课程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既让学生练习了咬文嚼字的方法,观照了心理和情感体验,又配合摄影专业,通过给照片取名培养其创意审美,还引导学生联系专业进行理性思考,从品味生活走向规划职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设计与评价改革相结合。中职文化课既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又要为学生就业提供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决定了文化课的学业评价不能用一张试卷进行单纯的知识考核。因此,课程设计要与评价改革密切配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增加发展等级的评价指标和比重,引入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方式。

猜你喜欢

中职教学
中职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应用分析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分析
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提高中职舞蹈课教学效果之我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