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9-03-29薛丽君
薛丽君
【摘要】我国现有各类精神残疾人900余万,且老年化时代的到来更使精神残疾人大增,也使得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日渐被关注。本文从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的意义出发,概述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的现实困境,并给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精神残疾人 社会融入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解决好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适当对其进行社会安置,助其融入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精神残疾人社会融人问题的研究,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消除残疾贫困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更切近精神残疾人需求,切实保护其合法权利。解决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困境重在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通过接纳、帮扶精神残疾人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精神殘疾人社会融入的主要困境
1.文化素质偏低且职业技能不足
因自身及体质所限,多数精神残疾人所受教育有限且职业技能偏低。因此,其工作领域多为文化、技巧要求偏低的工作。其原因就在于多数精神残疾人完成义务教育后少有机会继续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因此,目前社会可为其提供的工作岗位少,绝大多数精神残疾人所从事的行业倾向于养殖业、种植业、简单手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他们的收入水平也相对偏低,且直接影响其社会融入。
2.政策制定与执行有欠合理
我国针对精神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均有立法,特别是还制定了政策法规照顾残疾人就业。如发放补贴、征收安置保障金、社会企业招收残疾人、建立社会福利工厂等。但现行法律政策制定并无强制保证执行措施,导致侵犯精神残疾人权益的行为屡见不鲜。精神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者,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多数家庭因文化、社会常识局限不知如何维护合法权益,他们对社会低价甚至免费弱势群体服务机构知之甚少。此外,有的家庭处于面子而不好意思领取社会保障福利;有的社区居委会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认定打折扣等问题均有待于提高。
3.社会其他成员对于精神残疾人存在一定的歧视
精神残疾人先天缺陷使缺乏同情心的社会人歧视精神残疾人,同时部分精神残疾人违背社会行为规范也使其他社会成员厌恶精神残疾人。如有些社会成员很不理解精神残疾人的随性而为与淡薄的公众意,觉得与精神残疾人无法共处,认为精神残疾人污染生存环境。部分社会成员认为,社会福利工厂只面向残疾人,对其他健全人不公,特殊的残疾人福利待遇占用健全人资源,因此而发泄不满情绪。其他社会成员的不理性态度,使精神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间产生心里隔阔,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神残疾人康复,成为精神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主要屏障之一。
4.以社区为主的社会支持网络缺失
目前,大部分精神残疾人被关在家或福利机构中,在无他人陪护下很少出门,生活空间限制其社会交往,从而阻碍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特别较缺乏的是与社区的互动。社区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最基本场所,它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因此,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残疾人融入社会要先让融入社区。但现实中,社区居民都少参与社区活动,精神残疾人参与狂区活动机会更少。
三、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的解决对策
1.加强针对精神残疾人的自身优势的挖掘
对精神残疾人优势的发掘是智为残疾人社会融入的重要环节。让精神残疾人在社区内充分展示技能,展示其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精神残疾人的社会归属感,促进智为残疾人的社会融入。这就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精神残疾人救助保护场,注重精神残疾人义务教育,结合精神残疾人特点,通过长期、耐心、细致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生存能力。且要广开就业口路,加大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渠道建设,结合实际选择轻度精神残疾人员,参与简单的社区卫生清洁、搬运、简单手工制作等社会劳动,在满足企业劳动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解决部分精神残疾人就业问题。
2.加大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的政策支持
鼓励科研部门加大精神残疾人问题调研,倾听其诉求与需求,并据此采取有效措施,真服务于精神残疾人。在政府购买服务上,要在现有试点经验基础上改进方法,总结广泛适用性推广模式。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推陈出新,更新管理经营观,从社会层面建立起扶持社会福利企业的舆论导向,并为其提供政策方面的引导,提供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提供适合精神残疾人劳动的生产项目和劳动环境,围绕提供劳动就业岗位,积极探索劳动生产模式。
3.加大对精神残疾人社会融入的理解和支持
一是建立社区关爱机制,扶持有条件社区成立社区精神残疾人庇护场所,增加精神残疾人家庭就业机会。发挥机构职能,为精神残疾人提供简单工作、组织文化娱乐活动,让社区居民更理解精神残疾人,并多对其提供关爱,消除社会排斥感。二是建立精神残疾人社区人文关怀氛围。注意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康复锻炼与娱乐设施,引导社区居民关注精神残疾人,帮助精神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避免与其发生冲突,为其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三是发动社区力量团结精神残疾人亲友,为其提供社会支持,提供生活安置方便。四是发挥社会志愿力量建立精神残疾人服务体系。社区志愿者可是退休职工、爱心人士、大学生团体等,通过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帮助,扩大精神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使精神残疾人多获得针对性需求满足。
4.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鼓励精神残疾人参加社会融入活动,鼓励其自立自强,在社会融入过程中,体现优势和技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缺点,逐步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精神残疾人学习社会规范,以争取更多的社会成员的接纳。对精神残疾人家庭开启小组工作新模式,增强精神残疾人家人信心,及时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能够多支持精神残疾人迈出家门,积极步入社会。为精神残疾人的家庭普及法律法律知识,使其认识到法律维权的重要性,并学会维权。鼓励其多了解精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以便其家庭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