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19-03-29张晨郁
张晨郁
【摘要】基于優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阐述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然后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课堂,提高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在校园环境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等方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校园环境
引言:
中国拥有几干年文明历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以孔、孟先贤为代表的思想理念,一直教育着后人,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涵许多德育教育内容,将这些德育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堂中,使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同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打下基础。
1、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1-1有利于拓宽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正符合高校思政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比如义大于利、艰苦奋斗、博爱他人等育人理念,对于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提高品质修养以及未来的个人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等方面的教育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行为素养。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使教学内容更有深度,同时,大学生又能通过课程中简单易懂的案例,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课程设置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1.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人格品质代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程度。在大学生的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包括大学生行为习惯、情绪管理、抗压能力方面的培养,由此可见,在高校思政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现代人格品质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思政教师,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特点与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更好结合,才能有效加强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中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2.1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课堂
高校课堂是大学生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提升自我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目。第一、高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并和其他选修课一样设置学分,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育部门要针对性编写传统文化课程教材,使传统文化课程更加形象直观。第二、可以通过主题讲座的方式加强传统文化教学,高校可以聘请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者来进行课堂传授,创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使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三、将传统文化核心思想融入思政科目教材中,思政课程的主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目标,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因此,在思政教材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使思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如此来看,不论是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都是非常有益的。
2.2提高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
高校想要在思政教育中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要重视起来。在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水品决定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要主动去学习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和教学感染力。在教学中,还要把握住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今生活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将传统文化真正根植于心,使他们对思政课程和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尤其对于大学生,当他们毕业走向社会,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对企业的责任心决定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者的教育任务艰巨,一定要在加强自我提升的同时,注重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悟,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思政教育知识点良好结合,促进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
2.3在校园环境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高校大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他们来说,环境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的学习氛围、食宿环境、娱乐锻炼的场所等,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都有一定影响。因此,高校环境对大学的教育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校可以在校园板报、公示栏和班级背景墙中多加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大学生时刻受到熏陶。高校可以通过在学校宣传榜加强中国英雄人物的介绍,展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事迹,通过英雄的榜样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也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传统文化背景墙,在宣传板上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风景图案,每天安排班级进行名言警句的整理,并将其张贴在宣传栏上,提醒大学生在校遵守规章制度、加强自己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养等。总之,就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大学校园的各角落,为大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有更好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堂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齐力配合,共同努力,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校加大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的良好结合,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自豪感,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