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
2019-03-29田爱萍
摘 要:现如今,我国正在从体育大国逐渐向体育强国转变,体育文化也随之得到了有效的丰富与发展。体育文化作为我国现代社会整个文化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优势,在我国现如今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对体育文化含义,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体育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应用
一、体育文化的含义
各高等院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的举办有助于不同民族和种族文化的有效交流与融合,大学体育文化其实就是将体育活动和学校本身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然后呈现出来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高校文化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种形式体现,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内存在的一些具体事务,比如活动设施,活动场地,名人雕塑,体育建筑或者少数民族服装等等。精神文化所涉及内容就比较杂,主要包含了精神文明产物下所设计出的相关文化活动和一些思维方式,还有日常生活熏陶下所产生的道德观念。将这些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有效结合,经过学校与学生的有效运用和创新,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其实这就是大学体育文化基本的呈现形式。
二、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一)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国体育文化积极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和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当代体育文化当中充满了努力拼搏、艰苦奋斗以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而这正是现如今大学生想要具备的精神。在现如今这个生活和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的社会中,人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极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释放压力和修炼心性,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比较青睐的一种方式。当代体育文化中还对征服力、感染力和鼓舞力进行了很好地体现,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乐观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强化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团队意识在当代体育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很多体育项目中都得到了有效的体现,最为典型的就是“女排精神”,只有集体团结、凝聚人心、不懈奋斗才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即使个人实力再强大,没有集体的团结协作也不可能成功。在实际团队比赛过程中,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国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这种素质,增强竞争意识才能为以后的职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前提基础。
(三)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当代体育文化最为核心的思想源泉和核心内容就是爱国主义,其同时也是当代体育文化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国几代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奋力“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在非常艰苦的训练环境下默默奉献,坚持训练,其实他们早就已经把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和祖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现如今大学生这个群体可以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建设者,同时也是我国体育文化的直接参与者,在体育文化的长期感染和熏陶之下,可以更好地培养我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一)融入到思政教学过程中
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主要就是通过思政课堂来实现,这也是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和渠道。可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还是存在课堂气氛不活跃和内容晦涩等多种问题,这样一来大学生就对思政课堂不感兴趣,也不能从中汲取所需营养。如果将体育文化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当中,老师就可以充分结合课堂内容适当开展游戏,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还可以在课堂中適当加入一些有关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或者是公平正义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可以身同感受,身临其境,真正起到对思想的转变和教育。
(二)融入到辅导员工作中
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往往都比较枯燥和繁琐,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学生很容易将问题复杂化,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充分结合当代中国体育文化,通过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和学生之间进行体育文化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可以向辅导员敞开心扉,改变他们以往的压抑情绪,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和处理。辅导员要和学生做朋友,循序渐进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开主题班会,在班级活动中融入当代中国体育文化,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融入到大学生生活中
现如今各大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并存在很多负面能量的影响,例如体质差、懒惰以及吃不了苦等等,学校可以组织一定的体育比赛来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有效丰富大学校园生活,让更多大学生可以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和新媒体手段对当代体育文化进行大力宣传,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墙宣传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教师氛围,对学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而言之,各大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如果可以将体育文化融入到其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更加健康积极的三观,塑造良好的人格,提升个人魅力,从而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前进.探讨大学体育精神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76+78.
[2] 张晨玉.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8):40-41.
[3] 伍波.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缺失与重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04):126-128.
[4] 马得平.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07):19-23.
作者简介:田爱萍(1988.02- ),女,汉族,湖南株洲人,辅导员,政治面貌:党员,讲师,硕士,现在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