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训文化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9-03-29秦蕾
秦蕾
摘 要: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学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积淀。但大多数职业院校校训文化与人才培育体系未能很好地融合。文章在基于洋葱模型的基础上,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拟将校训“诚、毅、勤、朴”贯穿到其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中。
关键词:洋葱模型;校训文化;职业素养
一、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将校训文化与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相融合的研究较少,多为文化育人方面的探索及分析,未有将其真正地注入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当中。而对于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国内外现有职业素养研究的模型大致基于这两种: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
洋葱模型是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基于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素质理论模型,进行深入和研究所提出的,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它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由此而见,洋葱模型将体现胜任能力的内外在要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可以据此形成。
二、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
当前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进入瓶颈期,总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叙述:从个人层面来看,高职生对职业素养知之甚少,主要表现为职业目标不清晰、职业意识淡薄、就业态度不端、能力缺乏等问题;从学校层面来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对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亦或是培育模式不够科学;社会(企业)层面来看,大部分企业的用人条件都是基于专业技能的,这种导向让学习及学生产生了对于专业技能的趋利性,也导致了之前所描述的学校及个人对职业素养意识培育的不重视。
三、基于校训文化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一)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构建思路
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构建应考虑3个方面,即自我需求、学校需求及社会需求。该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切合学生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要贴合学校的教学管理,便于学校操作,同时,该体系培育出的结果也要符合社会的需求,不能和企业人才需求脱轨,因此该培育体系的构建应是多维度的。
(二)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
(1)基于洋葱模型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构建
结合当前国情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际,将国内通用的洋葱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可将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构建为以内驱力为核心,以自我意识及社会角色为外包层,将知识及技能设为外衣的职业素养培育模型。因需考虑该培育体系要在学校实行,这就需要该体系在校内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运行模式
简单地来说,此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运行以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有效的管理为推手,以科学的评估机制为着力点,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保障,共同推动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运行。
在此,笔者将高职人才所需具备的胜任力以结果为导向分成四个模块,即职业素养考核的一级指标,由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个人与团队以及内驱力构成(见表1),而根据不同方面所需的能力按性质,及职业素养所需的能力,将四个模块划分成17个二级指标。职业素养最终的考核成绩,由四个模块,根据权重累计加分得出。而具体细则为三级考核指标。每项细则均有相应制度支撑。上图中各模块的权重,是经企业访谈后得出的对聘任人才所需的内涵结构所制定的权重。而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并生成学生职业素养成绩单。该考核结果,可作为修正学生在大学中职业生涯路线的重要依据,对学生实施短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三)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实施及预期成效
与企业需求相对应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现仍处于探索阶段,真正将该体系落成及应用的案例还未出现。原因大多归结为,还未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如:职业素养测评数据太多繁多,光靠現有的人力物力,还不足以达到数据整合、处理及分析的需求。但在新时代下,我们可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打造专用的app,来对职业素养测评数据进行系统性的数据录入、收集、处理及分析。这必将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及配置以及学校的人才培育模式带来新的风向。
参考文献
[1] 林进添,资产评估师胜任特征“洋葱”模型构建研究——基于行业法制与个人发展视角[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7 (18):41-45.
[2] 张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J].教育管理, 2010(03):29-31.
基金项目: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SZY_SZ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