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调控 训练
2019-03-29刘庆良
刘庆良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核心是吸收和表达。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关注经验的生成,在活动训练中完成。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兴趣,训练能力的过程。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是用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这种心理上的愉悦感直接激发学生的热情,促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文表现则为淡漠,甚至厌学。这固然有“重理轻文”的心态,但主要是学生对语文畏难、恐惧。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和角色,自觉主动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于漪曾说“教学语言要做到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衷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的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使之熠熠生辉,从而打动学生,使之产生强烈共鸣,受到强烈感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的投入是“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形象生动的场景之中,创造出与课文相融合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而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于吾之心”的境界。这要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调动和恰如其分的表情感染才能达到。不难想象,教师妙趣叠生的语言、富有感情的朗读、循循善诱的讲解、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上亲切企盼的眼神,引人入胜的导语,怎能不使学生入情入境、欲欲跃试?如《最后一次讲演》的课堂导入,教师首先以深情的语调朗诵《红烛·叙诗》,然后慷慨激昂的讲述“闻一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他的一生就像一支红烛。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先生为了争取和平民主,遭到国民党的暗杀,才四十八岁啊,这支红烛为祖国流完了最后一滴‘脂膏!《最后一次讲演》正是先生临终前的战斗号角。讲演以爱憎分明的感情、一泻千里的气势、慷慨献身的红烛精神,紧扣心弦。且听课文,让我们感受这支红烛最辉煌的光芒!”听着这深情的颂歌,学生极易受到感染。
二、合理调控,妥善处理教学旋律
好的課堂气氛应是张弛有度,急缓有序。学生在轻松中紧张思考,在活泼中自觉训练,在春风化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这得源于教师的精神状态的影响和对课堂学习气氛的渲染与调控。
教师的一笑一颦,对学生具有潜在影响,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老师。一个教态严谨、轻松活泼的教师,又和蔼可亲,对学生关怀备至,在学生心目中是“辉煌”。由人及课,学生怎能不对这门学科产生偏爱和兴趣呢?因此,课堂需要教师适当调控,及时处理。有年龄偏小学生,心理发育不够健全,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如发现他神色茫然,答问吞吞吐吐,说明他注意力分散,不及时提醒,那学生就会充耳不闻。这时教师可以转换话题,或暂停讲解,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或请学生复述教师话语等,使个别乃至全班同学思想紧张起来。这也是一种“控场”技巧。有时张弓而不发,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又不至中断学习。对抽象概念的解释,也要善于改变,如打比方、作点拨,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有时也不妨抓住课堂契机,偶尔幽默一下,调节课堂气氛。
三、讲练结合,科学合理又有改变
学生常把“听讲”认为无事,而把“动笔”“发言”认为有事,因此,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尤其重要。钱梦龙倡导的“三主”原则,在每节课的后十几分钟里,训练学生的读、说、写的表达,变“讲堂”为“学堂”,采用多种形式,以课文为例子,将课文的知识通过一系列训练,形成学生的能力。这样,讲练结合,激发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综合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兴奋学生的求新心理,使学生在饱满的激情中接受信息,在创造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再生学习的兴趣。灵活的教法还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例如在教《老山界》一文时,对“抢了碗饭就吃”讲析。教师先提问:红军战士为何不排队,而要‘抢饭吃,是不是不遵守纪律?变直为曲,故意拐弯,激活学生思维。接着举例引导:早晨,在校门口干嘛抢购早点?小亮抢扫帚是为了及时打扫好校园卫生。再请同学想一想,红军为何“抢”饭吃?从而理解“抢”的真正含义:为了抢时间,抢在敌人前面翻过老山界。一个“抢”字,表现红军敢打敢拼的精神。由于拐了弯,便扣人心弦,有了“柳暗花明”的韵致,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再有,注重引导对课文的归纳整理。在学《孔乙己》一文时,最后要求学生用“一、二、三、四、五”概括文章的内容。学生感到非常新奇,通过激烈讨论、研究、修改得出:一个道具(小黑板),两个精彩动作(一摸一排),三种人物(长衫客、短衣帮、孔乙己)四种脸色(青白的、涨红的、灰色的、黑瘦的),五次取笑(孔乙己的伤疤、偷窃、挨打、落第、断腿)。得出了结果,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既强化了课文的理解,抓住了要点,又帮助学生消化,训练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创设生动和谐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学会”。以自己的丰富知识、可亲的教态、富有情感的课堂语言,感染学生,传授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智能,使教学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