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电影表演教学的感悟

2019-03-29岳菁蔚

青年与社会 2019年4期
关键词:戏剧舞台创作

岳菁蔚

电影表演是指由演员通过塑造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的范畴,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电影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适合于电影表演的原则和方法,但是有和戏剧表演有所不同。

电影表演教学应掌握电影表演的特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电影表演的技巧,从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电影演员。根据电影表演的特性我们不难发现,电影表演既然是继承了戏剧表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首先要掌握戏剧表演的相关技能。

电影与戏剧都通过演员的台词、形体、行为动作等来塑造人物,推动情节。那么表演教学在台词、形体、行为动作等表演基础技能方面都要有一系列的训练。

一、台词训练

可以通过绕口令,声音训练 环境模仿,对唱,朗诵进行练习。演员的口齿,咬字吐字,气息都有一系列的训练材料。朗诵是在此基础上加入情感的整体的表达。朗诵作品的选材,首先演员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如果是一个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作品,你又怎么能奢望观众会喜欢呢?!喜欢是前提,你要把你认为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大家分享,所以你要讲给大家听。因此,朗诵要有真情实感,切忌生憋感情,虚假做作。首先要学会忘记以前学过的技巧,和已经形成的所谓的朗诵的套路,更不要盲目模仿电视,广播等煤体中的朗诵表演;朗诵要做到听的见,听的清,听的美。这三条标准是朗诵的递进关系。

二、形体基本训练,个性解放

演员的形体绝不可忽视,有的演员以前学过舞蹈,也有的练过健美操,自身气质就很好;但对于没有接受过形体训练的人来说,可能平时就不太注意自己形体的问题,比如走路不甩臂,一顺边,驼背等,这些不正确的姿势对演员来说,在舞台上都是致命的(除非角色特殊需要)。所以就要通过训练纠正,演员自己在平时生活中也要经常提醒自己是个演员,要具备演员的气质。因此第一,我们要通过一些训练使演员放松形体,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使身体很舒服,有助于演员在舞台上放松身体,塑造轻松,自然的舞台形象。此外演员在课余时间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身体,做一些运动来维护身体状态。以至于保持自己的体态美感,男演员有男性特征美,女演员有女性体态的美。

三、行为动作,也是表演训练

表演训练包括感觉训练和观察训练。如对冷,热,硬,软,酸,甜等等一切的反应和感受的表现。观察训练是对演员表演的相对综合的考验,首先作为演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生活中一切的人和事,乃至各种物质的状态和形象。以备在表演时需要模仿,脑海中便有相应的型态。

想象力的训练是表演训练里重要及基础的训练。在舞台上没有真实的事,艺术是想象力的产物。戏剧,其内在的部分,是作家的想像发明,一系列的假设和给定情境都是出自他的思考,而演员的目标则是用他的演技将戏剧转变为剧场的真实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一个演员如果没有足够好的想象力就不能在舞台上撑起一个角色。想象力的训练可以由最基本的无实物表演到特定情景表演再到联想训练及个人表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談到想像力对于戏剧演员的重要作用时特别强调:只有在演员的丰富而又活跃的想象力参与创作的情况下,丰富与发展了“剧作家和演出的其他创作者所给与我们演员的一切材料,才能使在舞台上创作的人和观众厅里观看的人的心灵各个角落活跃起来和激动起来。只有这样演员才能过着自他所扮演的人物的丰富的内心生活,按照作者,导演和我们自己活着的情感所吩咐的那样去动作。”“现在你们可以明白,演员具备丰富而特殊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它是演员在艺术工作和舞台生活的每一瞬间所不可缺少的,无论他在研究角色也好,或者在再现角色也好”。因此,他认为“想象是引导演员的先锋。”所以,想象力成为演员创作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训练想像力演员除了在平时进行一些专业训练,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演员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更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意生活,积累生活阅历和感悟。这样在进行表演创作中才能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库和积极主动的联想力。

以上是有关于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的共同特征和在表演教学上所应遵循相应规律和方式方法。接下来我们来补充电影表演相对戏剧表演所不同的特征和电影表演教学上应加强的方面。

首先,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并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员的表演是观众接受的最后形象。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是通过银幕间接地与观众交流,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银幕上的最后形象须经摄影艺术处理和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段的艺术再创造才能完成。特别是电影艺术的纪实性、综合性、时空观、蒙太奇以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更为电影表演带来了种种特点,既要求电影表演真切,自然,生活化,同时还要求演员具有镜头感以及对于非连续创作的适应等。根据以上的分析,电影表演教学在演员表演的生活化,真实感上要更优于戏剧表演。因为电影同舞台演出的条件很不同。舞台演员必须为一批距离较远、在整个演出中不得不从同一角度观看的观众演出,因此,他的表演有时就得夸张(为了远处的观众能看清),并陈设化(便于看懂并避免装腔作势与漫画化)。相反,在电影中,摄影机的职责正在于突出各种表现与动作,以特写镜头或从最恰当的角度予以表现:在电影中,最细微的眨眼和短促的笑容都能成为一目了然的哑剧式表演:含蓄和细腻是电影演员的金科玉律。”

电影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对角色塑造的完美化以及性格意义上的出色刻画。这从表演本体的创作上讲,无疑是需要演员具有良好的表演素质和影像上全面的表演技巧。电影的现场拍摄是分镜头进行,电影演员在现场为能达到一种表演所需要的角色的状态,要尽可能地消除理性对自身的支配,从而达到角色的感性状态,这是表演的关键。

戏剧表演要求演员一旦登上舞台,不管有多少台词、有多少动作,都要把一场戏演完,这就要求演员具有较强的持久的自我控制能力。而电影表演的短暂性、非连续性则要求演员必须立即进入,包括情感的调动和投入,对人物状态的捕捉,都必须快而准确。这同样是对演员自我控制能力的严格考验。这在电影表演教学上是尤为突出的,这要求电影演员需要有有别于戏剧演员的表演技巧,在镜头前,在影像里,做到表演的游刃有余,以最轻松,自然,真切的来表达情节,还原生活。

美国著名舞台银幕双栖演员马龙。白兰度曾说过:舞台演员直到第一次拍摄电影时才认识到他所受过的训练远远不能认为是完备的,……这是一种最难对付的表演形式,任何人只有成功地通过这一考验,才能第一次称自己为演员。当你在表演一个心碎的镜头时,内心深处必须意识到,如果你的头动得太过,哪怕只有一寸,那你就会离开焦点,甚至出了画面。这才是表演。

他的这段话道出了表演与艺术本体的关系,也说明了电影创作的繁杂性。一个优秀的电影演员不仅要完成在影片中对角色的创作和塑造,也要最好的配合导演,有关的各个部门要求,把对角色的创作很好的在电影镜头里展示出来。所以,我们经常通俗的讲,演员不仅要戏好,更要熟悉各种镜头前的技巧。镜头前的技巧包括镜头前的走位,与镜头的各种情绪交流,如何体现表演的本体,演员的各角度的机位。以及演员表演的分寸感。

一些演员在处理戏剧和影视表演的同时也存在着困惑。例如,演员王铁成在参加电影表演艺术座谈会时,也就电影表演艺术水平方面谈过自己的体会,他说:“有一次我白天拍电影,晚上演戏。演的是同一个戏(《报童》)里的同一个角色。但不同的导演却对我的表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电影导演要我稍微收敛些;话剧导演又觉得戏有些‘温,这就给我提出一个很大的难题。虽然作为演员,应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做起来仍然是很困难的,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尽管从大的原则上讲,电影和话剧都是要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这点是一致的,但又毕竟不全相同。为了适应电影艺术的要求,我认为对电影演员的训练也应和话剧演员有所不同。

因此电影演员在电影摄影机前创作,电影表演是创作成果反映在银幕上的表演艺术。演员的创作任务,是在导演的指导下依据剧本塑造典型、真实、富于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在电影表演艺术中,演员要解决自身与角色之间的矛盾,他不仅要掌握和磨炼自己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语言等各种技能,还要熟络的掌握和能够及时表达片段的内心世界,和瞬间的情感的内部技巧。

电影演员是影片中人物形象的体现者,把文字的描写转化为活生生的直观形象。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演员不仅仅要再现形象,而且要通过表演补充形象,不仅仅是扮演,而且是创造。演员的创造主要表现在对角色独特的再现方式和鲜明的性格化。这种创造需要演员深入和熟悉各种生活,并能正确运用表演创作方法去体现这些生活经验。优秀的电影表演要求演员与角色统一、生活与艺术统一、心理体验与形体体现统一。

表演的生活化,电影的纪实性要求电影表演必须真实、自然、生活化。电影演员是在真实的外景或逼真的内景中进行表演创作的,这就要求演员的创作与真实的环境融为一体,同样真实。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有时演员就在大街上、商店里,在人群中表演,现实生活中的人与演员出现在同一银幕上,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和周围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自然真实,克服演戏感。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影器材的发展,使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视听环境都能再现,使银幕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这就对表演的生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电影摄影机的运动随时改变着观众的距离与视点。在近景和特写中,演员的一个眼神、肌肉的抽动、皱纹的颤抖都清晰可见,任何虚假、夸张的表演都使观众难以忍受。当然,电影表演的生活化决非用生活去代替表演,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一切生活内容,它是以生活原型为基础,经过选择、提炼,再现生活中的人物性格的艺术。

四、电影表演于戏剧表演的几个重要的区别

(一)表演的非连续性

时空自由是电影艺术独具的特点。影片中镜头的分割与组合,可以将任何画面与其他画面并列。这种时空的自由造成电影表演的非连续性。为了生产上的需要,电影拍摄既不连贯,又不按顺序,它使演员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断断续续甚至颠倒地生活(扮演)在角色中,然而电影在放映时又是连续的并不颠倒的,这就要求电影演员具有在非连续性的“镜头表演” 中保持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完整性的能力,能保持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的连续性。因此,要求演员在开拍前就把整个角色孕育得非常成熟,了解每一段戏的内容,把握其中角色的心理、感情,并熟悉与其上下连结的段落。这就要求电影演员充分深入地研究剧本,把握人物基调、性格及其发展,掌握剧情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形体、心理动作线,确定角色的重场戏、过场戏和高潮戏,处理好表演的力度和节奏。

(二)电影表演的镜头感

电影演员是在摄影机镜头前进行表演创作的,因此必须有镜头感。镜头感包括:表演生活化;对画面的想象与体会;对不同景别、不同摄影技巧的适应;对摄影棚、实景拍摄以及无观众交流、无对手交流的适应。电影演员必须学会分析分镜头剧本提供的条件并根据导演的艺术处理来设计和构思自己的表演,不同景别的镜头要以不同的表演分寸和手段来体现。远景和全景、近景与特写这两极镜头要求演员运用不同的动作幅度和功力技巧。前者更着重于外部形体的表现力,后者则要求更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腻的表情。

(三)电影表演的总体效果

电影在银幕上塑造形象比其他艺术在舞台上塑造人物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如不同景别的变化、蒙太奇结构处理、构图的变化、音响、音乐、色彩、光影等等。这些对演员的表演既是帮助,又是限制。電影演员的表演是通过这些表现手段来进行最终的银幕呈现。

影视表演教学手段表演教学体系多元化电影在我国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在这近百年的研究和探索中,我国影坛也在各个历史阶段出现了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优秀的电影演员。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与戏剧表演相比,电影(电视)表演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而影视表演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也一直是表演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在影视创作日趋繁荣、各个领域逐步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期,影视表演教学也同样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持优秀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增进与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他国家的表演教学状况,摘其精华,把他人的优秀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再结合国内教学特点进行改进和借鉴,使电影表演事业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史上加砖添瓦,刻划出更绚烂的色彩。

猜你喜欢

戏剧舞台创作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戏剧类
创作随笔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