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地理课堂的营造
2019-03-29郭学锋
郭学锋
智慧课堂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智慧成长的课堂,是以情促智、以智生情、情智共生的课堂。智慧课堂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懂得把握时机的启发者——不愤不启;一名海纳百川的接受者——接受学生所有合理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一个积极而灵活的判断者——处理好课堂内随机生成性问题,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一、着眼教学的“活”、“实”、“趣”
1.求“活”形成高潮
教师要创造性地将教学理论、方法、原则灵活运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了教学的科学性、生动性、多样性,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2.务“实”赢得高潮
课堂教学“活”:出神入化,收发由心。但“活”是形式,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的实。外“活”内“实”常使他的课堂赢得满堂喝彩,赢得高潮涌动。
3.以“趣”荡起高潮
课堂上擅长用诙谐幽默给学生“解压”、与学生沟通感情,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笑声不断,趣味盎然,高潮不断。“教无定法”组织教学高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教学高潮可能排空而下,但绝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原自对教学对象全面地了解,原自对教材深入把握,原自对教学规律灵活的运用。
4.满腔热情地关注“生成”
教学艺术既要关注生成,同样要关注预设。预设与生成和谐地融为一体时,课堂教学才会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预设的教学目的应具有弹性,为接纳生成而留有空间。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它会随着课堂的生成而有效地调整,生成是预设得更高境界,它会随着预设的关注而更加精彩。
5.巧妙灵活的引导“探究”
教学的艺术不仅要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与需要,更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巧设计、高效率、活气氛学会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享受参与探究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始终都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感动学生学习知识
1.激励有情
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达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境界。特别是对待潜能生,更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即使是学生出错,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做到多进行正面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动力,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2.睿智有巧
一堂好课离不开精心预设,但课堂上的意外生成也客观存在,理应受到关注。此时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机智与语言调控能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留下遗憾。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回答,抓住生成性的资源,捕捉亮点,随即把预设好的语言进行适当的调整,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语言,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意外”也成为风景线。
3.逻辑有序
教学语言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环环相扣、缜密辩证,才能引导学生逐步升入地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做到了有利于接受学习与探究发现的互助互补,相得益彰,在问题涉及上层层深入、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诙谐有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助手是幽默”,“教师语言的最高境界是诙谐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巧妙地运用幽默艺术,使课堂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三、课堂调控的能力是衡量教师指挥水平的重要标志
1.对教材的调控
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方法、规范和要求。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树立新型的教材观,这样才能为教材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平台。
2.深层次地钻研教材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尊重教材,深层次地钻研教材。教师要能立足教材编写的趣味性,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让学生体验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抓住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构筑学生学习地里的广阔空间;把握教材使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古语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由于教材的编写是以对学生和社会的普遍性研究为基础的,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变迁。因此要拒斥“圣经式”的教材观,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选择、拓展、补充和增删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4.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使其有新异性。哪怕只有一点、两点,哪怕是一個精当的有意思的提问,只要出其不意,就会使学生感到有趣味。
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将课堂上众多细节演绎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维和接受的力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并灵活处理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同教育艺术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教学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中学地理教材全解[M]. 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2] 《高中优秀教案》地理必修[M]. 南方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