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城展“匠心独运”专家谈紫砂创新

2019-03-29王菁菩赵玉国

中国收藏 2019年2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艺术家

王菁菩 赵玉国

或精美细巧、或奔放大度,时而令人心旷神怡、时而耐人寻味……1月22日,“匠心独运——常月红紫砂艺术创新展”在北京报国寺中国收藏会馆拉开帷幕,近40件当代紫砂壶作品惊艳亮相,形象地展示出了当代紫砂艺术创作的匠心与视野。

此次展览由《中国收藏》杂志社主办,展出的作品均出自当代紫砂艺术家常月红之手。不同于更多的紫砂创作者都是地道的宜兴人,常月红则来自山西常家庄园。常家从明朝开始历经几代发展成为了影响中国近代商业的大家族,是中国茶商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常家在经营茶叶贸易的同时,还在宜兴开有紫砂壶窑。而精于紫砂壶制作是常氏家族的家传基本功。受家族组训、得家族传承,常月红在紫砂艺术领域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展出的紫砂壶作品外观设计独特,创作思路开阔,造型形式丰富多变;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更令作品文人气、书卷气十足。而细细观摩,不难看出它们做工的严谨。除了传统题材的“如意壶”“松鼠葡萄壶”“多子多福壺”等外,常月红在题材创新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探索。比如“竹笋壶”,巧取竹笋形制,如春笋般似要破土而出,无论是造型还是做工,都创意十足。此外,哈密瓜、西瓜、南瓜、佛手、葫芦等也纷纷成为他紫砂创意的来源。

事实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是当前工艺美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种理念在此次展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常月红告诉记者,他经常与不同艺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启发灵感。业内人士认为,他善于将融会贯通的新点子、新概念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能在传统的制作基础上寻求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常月红在紫砂保健功能材料的专业化探索方面走在了业界的前列。比如此次展出的紫砂壶原料中就加入了不同药石与紫砂矿料混合。“我大学学的是化工专业,对矿料比较敏感,便尝试通过泥料的改进来增加紫砂的健康养生功能。”对于此种尝试,他还解释道,如果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能将健康理念积极地传递给藏家与爱好者,让艺术与生活更加紧密,将会促使古老的技艺迸发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览开幕当天,主办方还邀请众多业内专家举办了相关研讨会。活动中专家们普遍认为,当前谈到紫砂艺术的创新,从技艺、外观到原料,都亟待更多人才的加入;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重视创新将为艺术生命力的延续赋予更多、更好的可能。

专家都说了啥?

陈连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博士):

从学术研究上来说,宜兴紫砂的兴起,一般公认是在明代万历年间。而从故宫当前的收藏来看,到了清代,饮茶大致与明代相同,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对汉人饮茶习惯的接受,所以这一时期有着大量的紫砂作品。实际上,从素壶到珐琅彩,包括壶型、工艺的运用等等,清代紫砂创作也在讲创新。到了今天,创在何处?怎么创?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在我看来,文人壶必须有文人气、富有文化内涵;而“匠心”则意味着独特和巧妙。曾有人说,现在的文创永远都是高仿、复制,我认为这是认识误区。由此看来,紫砂虽然是中国艺术品中的一个小门类,但值得关注。

刘明杉(中国社会科学院物质文化史专家):

我关注明史比较多,此次展览中一把“竹笋壶”让我立马想到了“明四家”之一仇英绘就的《竹院品古图》。仇英描写的是文人雅集,院中的竹笋代表着春天的气象。常月红先生将并不传统的创作题材,巧妙与传统相结合,让观者有耳目一新的感受。还有“树桩壶”这件作品,在借鉴古代器型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注入了更多现代气息。从中不难看出,艺术家的创意很大胆,撞色也不突兀,足见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也能显现出创作者的文化底蕴。

安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员):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在整个紫砂艺术史中,每一位名家都提到了创新,我想这也是创新成为今天讨论的关键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次展览让我看到,艺术家并不是在走寻常路,他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吸收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的东西,并加以运用,比如在花壶的配色中吸收了海派艺术的雅艳之风。把艳丽与古雅相结合,需要创作者对于尺度的把握和拿捏恰到好处,这非常不容易。另外,还能看出常先生非常愿意吸纳现代的东西,比如将现代工业造型的形式感运用到紫砂这门传统文化当中,这种探讨精神值得业界学习。

汪帮宏(北京市西城区文联党组书记、茶具收藏家):

紫砂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紫砂就是为茶而生,它“拙中见巧”,文人气十足。今天看到常先生把诗和画融入作品中,让喝茶成为了一种雅事,令人心旷神怡。其实说到紫砂艺术与紫砂文化,我认为当前应该关注几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宣传中国茶文化,文化的吸引力是最牢靠的,尤其是对年轻群体;二是提倡健康的品饮方式。喜欢喝茶的人多了,关注茶具的人自然会多,所以紫砂艺人不能光盯着做紫砂,要看到背后的文化普及。另外,从当前的艺术品市场来看,建议紫砂藏家不妨多关注有文化底蕴、技艺俱佳的中青年创作者,这里的“空间”不容小觑。

钱军益(资深藏家):

每个时代都有创新,但创新往往最难,尤其是艺术创新,它不像科技。现在的工艺美术创作圈,就拿紫砂和当代陶瓷来说,不管是造型还是画面,很多人都在感叹“用尽”了。这也让收藏爱好者有时候会觉得视觉疲劳,所以常先生能坚定不移地搞创新,这是非常值得肯定与鼓励的。我曾经也接触过一些陶瓷艺术家,发现他们创作的作品都奇形怪状、不伦不类,那不叫创新。真正的创新是要注重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的,这些是需要艺术家有积淀的,显然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姜尚源(国际设计与科学学会中国区执行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书法家分会秘书长):

今天我们所说的“设计”这个词出自日本人的翻译,它包括了两大概念,即美学与实用。如果我们要找一个中式词语来与之划等号,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应该是“工艺美术”。也就是说,一位工艺美术大师用国际语言来评价的话,应该叫设计大师。常月红先生制作的紫砂壶,不少都颇具设计意味,让入耳目一新。

这些年,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也引发了我的不断思考:如何能把传统工美、匠人以及传统文化与国际市场接轨,发挥出更大的商业价值?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经历多年之后,艺术家很多代表作与经典之作现在只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如何市场化也是我们亟待探寻的方向。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艺术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泡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