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金庸的客厅与他畅谈江湖

2019-03-29赵玉国

中国收藏 2019年2期
关键词:金庸天津香港

赵玉国

物虽无情,却能让人忆起往事,这或许是收藏的另一种意义。

有时候,被束之高阁的陈年旧物会突然被一件事情重新唤醒,那种物在咫尺、人隔天涯的滋味,好不教人感怀。

2018年10月30日,在华人圈中几乎家喻户晓的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庸像是站在华山之巅的大侠,有的只是仰望与追逐。他,与他笔下的江湖一样,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传奇。

对于今年77岁的郭凤岐老人来说,金庸曾经在他心中也是这样的。但当他走进金庸家的客厅,开始与这位大侠畅谈“江湖往事”的时候,才渐渐感觉到文字背后的金庸与坐在身边的金庸完全是两码事儿。

故事还要从35年前说起……

“书剑”结缘

1984年初,天津科教电影制片厂打算顺应市场,由科教片厂转型为故事片厂,这就有了后来的天津电影制片厂,郭凤岐那时担任副厂长。

想转型就要推出像样的作品。当时天影厂筹备了《西游记》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但均因故搁置。而在上世纪8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开始风靡内地,尤其是其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更是引得万人争阅。那一时期内地也开始出现了很多娱乐电影,武打、恐怖、侦探、科幻……甚至一段时间内电影的类型、题材丰富程度不亚于现在。因此,《书剑恩仇录》走进了天影厂人的视野。

确定了题材,接下来就要得到金庸先生的授权才能真正开始筹备。郭凤岐通过内地电影界的一些关系,联系上了香港扬子江影业有限公司,双方商定合作拍摄《书剑恩仇录》,授权书则由香港方面与金庸沟通。

金庸得知中国内地要拍摄他的武侠小说,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授权书很快就寄来到天影厂。“贵厂拟根据拙作《书剑恩仇录》拍摄电影。(还可择其他拙作改编)我自当率力支持。希望此事顺利进行,拍成一部好片。”这部片子也成为中国内地拍摄的第一部金庸武侠剧。

在授权天影厂拍摄电影的同时,金庸还自告奋勇,要为这部电影写剧本提纲。用郭凤岐的话说:“那是求之不得呀。”

“影片计划在1986年春天开机,金庸先生的剧本提纲于1985年4月送到天影厂。但提纲不能作为剧本使用,我临时接过了创作剧本的任务。”郭凤岐在熟读《书剑恩仇录》之后觉得,金庸虽然写的是武侠小说,但内容还是以文戏为主。于是他拟定了“文武兼备,以文为主;情打结合,以情动人的思路,经过几个月的封闭创作,剧本终于出炉了。

该片由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后来获得了1988年法国巴黎国际妇女电影节特别奖,同年还在香港第七届金像奖中获得十大优秀国语片奖。

客厅畅谈

1987年8月,影片在香港举行首映式,郭凤岐也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了金庸。

“听说你是南开大学毕业的,扎扎实实学了五年,影片我看过了,剧本写得很好。”在香港太平山金庸别墅的客厅中,郭凤岐首先得到了这位“金大侠”的夸赞。

“他很亲和,很好接近,内敛,学识很广。但与我想像中不同的是,他的文笔这么好,却不善言谈,口才与他的小说相比真是大相径庭。”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聊了很久。从客厅中的新疆风情画到天津杨柳青年画,从南开大学到金庸当年的求学经历,从金庸没去过的东北地区到他的家乡浙江海宁,以及他的家族史,天南海北,侃侃而谈。

“他说话节奏很慢,声调高,交流很顺畅。最主要的是,他很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轻易做出反驳。”交流间隙,郭凤岐也揣摩着金庸的性格,因为他并不是只来做客这么简单,对于这部影片,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与金庸沟通。

这部影片在香港放映时,上下集分别被定名为《书剑恩仇录》和《香香公主》。郭凤岐经过考证认为这位“香香公主”另有其人,并不是小说中所写的香妃,这样定名很可能会引来学术界的争议。另外,港版中的很多情节和对白在香港可以制造卖点,但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却是不合时宜的。所以,郭凤岐提出,内地版要更换一套对白本,而且片名要重新拟定。

在郭凤岐预料之中,金庸对他提出的意见没有反驳,他说:“创作方面,我就不干预了,你做主。我相信你调整后不会离我的小说很远。香港版很不错,内地版就交给你把关了。”不仅如此,金庸还觉得自己没有为这部戏做什么具体工作,只是提供了一个提纲,因此建议影片不要署名。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郭凤岐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而在从金庸家去饭店用餐的路上,金庸还特意安排郭凤岐坐上自己的车,继续询问他感兴趣的话题。

很快,经过重新制作的《江南书剑情》和《戈壁恩仇录》两部影片也在内地上映,并成为1987年内地的重点影片。

擦肩而过

我们都知道,金庸本名查良镛。翻阅查家的历史能看出,其起家山东,后迁至江西,又从江西分成两支,一支迁到海宁,被称为“南查”;而另一支则迁至宛平,被成为“北查”。而在天津,即有“北查”一脉的传人。

金庸曾在香港的一次活动中说:“我们查家在天津还有一份祖业,叫水西庄。”这座水西庄位于天津南运河畔,占地百亩,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其家族代表人物为查日乾、查为仁等。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

1992年,天津市红桥区决定成立“水西庄研究会”。当時有人找到郭凤岐,想通过他联系金庸,希望金庸能在成立仪式时来到现场。郭凤岐随即写信到香港,而当时金庸在英国讲学,他委托《明报》代回了一封信,意思是这次恐怕不能到场,但有机会一定会来看水西庄。这也为后来金庸到天津埋下了伏笔。

2001年夏天,77岁的金庸应南开大学要求来到天津讲学。期间他不仅参观了水西庄旧址,还与天津“北查”后人见面。激动之余,金庸当场题诗一首:“天津水西庄,天下传遗风。前辈繁华事,后人想象中。”在落款“金庸”之后,还特意加上“本名查良镛”五个字,以表达思念前贤、不忘出处之意,说来令人感动。

稍显遗憾的是,郭凤岐当时因故未能参加这次活动,也错过了再次与金庸畅谈的机会。在听闻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后,他也只能睹物思人,看着当时在金庸客厅的合影,回忆起那段让他记忆犹新的往事。

猜你喜欢

金庸天津香港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天津之眼》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
香港ifc商场
香港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