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文学创作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2019-03-29师婧昭
师婧昭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悄然而至,文学创作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中创新创作风格,扩大作品发展空间,务必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这对文学创作顺利推进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文学创作定义及发展阶段,然后大致总结新媒体时代下文学创作遇到的困境,最后提出新媒体时代下文学创作出路,以便為文学创作人员提供思路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236-01
现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文学创作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下不断改变创作方式,这既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机遇,又为传统文学创作方法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想有良好的文学创作,务必掌握文学创作变化市场需求,以便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正确引导文学行业发展。
一、文学创作定义及发展阶段
(一)基本定义。所谓文学创作,指的是以素材、材料为基础,作家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文学作品创作目标,充分发挥文学作品在个人、社会两方面的积极影响。它属于精神生产产物,具有特殊性、形象思维性等基本特点。[1]
(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素材积累阶段,包括情感积累、间接积累、无意识积累、表象积累、有意识积累、直接积累、思想积累。第二阶段即构思阶段,受心理活动驱使,作家艺术形象体系不断完善。第三阶段即写作阶段,作家应用准确语言表达内心想法,形成艺术形象,并传递艺术形象于读者。
二、新媒体时代下文学创作困境
(一)文学创作地位降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学创作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因为多元化文学创作平台不断出现,导致传统文学创作空间不断缩小,一旦传统文学作品市场份额减少,意味着传统文学影响力以及市场地位逐渐降低,并且会弱化文学教育性。[2]
(二)文学观念不断改变。目前,阅读形式多为电子阅读,以往纸质阅读方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长此以往,会改变青年读者的文学欣赏观念。虽然电子阅读方式符合当前人们的阅读需要,但不意味着纸质阅读方式一无是处,如果文学观念长时间得不到调整,那么文学创作市场需求会严重失衡,导致传统文学创作作者的积极性降低,导致传统文学创作作品数量短缺。[2]
(三)文学传播范围较小。如今,网络平台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发展机会,当代文学创作中,网络文学传播范围较广、题材新颖、风格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传统文学作品传播起到制约作用,换言之,传统文学作品创作空间逐渐缩小。
三、新媒体时代下文学创作出路
(一)优化文学创作质量。要想真正提高文学作品在新媒体时代创作质量,应坚持品味创作原则,文学创作者站在社会道德角度进行创作,避免盲目跟风,同时,主动与读者交流,尊重读者意见,最终创作完成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这类优质文学作品更能吸引读者,发挥教育作用,同时,这能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起到了基础铺垫作用,这对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行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丰富精神世界。新媒体背景下,文学创作以多元化为发展方向,能在满足受众多元化需要的基础上,彰显新媒体作用及优势,有利于拓宽文学创作空间,这对社会有序发展有重要意义。受社会物质化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狭小,部分文学创作者为实现一己私利进行创作,这会对读者文化价值观片面引导,增加文学创作阻力。基于此,倡导主流文化,在人性坚守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以此丰富读者精神内涵,规范道德行为。
(三)实现融合式发展。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在创作方式、传播方式方面存在差异,新时代背景下,探究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创作融合的有效途径,这对经典文学作品大范围传播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彰显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网络文学教育意义不容忽视,为优化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应明确创作方向,激发创作者创作灵感,平衡好网络文学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此实现寓教于乐的网络文学创作目的。
(四)合理定位阅读读者。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的读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文学作品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应从年轻角度出发,围绕年轻人这一中心确定作品思想和主题,最终作品播放能够吸引大量文学欣赏群体,这对作品艺术内涵传递、艺术价值提升有重要意义。因此,文学创作应以年轻化为目标,选择年轻人关注的文学素材,进而作品能够引起年轻读者热议,并且年轻受众能够对作品创作提供合理化建议,这对文学作品创作有重要影响[3]。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面临一定机遇与挑战,为倡导主流文化价值,大范围传播文学教育功能,应优化文学创作质量、丰富精神世界、实现融合式发展、合理定位阅读读者,这不仅能够增加文学作品市场份额,而且还能调动文学创作者创作热情。文学创作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同时,文学创作工作顺利实现精英文学向大众文学、纸质文学向高端文学、教育文学向娱乐文学的转换,进而能够增加优秀文学创作作品数量,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黄俊,于永洋.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方法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0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