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编辑:方寸之间有气象
2019-03-29李钰之,马菲菲,操余芳等
花样翻新 版面清新
■李钰之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不仅是新闻的主战场,也是各家媒体竞相展示策划组织能力的大舞台。《检察日报》近年来在两会期间的报道亮点除了“两会特刊”外,四版的版面策划也值得称道。在前两年推出“图示版”“图片版”的基础上,今年的四版又升级了表现形式,以丰富的版面语言充分展示了过去一年检察工作的点点滴滴。
今年2月,两会宣传报道方案甫一制定,我们即着手细化四版“特别报道”的内容和版式。在报社副总编辑赵信的亲自操刀下,版面设计思想逐渐明晰。
首先是确定十几个版面的主题。核心思想是充分表现全国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一届最高检党组新思路新理念的指引下,展现的新作为、书写的新篇章。为此,我们整理了十个主题,包括新理念、提升监督智慧、内设机构改革、检答网等,总的目的就是要给代表委员和广大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迅速get到过去一年的检察工作亮点。
其次是版面语言的丰富。不同于往年单纯用图片或图表来表现内容,今年的版面语言内容更丰富,分别为简短的故事、漫画、照片、图表、代表点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检察工作小故事,尽量使用第一人称,通过当事人的口来讲述案(事)件来龙去脉、办案中的细节和感受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一名在去年9月1日亲耳聆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讲法治课的北京二中学生也写了他的真实感受,读来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第二种表现形式是漫画,我们从过去一年刊发的稿件中精心挑选出了一些易于用漫画表现的案件,高度凝练成三个场景,交给报社美编姚雯创作漫画。他精心设计、反复修改,高质高效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第三种表现形式是图片,针对同一个主题,我们尽量选取检察官不同的工作场景,如针对“扫黑除恶”,我们选取了宣传、受理案件、提讯、出庭四幅照片,展现了检察工作的不同侧面。第四种表现形式是图表,将检察机关重要部署、典型案例、主要数据等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最形象的方式突出最有价值的信息。第五种表现形式是人大代表点评,通过他们的眼睛、他们的语言,展现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印象和切身感受。
谋后而定,行且坚毅。一个好的版面,一方面要在策划时有亮点、有创新,另一方面还要在执行中坚决贯彻策划方案,精心挑选稿件、设计版面、认真核校,“锱铢必较、绝不苟且”。在今年两会期间的四版上,我们做到了这一点。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总编室二审)
团结就是力量
■马菲菲
作为一名后方编辑,打完今年两会这一仗,我的最大感触是,协同作战、集团化作战的部署,前方后方团结一致、凝神聚气共同战斗的决心,采编流程中各岗位自觉主动地流畅配合,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宝贵力量和重要保障。
3月9日晚上10点多,前方记者杨波传回稿件《一字之差反映崭新理念》已经上版了,我从机房回到办公室继续收稿件,突然看见我们的即时通讯软件“致信”上面有她的三条留言:“内蒙古的三个图片收到没?”“张连起的图片这次传上去了”“……两个人的具体身份是:李稻葵,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张连起,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可以用具体身份,著名经济学家不够严谨。”
我赶紧查看传稿平台,回复均已收到。最后一条留言,涉及到的稿子是《一字之差反映崭新理念》,核对原文,原来的表述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张连起,分别就他们眼中的外商投资法,作了生动发言。”如果这两名全国政协委员的称谓仅用“著名经济学家”,而没有注明他们的职务、身份,那么称现在稿件中他们接受采访时陈述的观点,传播效果可能就要打折扣。经二审主任郑键、三审编委张建升同意,这篇稿件按照杨波的留言作了修改。
每天夜班,后方编辑有一个额外的、报纸上不会呈现的工作,那就是逐一核对代表和委员的姓名、头像与职务称谓,这是需要绝对准确、绝不能出错的。每次核对,我们都是多渠道、多信息源查询,比如两会官网、新华社、前期报道等等,在紧张的夜班时段,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工作。3月12日晚上9点半,我的微信上收到前方记者徐盈雁发来的一张图片,打开一看,是浙江代表团部分代表的个人信息表格截图,包括姓名、民族、党派、现任职务等。这份信息表格是代表团提供,无疑是最准确的,但我们后方编辑通常并不掌握。打开的瞬间,又看到她的留言“供你核实用”,我从心里感动于她的细心和体贴,这无疑让我们后方省时省力太多了,于是连忙给她发了一个大大的赞。
融媒体时代,资讯行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专业化分工日益明确,实现内容传播的高质量发展,各种新技术、“神器”固然重要,但一支有集体意识、擅团结合作的队伍,无疑是这家媒体的力量之源。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明镜周刊》编辑部编辑)
一毫米让版面亮起来
■操余芳
今年两会期间,我负责两会特刊“视界”版的后半段编辑工作。该版面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各代表团及与会代表们的风采。
视界版每天上图15-24张,各地区代表团依据行政区划先后排名而放置,但各地区对应的版面位置大小都是一样的。作为编辑就需要考虑版面布局等问题,“今天要排放3个代表团还是4个代表团,每个代表团选图几张,选出的图与文字如何摆放才能让图文都出彩,更需要把握的是版面上所有图文能否打造出相得益彰的美感”等。这个版面不仅需要局部美,也需要全局美。
新闻要求真实准确,所以在版面上出现的人名、身份信息等,我都会一一核实。所以,每天版上出现了多少位人大代表、多少张署名人大代表的脸及相应人大代表的身份信息,我就有多少内容需要核实,而且这些内容我都会核对三遍及以上,这样能防止同一个版次上不同照片中同一人多次出现,也杜绝了身份信息错误的情况。
但这次最让我“怦然心动”的不是核出了多少错误,而是在排版放置处理图片时那变动的两毫米及不同图片间的位置互换给我带来的惊喜。
比如说3月12日的“视界”版山西代表团的图文就给了我不小的震撼。当天,山西代表团没有竖图可选,所有图片都是横图。于是,我们一直在探索这块地方这几张图怎么处理才能显得不僵硬、不死板。我们在版面上进行了各种尝试,都没有找出我们想要的“不一样”的感觉,最终只得请领导指教,领导当即指出将右边两张图都往上一两毫米,整个版面一下就亮了起来。
以前以为只有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行业,才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状况,如今才发现,这“一毫米”或许在各行各业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存在。作为编辑,想站好内容的最后一班岗,就要正视这一毫米、发现这一毫米、用好这一毫米。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明镜周刊》编辑部编辑)
四点体会
■王心禾
这是我第五年参加两会后方编辑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每年两会都是让自己跳出习惯的栏目和写作,完善平日思维,开阔视野的宝贵学习机会。同时,今年两会还有几点不同的体会。
首先,时间短。今年两会会期一共10天,这是参加两会编辑工作以来时间最短的一次。后方分两组进行排班,一组为五天,感觉体力、精力上都比较充沛。
其次,速度快。夜班的体力和精力良好,直接提高了夜班工作效率。五天的两会特刊版面签字时间均在凌晨一点之前,能较为从容地完成夜班编辑工作,与后方已经在前一组磨合中调整到最佳节奏有关,也与前后方配合有力、报社两会运行机制在多年总结、承继中日趋走向成熟有关。
第三,内容务实。我所编辑的特刊封面稿件,从内容来看,以往大而空的套话基本上消失了,这契合了群众需求,也与报社两会的策划能力、问题意识和前方记者挖掘观点的能力直接相关。
第四,结果好。今年最高检以历史最高赞成票的成绩交上一年工作答卷,很多身边的报社同事感觉很振奋,这是所有检察系统工作人员努力和向往的一个结果。在全国两会新闻媒体宣传工作总结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表示,“全国两会上各方面对检察工作的肯定、鼓励,是实实在在的鞭策,是真真切切的压力”,这些话都很坦诚,很实在,格外有力量。可以想见,在一幅崭新的检察画卷展开后,检察人员将目标明确,勇往直前,而跃然纸上的风景则是一个需要检察新闻宣传人员勤勤恳恳去挖掘的“富矿”,新故事需要述说,新理念需要更好地传播,更好地实现“进一步引领社会风尚”的目标。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评论部编辑)
追求均衡之美
■赵立荣
从2016年开始,我连续做了4年《检察日报》两会图表设计,感触最深的是报纸和杂志的不同。报纸纸张比杂志粗糙一些,发黄发暗,一些鲜艳的色彩在杂志上印出来美观,报纸印出来并不一定好看,所以在色彩的把握上很难控制,一些图表也是经过反复修改,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彩色文字的运用,杂志在做彩色字的时候,使用纤细的字体,显得干净利落,而报纸如果运用纤细的字体,就可能印刷不清楚,应该予以避免。
图表设计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数据的可读性。相比于纯文本,我们可以更直接地读取主要数据,提高阅读效率。所以图表的可读性是图表设计中最主要的。以今年做的食药安全图表为例,该图围绕“最高检部署”的主题,整体构图以圆形为主,用箭头链接小圆,环环相扣,并配以药片、大闸蟹等图片,直观而形象地表现了最高检在2018年部署的食药安全等专项行动。图表以橘红和浅黄为主要色调,色彩温暖和谐,表现了检察机关关注民生的温暖之心。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美观性,之所以要把文中一些数据重复提取出来,便于阅读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版面的视觉效果。在两会图表设计中,我通过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色块分组、不同的字体、间距的不同等方法,使图表具有可读性的同时,提高版面的美感。比如今年做的民营企业的图表,原本采用了灰蓝色和灰紫色拼接处理,单独看这两种搭配是非常美观的,但是上版之后配合整体版面,显得过于沉重。经过修改,变成浅蓝和浅黄的搭配,另外配上色块和小图形,通过颜色搭配、数字分隔等把图表的美观性也表现出来。这样就平衡了整个版面的布局,使版面看起来均衡协调。
有这样一句话,完整是完美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完美的基础首先是完整。均衡就是设计美的基础,因为符合我们最朴素的审美。图表设计也是一样,加一点,减一点,恰当的融合,才是舒服的设计。在做环境公益诉讼的图表之前,我在想我们检察机关做的这些努力,就是希望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以绿色、橙色和蓝色三大色块串联,配上云朵、青草、绿树,表达了创造美好环境的决心。愿天空不再有霾,河流永远清澈,大地可以做我们的画布,让孩子们随便打滚儿……万物透露着春天的气息,让我们切身感觉到天气可真好。
(作者系方圆杂志社美编)
“两会观察”的三个“围绕”
■邱春艳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在两会新闻报道中,评论的地位也无可替代。正因为如此,在近年来的两会新闻宣传报道中,检察日报都在重要版面的显著位置开设“两会观察”评论专栏,结合自身特点,围绕两会热点,从法治视角发声,引导舆论。作为今年检察日报“两会观察”的撰稿人,笔者在此谈写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即要做到三个“围绕”。
一是结合两会日程议程和新闻发布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紧紧围绕两会的主题发声。两会有其固定的日程和议程,因而,两会的评论总体上也就不能脱离这个日程和议程自说自话,而是要紧跟两会的节奏,围绕两会主题发声。3月5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我写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减法”: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的“加法”也好,“减法”也好,最终都是为了做“加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月8日,栗战书委员长向大会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我结合报告,写“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良法要紧盯民生热点、难点、焦点、痛点;立良法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中感受到公平正义”。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分别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我结合两高工作报告的共同点,写案例的作用:两高工作报告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案件,正是以办理的案件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以办理的案件强化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
二是围绕两会新闻发布会的热点话题发声。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就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答记者问,我写的是从时代特点、人民需求、立法条件看,编纂出台完整的民法典既恰逢其时又迫不及待。3月10日下午,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就人大监督工作答记者问。我写的是人大监督与支持的辩证法:从根本上说,人大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和支持是辩证统一的。人大监督既能督促“两院”依法履行职责,也能通过监督更好地促进“两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三是围绕法治热点、立足检察落点发声。3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我围绕脱贫攻坚下笔,指出脱贫攻坚要做到“实”和“准”,法治的力量不可或缺。在检察落点方面,我写道:检察机关加强精准监督,严惩易地搬迁、退耕还林、贫困人口劳动就业、贫困村基础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涉扶贫领域资金的犯罪,同时严厉打击销售伪劣产品、销售伪劣农药等犯罪,以及村霸等黑恶势力犯罪及其背后的“保护伞”,这就是法治精准扶贫的体现。3月11日下午,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答记者提问,我写的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无论从立法层面、执法司法层面,还是从监督层面看,法治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都功不可没。在检察落点方面,我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写道:特别是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今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依法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