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审美标准基础上化妆创新意识的比较研究

2019-03-28安婷婷

戏剧之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化妆创新意识

安婷婷

【摘 要】“女为悦己者容”,妆容是体现“美”的一种直观表达方式。从最初单一的化妆品到现在多种多样的产品再到后来3D打印材质的产品和丰富的化妆技巧,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本文通过展现古代化妆品到今天自动化妆术的发展过程,综合审美标准来阐述人们在化妆方面创新意识的实践表现,并进行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化妆;审美标准;创新意识;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217-02

妆容是指人体通过某种装扮修饰后的外观,“妆”与“容”的分离可以理解为人体的表情、状态或场景,突出独特的效果。化妆技术的成熟也让每位女性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化妆技巧来修饰自己,让自己更加自信和美丽。古今中外,化妆是一种礼仪,是对自己及他人的一种尊重,可让人增加自信心,遇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不同时代化妆造型产品的发展

俗语“七分靠打扮”,例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蛾眉皓齿”等都是形容古代美女的词语,天生丽质的女子配上美丽的妆容就是锦上添花。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化妆品”,多以天然植物、动物身上的油脂和天然的香料为原料,经水煮沸、过滤、晾制等工序制作而成。擦在面部、手部及身体各个部位,可达到现代美容产品为女性带来的效果,且无任何化学成分和不良副作用,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

(一)古代美白护肤产品颇受欢迎

自古以来有句话叫做“一白遮千丑”,它说明了美白的重要性。高质量的化妆造型,前提是要有好的皮肤基底。不仅皮肤要白还要有“吹弹可破”的感觉。《齐民要术》中曾经记载了一种护肤品:面脂,其主要成分是牛骨髓和牛油脂,主要功能是滋养皮肤。宋代有一本叫《图经衍义本草》的医学书,记载了做面脂的材料和方法。还有唇脂,功能是防止嘴唇干裂,类似于现在的润唇膏和凡士林。护肤品和化妆品的大众普及率很高,大街小巷都有售卖。由此可见,古代对皮肤管理相当重视。

现今各种美容产品层出不穷:淡化色斑的产品、收缩毛孔的乳液或是美白霜的产生让各位爱美的女孩爱不释手。这些进行了细致划分的产品,其功能也更有针对性。

(二)敷粉装扮盛行,适用人群广泛

当今,粉底、BB霜是人们用来遮瑕的常见产品,其实在先秦时期“傅粉”就已盛行,在《唐书》中有说到:唐明皇每年赏给杨玉环的粉足足有两百万!足见当时人们对美白的追捧。在敷粉技术中,最早的粉底来源于研碎的米粉,后加入香料调制而成,受到女人的喜爱。但这并不仅仅是女人的专利,它的美白效果连男士都极力追捧。魏晋时期有“何郎傅粉”一说,“何郎”肤白犹如擦过粉,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为:“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至于是否擦过无从考证,但可见当时士人傅粉的风气十分盛行。

贵族阶层普遍使用面脂、手膏,口脂等药物化妆品,这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和财富的象征。妆容精致不仅使女人的身份有所提升,而且也使男人爱上了妆容术,体现出贵族的气质。于是乎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里荣宁二府的公子、小姐乃至丫环都有搽香的习惯。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出土过一个“便携式”梳妆盒,盒内有铜镜、木梳、刮刀、脂粉盒和小木梳等一系列化妆工具,使用者均为男士,可见他们对自己的形象相当重视。化妆已成为一种展现自我魅力的方式,也是当时的一种审美趋势。

(三)胭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胭脂也就是现在的腮红,古代最早使用胭脂妆的女人是商朝的妲己王妃,战国宋玉的《神女赋》里有这样一段描述:“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这里的“丹”指的是朱砂,朱砂粉末呈红色,经久不褪,是最古老的原料之一。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了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中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已经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而是一切红妆的指代。古人为了防止朱砂被口水溶解,就在里面掺入动物膏脂,它不仅防水,还能提高朱砂的色泽度。所以胭脂是所有化妆产品中最能体现大自然魅力的一种。

(四)眉粉造就千变万化的眉型

从资料的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质,也称为“石黛”,画眉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研磨,把它磨成粉末,然后和水调在一起使用。古时候,“远山眉”“柳叶眉”“八字眉”“愁眉”等眉型盛极一时,两汉时期上承先秦之俗下开魏晋隋唐之风,出现了中国眉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发展到现在的平眉、挑眉、自然眉,眉毛的变化和画法都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流行趋势,更是从画眉到纹绣再到特殊化妆术的使用为自己的妆容进行更好的完善。这在古诗词或杂谈中都有记载,如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道:“粉白黛黑,施芳泽之”,“黛黑”指的就是画黑颜色的眉毛;《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毛色如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就是说当时的眉画长而弯曲,看上去像一座遥远的山。可见眉粉在眉形塑造和發展中的重要性。

二、化妆技术的创新在时代发展史上留下痕迹

古代女子化妆以素雅淡妆为始,到后期随着化妆产品的层出不穷,以及达官贵人和宫廷造型的独特,使女人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美貌。因为妆容既可以体现自己的美貌,又可以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一)化妆术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表现

繁荣朝代,女人们有了闲情逸致,分外地注重仪容,敢于对心仪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敞画眉”就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在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中,“张敞画眉”为后世人们争相效仿的故事之一。这一故事出自《汉书·张敞传》,张敞为妻子画眉,以表达夫妻的恩爱。同样,这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同的审美。东汉时期孙寿的“愁眉啼妆”还衍生出一系列新词语,如“愁蛾紧锁”“孙寿折腰”。孙寿长得很美,她的丈夫梁冀在恒帝时期又是权倾朝野的外戚,所以她的“愁眉啼妆”虽然怪异,但也能理解其仍能引领时人效仿的原因。这开启了一场以病态为美的时尚运动。

人们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都会对自己的妆容和服饰进行精心搭配。无论是在商务场合还是休闲场所,不管是上班还是沙龙亦或是户外活动,都会对自己的化妆产品和妆容风格进行定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同样,固定好的妆容出现在不同场合也会给自身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是反效果。

(二)化妆在技巧创新方面的表现

在今天,古代妆容一直在延续,但是已经进行了改进,从产品的使用到形态的变化再到整个设计的改变,都在不断进步。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艺术审美的变化,许多人的妆容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每个时期都有独特之处。或者是形式的不同或者是材质上的改进,在部分人群的带动下或是明星效应都会产生人群跟风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世代的绘画作品、陶俑中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妆饰,一般来说,改变通常是細腻、巧妙、美观的,只是细节各异,但基本特征相同。例如“樱桃小嘴”形容一个人的嘴小巧可爱、精致漂亮,就会有很多人竞相模仿。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人们在化妆时,经常涂抹盖住原来的嘴型,然后在上面用唇脂点出自己喜欢的形状。现在咬唇妆盛行,咬唇妆通常为暗红色,是一种唇膏色调,有着“似有若无的唇妆效果”。这种妆容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寒风中咬着嘴唇的效果”,中间暗红色的唇部就像被牙齿咬过而出现的血色似的,周边用淡淡的粉红色突出暗红色的色调,显出楚楚可怜的性感。

(三)化妆的创新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里作者在描述人物时都会从她的肤质、五官的形态开始,从而在人们的心中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主角,例如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其历史剧《屈原》中,为屈原虚构出一个爱化妆的女学生蝉娟:她身系香袋,里边装着香粉,可随时补妆。例如唐朝杨贵妃“作白妆黑眉”,被称之为“新妆”。从作品里走出来的杨贵妃在《妖猫传》里美得不可方物,里面的张雨绮傅粉施朱好像才是唐妆的精髓。除了杨贵妃自身的美丽,更多时候是因为所处环境的影响,造就了广大人群的模仿成为“偶像”。在额、鼻、颔三处涂白叫做“三白妆”,出现于唐寅(唐伯虎)《王蜀宫妓图》中,很像我们现在画的高光。所以,妆容的表现是在不断改变的,也更适应现在人们的审美标准。

可见,经典妆容之所以会成为经典,是因为在不同的场合所表现出来的效果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留下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印象,所以不同场合的妆容所体现的审美是不同的。同样,在工作中的妆容多以干练为主,就意味着显现出来的妆容是干净整洁、精神抖擞的,整体形象是稳重、大气,可以委以重任的。不同的工作、场合所要求的妆容是不同的,意味着使用的产品、设计的妆容和整体服饰的搭配不同。那么使用的产品和化妆的技巧就需要把这样的效果表现出来。

三、新型技术联合使用打造魅力造型

“美”这个定义从最早的古代开始就被定义,可能每个时代对“美”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是它一直都是存在的。在现代,化妆早已经成了最普遍的技能,大家或多或少都能上手画一些简单的妆容,各类化妆品也都是层出不穷,化起妆来也越来越顺手,越来越自然、好看。

古代化妆产品取材于大自然,今天的化妆产品取材于高科技。3D化妆品的出现给美妆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例如兰蔻的定制粉底,资生堂的定制粉底液,欧莱雅的3D打印皮肤,爱茉莉太平洋的3D打印定制面膜,Adorn的3D打印粉底笔以及现在很普遍的3D美甲打印机等等,都是通过仪器识别,分析不同状况并给出建议,定制相应产品,做出相应的妆容和设计。3D产品包括护肤产品、化妆机器人、化妆产品、工具等,种类繁多,相当于是高级私人订制的项目。它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成本,更多的是满足了不同造型需要使用的所有内容。但是新型技术必定有利有弊,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丰富了产品的种类,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四、结语

审美标准每个时期都会有所变化,其实最美的妆容并不一定是现在最流行的,而是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我们有时候会效仿唐代的妆容,但有时候《巴黎时装周》最新潮的妆容却让大众无法接受,所以只有选对妆容,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可能在很多年以后,我们现在所流行的妆容在他们的眼里也是过去式,那时候流行的妆容不是现在所能比的,但是好看的总是会成为经典被一直传承下来,而不是被淘汰,我们的审美在不停地变化,也在不停地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万青.花影媚红楼《红楼梦》花文化鉴赏[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化妆创新意识
给语言“化妆”
化妆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