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编剧课程教学探究

2019-03-28隋红

戏剧之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格局因材施教规模

隋红

【摘 要】《编剧概论》是我系(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我系唯一的编剧课程。本文将结合我系表演专业的特点,论述编剧课程革新的可能性路径。

【关键词】规模;顺序;互文性实践;因材施教;格局

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176-02

编剧作为集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是众多文艺活动中较为重要和基础的一项工作。许多艺术院校设有编剧课程,它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我系(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大三上学期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名称为《编剧概论》(以戏剧编剧为主),每周2学时,共计36学时,是表演专业唯一的编剧课程。在我系以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复合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编剧课程的改革探索势在必行。下面,我结合我系表演专业的具体特点,尝试论述编剧课程革新的可能性路径。

一、调整教学规模和课程顺序

表演专业的同学禀赋迥然、个性差异较大,大班教学(42人以上)使教师错失很多个体化发现和针对性指导的机会。改为1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增加班次;或者,全年级进行自愿分组,教室上课和小组实践轮替进行,开展互补式教学;或者,老师在课上一对一小组指导,其他小组观摩、提问,实现同时空集体参与。授课规模并非根本性问题,关键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这仅有的一门编剧课程,破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壁垒,实现最有效互通、最大程度进步的目的。

编剧是联通戏剧理论和舞台实践的关键环节。表演专业的同学经历了大一的《戏剧概论》课程,大二的《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课程,在大三第一学期进行《编剧概论》课程,大三下学期是《戏剧作品赏析》课程。同学们从理论层面对戏剧的概念有了认知基础,从历史角度对戏剧的发展流变有了基本掌握,此时开始编剧课程,铺垫工作比较充实;然而,赏析课程属于艺术批评环节,带有观摩学习的性质,可以考虑让它伴随或者先于编剧课程。囿于编剧课程学时短暂,同学们的观剧量难以在一学期内剧增,加之大四第一学期即进入毕业话剧创作与演出阶段(专业学习成果的总验收阶段),赏析课程若能优先或同时开展,则能及时弥补这一现实问题所带来的缺憾。前期有了一定的戏剧理论功底,树立了系统的史论观,再积累一定的对戏剧作品的整體艺术感知,然后进行编剧创作,能有的放矢,有助于尽情发挥和创新突破。

二、与表演课程互文式并行

表演课程在大三上学期进行的是中外综合经典片段、独幕剧、风格样式片段。依据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编剧老师和表演老师可以通力合作,为学生编创戏剧作品、锤炼表演能力提供合适的契机和空间。学生可以原创或者改编片段和独幕剧,并通过类似于“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的项目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编剧与表演、导演彼此促进的优化效果。下面,我以42名同学分为6组的建制(大班集体上课)为例,给予简析。

(一)申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初始程序跨越6周,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报告和选题。编剧课程需要理论普及,包括核心概念和专业术语,类型化的创作规律和常规范式,剧本的构成要素,等等。虽然实际操作中不会也不能照搬,但基本理论框架的搭建和常见模式的梳理,有助于思维从直观感性到深入理性的提升,为个人创作创新铺路。老师应为学生列一个书单,预告理论学习进度,由学生自选书目,每次课开始,由1个小组进行大约10分钟的读书报告,加上老师点评和学生讨论环节,总时长控制在15分钟之内;老师的讲授时间为60分钟。下课前15分钟,这个报告小组要用10分钟左右阐述他们紧密围绕表演课程而筹备的2个编剧选题(至少有1个原创),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交流5分钟。

(二)立项

第6周是一个课程节点:第6组同学进行报告和选题阐述,之后老师对6组同学的报告进行整体式总结,并查漏补缺;同时,从6组同学共计12个选题中,师生投票确定6个选题(至少有3个原创),经研讨后备注小组分工以及选题难点。助教或课代表负责记录和整理汇总,呈交给老师备案;同时,传送电子版分享到课程群里。至此,主体理论讲授部分告一段落,本节课进行随堂小测,考察重要知识点,采用口述答题或即兴表演的方式,时长30分钟,得分计入课程总成绩。

(三)中期检查

第7-11周,是各组有序开展编剧工作的重要阶段。每周上课时间,老师的主要任务是问询和指点,运用相关编剧理论,给予一对一的修正和指导;学生就创作环节中的困惑提出问题,征求老师建议,并做成工作札记。第12周是关键周,各组呈上已完成的作品,并以多媒体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以文字为主),分享经验和心得,师生集体研讨,给出中期鉴定结论;同时,大家提出意见和对策,以促进作品的进一步完善。

(四)结题

第13-16周,同学们将原创或者改编的戏剧文本搬到表演课堂,在表演老师和编剧老师的共同审视下,在全体师生的集体见证下,项目成果逐一被检验。大到戏剧动作是否自然、戏剧冲突是否合理、戏剧情境是否贴切、戏剧悬念是否精妙、戏剧场面是否精彩、戏剧结构是否流畅,小至节奏是否得当、对白是否精确、人物性格是否真实……所有龃龉和生硬之处最终都将会指向文本,指向编剧思路,需要重调和改善,让剧本和表演水乳交融。导演会不断地对表演和剧本提出观点,编剧也会清晰地感受到如何让剧本更符合表演情境。

第17周是表演汇报周,经多轮修改的剧本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以尽量完美的方式经由恰切的演绎亮相戏剧舞台。同学们在教学相长和集体协作的氛围中,于厚实的理论根基之上,经过多番实践的推动,终能在编剧课程上有颇多获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意识到编剧工作的系统性和细致性,并促进表演业务的长进。

第18周是结课周,各组写出课程总结,做结题报告;老师用加分的形式鼓励有心的同学以个人名义汇报自己的课程心得。最后,老师对同学们在“立项”阶段的第6周、“中期检查”阶段的第12周、“结题”阶段的第17-18周等4个关键节点的表现予以整体点评和分数汇总,并分享教学体会,邀请表演老师一道对同学们提出希望。

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我系表演专业的同学大多文化成绩不高,在吃透文本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这就要求编剧老师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在教学互动中循循善诱。可以采用类似于《视听语言》课程的“拉片”方式,结合具体视频片段,讲授相对应的章节内容;这样,既生动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尽量避免灌输式教育,可以让同学们用他们比较享受的表演方式在课堂上体验理论概念的内涵外延。老师应提纯和凝练编剧理论体系,对众多知识点去繁就简,提纲挈领地组织出一张明晰的总表,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有条不紊、层层递进地学习、理解和掌握。

四、引领学生放大格局、着眼未来

目前,我系表演专业本科生就业范围较广,但不局限于戏剧舞台,更多毕业生转向影视行业——“戏剧是基础,影视是出路”。《编剧概论》课程虽然重心放在了戏剧,但老师应该帮助同学们了解影视编剧和戏剧编剧的关系,认识影视编剧的特征。当下,除了影视剧集的高产,电视媒体和网络上涌现出很多凸显编剧重要性的综艺节目,特别是真人秀节目——像《演员的诞生》和《我就是演员》,《国家宝藏》《一本好书》等,其鲜明的叙事特征强调甚至依赖好剧本的存在。这是一种机遇:同学们将来可以投身表演行业,也可以倾情于编导领域;即便只专注本职,有了跨界思维和综合的文化背景,“技多不压身”的铁律始终有效。另外,编剧老师也应该经常指导学生课下广泛涉猎经典文本(包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戏剧作品),提高文艺修养,活跃编剧思维;发动学生多关注社会新闻,观照社会变化,促进编剧思路的拓展;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沙龙的形式,针对这两方面的收获,在学期前半段举办一次汇报性质的师生交流会。

猜你喜欢

格局因材施教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格局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