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费项目同意书

2019-03-28傅志远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同意书诊室自费

傅志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2-013-02

下午一点三十分,下午的门诊准备开始。

一位外科醫生走进诊室,和跟诊人员打完招呼后坐下,余怒未消的他,抱怨上午的会议: “上星期有个病人开完刀之后死亡,虽然病人的死亡是因为重病所致,不过,让这种病人在手术台上一躺四五个小时,这种判断根本不及格。”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跟诊的护理人员不解。“要是我来开这台刀,不敢说一定能成功,但是,我会用超声波刀来止血,血管断面再涂一层止血凝胶,至少可以加快两个小时,失血量可以减少许多。”“应该要自费不少钱吧。”

“跟一条命比起来,这些钱没什么好省的。不提这些,我们来看诊吧。”

他是腹腔镜手术的名医,这一天,门诊挂号的病人不少,许多病人慕名而来,专程请他做手术。照例在安排住院前,他会很清楚地讲解手术过程与相关风险,亲切的态度与专业的术前说明,正是他能远近驰名的原因。

“用腹腔镜来切除胆囊,这是外科的入门手术,只要在肚皮上打三四个小洞,就能完成过去得开十厘米大伤口的手术。还有一种最新的技术, ‘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只要肚皮上打一个洞就能完成,疼痛度更低,伤疤更不明显。”他向病人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诊室里,医患双方交谈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谈论的重点多是在病情方面,要医生单从衣着、行头或谈吐来判断病人“有没有钱”,实在是强人所难。无论病人是贫是富,他总有固定的说法: “不过,要进行这项手术,并不便宜,有一些医保不报销的耗材,需要额外的费用。”除了原本的“手术同意书”,他另外递上一份“自费项目同意书”。

对于医生所提出的自费建议,每个病人的反应都不一样。“如果有医保不报销,您认为比较好的药物或工具,尽管帮我用最好的。不管要自费多少钱都没问题。”有些病人相当豪气,钱花在自己的身体上,毫不手软;有些病人则将费用转嫁给私人保险: “我有保险,可以支付住院的所有费用,既然已经缴了多年的保费,这次不用白不用。”当然,有些病人有预算上的考量: “算了,我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就好。”

最有趣的是,病人的反应,往往与医生的猜想不同,有些“看起来”经济状况不佳的民众,对自费商品的建议,来者不拒;某些“看起来像是有钱人”的病人,斟酌再三,不愿意接受。

无论病人最后的选择如何,他都给予尊重,接着依照病人的需求安排手术方式,也不会在医疗服务与态度上打折。其他诸如手术中所需要的止血凝胶、预防术后造成肠粘连的胶膜,甚至是减少手术后伤疤的美容胶带或祛疤药膏,病人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与预算,获得更多额外的服务。

“病人只是做个小手术,你列出这么一长串自费商品,算一算要花十几万元,这样真的好吗?”跟诊的护理人员提出疑问。

“有钱有有钱的做法,没钱有没钱的做法,我并没有因为病人接受或不接受就另眼相待。病人本来就有权利使用这些东西,我只是提供更多选项罢了。推广这些自费项目,也不会有回扣进我口袋,纯粹是希望病人享受更高质量的医疗。”他接着道出很多民众的心理,“病人普遍存在一种‘自费比医保好的心态,你不让他们花点儿钱,他们反而觉得不自在,非得用点自费项目,才会心安。”

护士原本对主治医生广为提倡自费项目的行为相当反感,认为他失去医生的专业,像个唯利是图的生意人,听完这一番话,不禁重新思考,医疗究竟算不算一种商品?

一位医生不忍心让病人多花钱,用最保守的成本治疗;另一位医生主张使用者付费,用高成本堆出高质量的医疗。两者孰对孰错,界限又在哪里?

(摘自《生死一念》中信出版社 图 / 姚万俤)

猜你喜欢

同意书诊室自费
午后的诊室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剪影
新开的诊室
武汉启用“医保+商保+自费”一站式即时综合支付
关系很好
关系很好
两份手术同意书
社区医生更应重视检测非诊室血压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剪影
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