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的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综述
2019-03-28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重庆 400074)
引言
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2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6.15%[1]。在未来城市老龄化问题将会涉及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老年人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其出行行为特征和其它人群有较大差异性,老年人群出行也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大的压力。在诸多问题中,城市交通系统首当其冲,老龄化的社会交通需求变化已成为许多中国大中城市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因此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出行规律,为城市交通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概况
目前,国外诸多学者已经对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国外针对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做了以下工作:
Collia[2]等结合美国2001年全国家庭出行调查数据,对19-64岁与65岁以上人群在出行率、出行距离等方面的出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描述了老年人在出行率、出行时间、出行距离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为交通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Sakakibara[3]针对日本老龄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讨论了日本交通政策存在的困难。政府为老年人乘坐城市公交提供了补贴或免费服务,结果城市公交需求不断增加,公交系统过于拥挤,导致不享受免费的乘客回到私人交通方式上,进而导致公交系统收入降低,超过了政府财政的负担能力。
(二)国内研究概况
在国内,对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开展较晚,很多学者及其研究人员仍在探索该方面的相关研究,国内针对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做了以下工作:
陈团生、岳芳等认为研究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系统对老龄化社会的适应性。他们根据北京市第三次全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利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造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模型,并将模型加以运用[4]。
董仁、韩汶等针对老年人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基于昆明市老年人出行问卷调查,选择内因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5],得出城市老年人休闲、购物等活动特征是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
另外,陆伟、周博等以大连市具有典型特征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以老年人日常出行行为特征为核心,对老年人出行需求与居住区现有设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6]。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居住区的发展应该具有“适老化特征”等建议。
二、南北方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对比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南方和北方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气候等方面的差异[7]。刘诗序、陈文思等认为老年人出行行为受地域限制很大,对南北方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8]。以南北方老年人的出行链为研究对象,将老年人出行链分为简单出行链和复杂出行链。基于南方城市恩平市和北方城市东营市的老年人出行调查数据,综合比较了南北方老年人在出行率、出行方式等差异和特点,建立出行链二项选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与此同时结合南北方老年人性别、年龄等个人属性和家庭收入、交通状况以及出行链的出行时间对老年人出行链选择的影响,得出个人属性对南北方老年人出行链选择影响不显著,而家庭属性对南北方老年人出行链选择存在显著差异。
三、不同属性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对比分析
针对不同属性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研究,李琳、董仁等以昆明市城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主城区内常驻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人以及家庭属性对老年人出行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性别、年龄、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对比分析等[9]。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老年人出行状态,该团队从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牟振华、陈举欣通过街头随机抽取的形式在济南市获得355份有效问卷,分析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性别和居住状况的老年人出行特征,总结了老年人的出行规律和差异,得出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出行高峰提前、出行距离缩短等方面,为以后研究老年人出行行为提供依据[10]。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中国城市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出行将更加受到重视,老年人出行需求将与城市交通系统结合的更加紧密。国内外开展了一些研究和实践工作,但相对其他领域来说研究空间很大,具体而言,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存在以下发展方向:
(1)单单从交通出行视角进行分析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可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等进行多方面的交叉研究;
(2)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特征可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老年人出行行为数据库。
(3)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特征可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老年人出行行为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