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委托人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迈向中高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性愈发凸显,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亦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多,各类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在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科研经费管理的短板。科研经费的合理、高效使用,是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管理人员面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从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来看,各科研单位的管理部门都已经制定了《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不同性质的科研经费进行了分类指导、差异化管理,做到了经费使用的有章可依、有据可循,从制度层面上建立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为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从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来看,在经费申请阶段,首先由科研人员提出项目申请,填写项目申请书,主要包含科研计划、申请人资格和科研经费预算等几个部分,然后由所在单位进行审查把关,再报送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组织专家评审,最后确定项目立项。

在项目立项以后,科研经费将被划拨至申请人所在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随着科研项目的正式启动,也将进入到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阶段。当前,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的是单位集中统一管理、个人分批报销的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研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经费预算进行使用经费,不得超出预算范围,经费的每一笔报销均由财务部门进行严格审核,有效保障了科研经费的使用安全。

在科研经费的决算阶段,由科研人员提出项目结项申请以后,将由相关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以保障科研经费被用到实处。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科研经费性质不匹配

我国科研经费的来源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依据其来源主体的不同,科研经费可以划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类,纵向科研经费一般具有财政拨款性质,而横向科研经费则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化性质,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经费,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虽然了进行了差异化管理,但其管理体制仍然具有相当的同质性,没有体现出分类指导、差异化管理的本质属性。在《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分别对经费的管理主体、责任主体、使用主体、使用范围及管理流程进行了清晰的划定,并由相关部门监督执行。两种经费管理办法在使用范围上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其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上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同质化与经费性质的差异化,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其性质的错配,带来了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的扭曲,不利于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过程化

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申请审核、管理使用和决算审计等阶段,三个阶段相互衔接,前后连贯,整个流程融为一体,流程的程序化、制度化业已成型,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然而,在整个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中,过程化管理贯穿始终,相关管理部门将科研经费的管理完全过程化,流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充满了过程化管理的痕迹。科研管理者对管理过程的重视本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工作精神,是认真工作、坚守职责的重要体现,但完全、过度的过程化管理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也会形成一种“人浮于事”的工作氛围,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工作的方便,只关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过程管理的工作推向科研人员,而其本人则负责每一环节的审核。过程化的管理模式过度重视过程化的管理,将严格履行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责演变成了强化过程环节材料的审核,无形中给予了科研管理者一种审批之权,同时却将其本职的经费管理工作转让给了科研人员,加重了科研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我国众多科研单位中,科研人员相当一部分的工作是处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报销事宜,诸如经费如何使用、准备报销材料、各级管理人员签字等等,此类工作占据了科研工作者较多的时间,消耗了科研工作者大量的精力,使之不能集中力量进行科研工作,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申请的积极性。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建立与科研经费性质相匹配的管理机制

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经费,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做到真正的分类指导、差异化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本质上是由委托人出资,委托代理人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创新的一种活动,在出资人和科研工作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此过程的实现中很可能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其中,纵向科研经费具有财政拨款性质,是由各级主管部门设立,用以鼓励支持科研创新发展的经费,其最根本的来源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纵向科研经费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是纳税人,代理人是科研工作者,纳税人是全体纳税的公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决定了这里纳税人的委托地位只能是虚置的,缺少真正的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出于对纳税人负责的考虑,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理应充当委托人的角色,切实履行起对代理人科研工作者行为监督的职责,进而强化对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从科研经费的申请、使用至审计进行全流程管理,督促科研工作者制定合理的经费预算,搭建合理的科研团队,撰写切合实际的研究计划和产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等。

而横向科研经费则具有市场化性质,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形成的,由委托人出资委托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工作,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出资人以科研经费向科研人员购买科研服务。在横向科研经费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是实际出资人,代理人是科研工作者,这里实际出资人的委托地位是真实的,委托人能够实现对代理人行为的有效监督,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能够内生出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因此在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中,应该减少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干预管理,较大程度上交由市场自行完成。

(二)改善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推进“过程化管理模式”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管理模式”转变

目前,我国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中,侧重于对科研经费进行过程化管理,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职责不清问题,过程化管理模式强化了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审核权力,减轻了该部门的本职工作压力,促使工作压力向科研工作者转移。从理顺职责关系的角度出发,理应做到权责清晰,职责到人,工作人员应立足工作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职能定位准确,不缺位、不越位。因此,需要改善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转变过程化的管理模式,从过度强调过程化管理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管理转变。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放松对管理流程各环节的管制,给科研工作人员适当放权进行经费使用,解放科研工作者的生产力,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另一方面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对科研成果的鉴定审核,确保科研的投入产出相匹配。

四、结论

现阶段,一方面,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体制与科研经费的性质是错配的,同一种管理模式应用于不同性质的经费管理中,形成了管理模式同质化与经费性质差异化的不匹配,造成了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的扭曲;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过程化,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职责不清问题,过程化管理模式强化了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审核权力,减轻了该部门的本职工作压力,促使工作压力向科研工作者转移。因此,我国亟需完善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从“建立与科研经费性质相匹配的管理机制”和“改善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两方面入手,推进“过程化管理模式”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管理模式”转变。

猜你喜欢

委托人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找到那间格格不入的房间
委托人介入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