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供应链金融助力阜阳农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探索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阜阳市专精

(阜阳师范大学商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00)

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特殊性,传统融资模式不能较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阜阳农业企业“专精特新”进展缓慢。2018年阜阳公布的7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仅有14家农业企业,占比不足20%。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具有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的优势。涉及农业供应链中,可以将农户、农业公司、供应商、物流企业、零售商及消费者有机串联起来,起到提质增信,优化融资方案的目的。因此,探索涉农供应链金融业务路径优化,并与阜阳市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紧密结合,有助于阜阳农业中小企业逐步做精、做大、做强,顺利实现阜阳农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一、阜阳市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情况

(一)涉农贷款投入规模逐渐增加。2014年《专精特新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全市涉农贷款规模逐年增加。从徽商银行阜阳分行贷款数据发现:2016年全市农村企业贷款余额19.97亿元,到2018年底该项目余额超过40亿元,增幅高达103.6%。另外,当地人民银行还通过发放“扶贫再贷款”,通过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加大福农惠农贷款资金支持,对满足农业类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降低农业企业融资成本,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支农惠农金融产品推陈出新。本市商业银行在不断加大“三农”授信的同时,各家商业银行还针对涉农中小企业特殊的融资要求,推陈出新了许多支农惠农金融产品和服务,致力于解决涉农贷款“短、小、急”的融资需求。如,阜阳农村信用合作社推出“绿之源”林权抵押贷款、“金土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等创新产品;徽商银行阜阳分行为涉农中小企业提供“农产品加工贷款”、“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等新型授信形式;农业银行阜阳分行创新设计了“惠农e贷”、“农户小额贷款”等产品。

(三)涉农供应链金融产品出现,但发展缓慢。调查显示,阜阳市金融机构涉农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先由国有银行开始:农业银行阜阳分行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随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商业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徽商银行阜阳分行在2015年7月仅为阜阳市百富安香料有限公司提供了“出口托收项下押汇授信”业务,全年授信金额不足1500万。其他商业银行也反映出类似的情况,相比较而言,商业银行更愿意进行风险较小的固定资产授信、担保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这直接导致全市涉农供应链金融缓慢发展。

二、阜阳市涉农供应链金融发展困境分析

(一)农业供应链具有易断性。我市农业集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不足等问题是制约我市农业供应链发展的薄弱环节。供应链的传导性易导致链条中某一企业因自身经营、资金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而引发供应链融资异常,进而会迅速蔓延到整条农业供应链,从而导致供应链断裂,给链条上的各涉农企业带来重大损失。这是我市农业企业采用供应链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一大难点。

(二)对供应链上各企业的信用评估较为困难。供应链融资是在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资业务,而我市涉农企业目前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市场信用体系,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互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保证便无据可查。同时,信息的不对称,市场的不确定性,银行难以获取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无法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商业银行很难为链条中涉农企业客观地授信评估,涉农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

(三)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的合作难度较大。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当前我市农业供应链条结构还比较松散,链条上的各成员还没有树立强烈的自主合作意识,特别是核心企业主动参与意识薄弱,各企业之间合作难度较大。而供应链融资是针对整个链条而提供的服务,在链条中的涉农中小企业在不能准确地把握自身应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供应链可能会趋于崩溃,供应链融资风险升高。

三、阜阳市涉农供应链金融优化路径

(一)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与我市农企特点紧密结合。积极鼓励我市商业银行大力开展涉农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结合我市涉农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中与涉农企业实际相适应。结合我市农业特色,在摸清涉农中小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的情况下,开展产品创新,如多开展订单农业授信、公司+农户等形式,尽量满足企业供应链差异化融资需求,切实推动我市涉农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二)巩固核心企业作用为供应链金融提质增信。大力培养壮大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正确引导、巩固龙头企业的涉农供应链融资核心主体地位,逐渐将涉农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结成稳定的利益联合体。同时,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大力扶植,提升我市农业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企业信用评级,进而为整个涉农供应链提质增信,推动链条上的涉农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三)全方位多角度构建涉农供应链征信体系。首先,商业银行在我市涉农供应链金融授信时要做好真实贸易背景审查,同时为链条上每家涉农企业单独设立诚信台账,实时监控,明晰权责关系,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其次,当地人行应积极开展我市涉农中小企业信息评级体系建设工作,通过负面清单等制度,限制失信企业再次供应链金融授信,逐渐形成授信、增信、受益的良好局面;最后,涉农企业要形成良性监督和敦促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在涉农供应链条中形成可追溯、可确责、可落实的透明良性内部监管机制。良性发展的供应链征信体系,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涉农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四)大数据共享系统优化涉农供应链融资环节。强化我市农业企业交易信息系统的开发,构建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借助大数据共享平台密切各链条间的联系,在信息互换中不断增强各企业信用互信;信息共享平台能改善我市涉农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便于银行为供应链提供更充足的授信;最后,借助大数据共享,农业供应链各链条间能够树立整体意识,构建自主合作意识,提升技术实力,减少农业供应链企业融资违约的情况,推动我市涉农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阜阳市专精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习近平视察阜阳市白行村